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商务部欧洲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课题组【内容提要】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推动该组织发展的车轮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利用Gravity模型分析了该组织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进方向,同时论述了成员国在投资领域的现状、问题及促进投资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实施机制,以及中国在推动该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应持的立场。【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包括15.1亿人口、301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7万亿美元以及外贸总额达8131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从长远发展来看,该组织拥有很大的经济潜力。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且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条件分析(一)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政治、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安全保障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相继独立。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成为中国与中亚邻国关系发展中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在1996年和1997年分别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和实施,有益于在长达7000多公里的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地域广阔的安全带和信任带,极大地促进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亚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共同注意到来自外部集团的政治、经济压力和潜在威胁,受到地区“三股势力”的困扰,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来维护地区安全。为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伊始,六国就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维护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奠定了法律框架。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均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处于经济转轨阶段,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来发展本国经济是各国做出的重要选择。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保持邻国之间的政治信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该组织各成员国在政治、安全、军事领域的合作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必不可少的政治安全基础。2.近年来各成员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为扩大区域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1999年以来,俄、哈、吉、塔、乌五国逐步走出了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阴影,同期国际市场能源商品价格攀升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发展,各国经济先后摆脱了连年下滑的局面,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逐步采取扩大出口和扩大内需的政策,GDP一直保持了每年7%~8%的增幅。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在1999~2002年实现了GDP较快的增长,成为世界各区域经济组织中的一个亮点。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的经济与其对外贸易存在着密切联系,各国经济对贸易的依存度较高,据估算,一般在40%~50%左右(中国除外)。因此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各国的对外贸易也不同程度地有所扩大。图11999-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GDP增幅示意图表11999-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对外贸易一览表单位;亿美元国别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进出口同比%进出口同比%进出口同比%进出口同比%中国3606.511.34742.931.55096.77.56207.821.8俄罗斯1016-17134432.114275.415187哈萨克斯坦113.1-18141.952.9150.15.9161.97.9吉尔吉斯斯坦10.1-21.810.594.8--10.814塔吉克斯坦--14.53813.4-914.58.6乌兹别克斯坦63.5-6.962.1-2.1643.157-9.6资料来源:1999年、2000年、2001年《俄罗斯社会经济状况统计年鉴》,独联体跨国统计委员会的统计数据;2000年、2001年、2002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统计年鉴》。2002年数据来源:各国统计委员会及海关的统计。各国贸易的增长为扩大区域内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2002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各成员国的贸易额呈大幅上涨走势。图21999~2002年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贸易状况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预测,未来5年内各国的GDP将保持较快增速。例如,中国政府2001年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其中指出,2001~2005年中国的GDP年增幅将达到7%左右。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020年中国的GDP将比2000年翻两番,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2万亿美元。俄联邦总统普京在2003年5月16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未来10年将使俄罗斯的GDP翻一番,即由2002年的3200亿~3500亿美元提高到6400亿~7000亿美元,年均GDP增幅应将达到8%以上。各国GDP的快速增长为扩大其对外贸易,从而带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3.各成员国间的经济互补性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里我们采用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SI)来说明各成员国间经济互补性的特点。根据2001年中国海关统计,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表明,在海关HS编码的18大类商品(武器、弹药及其零附件;特殊交易类商品;艺术品、收藏品及古物;杂项制品除外)中,中俄、中哈、中吉之间专业化分工明显的有10大类以上商品(SI绝对值在0.5以上),其中专业化分工极强的有9~10大类商品(SI绝对值在0.8以上),占18大类商品的50%以上。中方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轻工产品等,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优势产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即能源和原材料性商品,如石油、钢材、化肥、有色金属等等。这说明,中俄、中哈、中吉的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基于要素潜力的互补性分工较强。受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各自经济结构的影响,中塔、中乌之间专业化分工明显的大类商品较少,中乌之间只有5大类、中塔之间只有3大类商品的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在0.5以上。但其中又分别有1~4大类商品的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在0.8以上。这说明在这类商品上中乌、中塔两国之间基于要素潜力的互补性分工较强。表2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双边专业化分工指数统计一览表单位:大类商品国别专业化分工明显(SI绝对值大于0.5)专业化分工极强(SI绝对值大于0.8)中俄1410中哈1310中吉109中塔31中乌54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较强的要素潜力互补性分工是该区域经济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产生区域经济合作吸引力的核心所在。同时上海合作组织所在区域、尤其是中亚地区是能源异常丰富的地区,各主要国家的能源储量及产量状况如表3所示。丰富的能源储量及较高的产量为成员国间开展贸易、进行相互投资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区域经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表3上海合作组织部分成员国能源状况一览表指标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28亿吨5.8亿吨石油世界排名产量世界第一远景储量第五-天然气远景储量48.11万亿立方米-5.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世界排名产量世界第一--4.各成员国间特有的地缘经济利益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大内在动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彼此接壤的邻国,从世界区域贸易安排的经验看,这种地理位置较适宜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因为这有利于各成员国改善贸易的基础设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贸易成本。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从各自的地缘经济利益出发,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强大的内在需求。从哈、吉、塔、乌四国来看,其特殊的内陆地理位置和缺少直接出海口是各国谋求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中亚国家独立后,除乌兹别克斯坦外,受原苏联经济分工格局及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仍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俄经济利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各国都力争实现对外经济联系的多样化。寻求出海口、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合作便成为中亚各国的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1)中亚国家可以利用第二座欧亚大陆桥,直接延伸到太平洋沿岸的各大口岸,如连云港、上海港、广州港、香港等,并由此进入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为其进出口货物提供最便捷的通道。(2)东亚和东南亚是世界上蓬勃发展的最大市场之一,中国更是世界投资者倍加关注的重要市场。通过第二座欧亚大陆桥,可将哈、吉、塔、乌与亚洲市场连接起来,从而为其丰富的国内资源寻找到广阔的销售市场,又可为其短缺的资金、技术、消费品提供来源,改变其经济发展单纯依赖俄罗斯的局面。(3)尽管中亚各国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资金支持,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获得这些资金往往附加其他条件,常常使这些国家感到进退两难。中国和俄罗斯与其在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加之历史和地缘的因素,它们更希望得到俄罗斯和中国、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中国予以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因此中亚各国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从俄罗斯方面看,(1)俄罗斯若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开发地域广袤、资源丰富的远东地区,但资金、人力不足已成为主要障碍。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接壤,可为开发这一地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2)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要进入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借道中国是最为经济的途径。一方面中国本身是油气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另一方面通过跨越中国的运输管道,可将油气输送到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其市场前景极为广阔。(3)目前中国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通过与中国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可为俄罗斯的大量商品找到消费市场,同时还可以通过中国与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国家的优势,加速经济发展。从中国方面来看,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作用在于:(1)增加稳定的油气资源来源,部分地解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能源不足问题将日益突出(见表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加进口已成为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了保证能源进口的安全,必须实现进口渠道的多样化,除了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外,还应寻找新的资源产地。中亚国家是油气资源异常丰富且待开发地区,由于与我国接壤,引进其油气资源不仅可以保障能源进口的安全性,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表4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表年份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原油需求量(亿吨)2.582.933.333.78国内原油供应量(亿吨)1.71.821.9缺口量(亿吨)0.881.131.331.88原油自给率(%)66626050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3期。(2)充分利用第二座欧亚大陆桥,保障其畅通运行,提高过货能力,降低我国货物进入欧洲的运输成本。同时还可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3)该地区是一个新兴市场,也是我国周边地区中具有较大容量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对我国商品存在较大需求。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我国商品进入这一地区,扩大商品出口,实现出口多元化战略。总之,从地缘经济角度分析,各成员国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都有较强的内在需求,尤其是在能源和欧亚大陆桥运输领域,尽管各国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利益使各国能够走到一起,商讨并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综上所述,上海合作组织已建立起来的政治、军事、安全合作机制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政治安全保障,而独特的地缘经济优势、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以及丰富的能源储量构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各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又为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各成员国间特有的地缘经济利益形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大内在动力,所有这些都为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二)上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