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篇茄科蔬菜病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蔬菜灰霉病保护地重,尤以番茄受害最重。莴苣、韭菜等有时也很重花卉:一品红一、症状病部表面均可产生一层灰色霉层(分生于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后期病部可产生扁平状黑色菌核。黄瓜灰霉病葡萄灰霉病灰霉病番茄辣椒茄子桃子灰色霉层番茄灰霉病分生孢子果实腐烂灰色霉层二、病原物病原物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菌核黑色,扁平或不规则形。叶霉病三、病害循环传播途径:气流(分生孢子)在大棚和温室内,病菌可终年危害。四、发病因素1.温、湿度:温度20℃左右,湿度大(雨水多、浇水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或密度高,通风降湿不及时,叶面结露时间长,灰霉病发生重。2.菌源量:未及时清理前茬病残体(特别是前茬发病重);生长期未及时清除病叶、病花、病果。初侵染源:病残体带菌土壤(菌核、病残体)3.寄主抗病性:生长衰弱或组织受冻易感病。五、防治1.调节棚室环境条件滴灌或双重覆膜、膜下灌水起增温降湿作用,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合理放风,降低棚室内湿度,缩短叶、果面结露时间。在日均温低于15℃时,通过加温来提高棚室内温度。2.减少侵染源收获后,深翻以减少越冬菌源。番茄生长期及时清除下部老叶、残花及病果等。蘸花后7~15d,清除残留在幼果上的花瓣和柱头,减少病菌的侵染点。番茄苗定植前7~10d,应普遍施用一次“陪嫁药”。第一果穗开花时,用2,4-D或防落素液(加0.1%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蘸花或涂抹。发病初期,及时喷药保护。每公顷用6.5%甲霉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粉尘剂15kg,防治效果较好。每公顷用7.5kg的10%腐霉利烟剂或10%百菌清烟剂,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3.药剂防治也可采用喷雾法,较好的药剂有:50%腐霉利3000倍液、50%异菌脲1000倍液、65%甲霉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1500倍液和50%多霉灵(多菌灵+乙霉威〉1500倍液等。番茄早疫病轮纹病一、症状危害叶、茎和果实。叶片受害常形成边缘深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的圆形病斑。茎和果实上病斑灰褐色、椭圆形或圆形、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黑色霉层番茄早疫病分生孢子二、病原物无性真菌类链格孢属(茄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三、病害循环病菌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四、发病条件高温高湿:20~25℃、连续阴雨。五、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使用无病种子、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茄黄萎病茄黄萎病是茄重要病害之一。连作田病重;老棉区改种茄子。一、症状一般在坐果后普遍表现症状。叶片出现黄色不规则斑块,逐渐扩展整张叶片,最后病叶由黄变褐,。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凋萎、脱落。植株一般全株发病,也可半边发病半边正常(俗称半边疯)。维管束深褐色。二、病原物病原物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病菌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分生孢子单胞、长卵圆形。黑色微菌核(菌丝细胞膨大、胞壁增厚的厚壁细胞结合而成)。病菌的寄主范围广、可危害38科180多种植物。三、病害循环病菌以微菌核、厚垣孢子等在土壤中越冬,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四、发病因素翌年,病菌从根部侵入,进入导管并在其内大量繁殖,迅速向地上部扩展。病菌主要借助于风雨、水流、农具和农事操作传播。带菌种子是无病区重要的侵染源。连作田块发病重,土壤湿度高发病重。五、防治1、选用无病种子与种子处理无病区自留自用。若引种,应做好种子处理(多菌灵浸种)因地制宜一些抗性比较强的品种。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培育壮苗、合理密植、适时追肥。轮作换茬,最好水旱轮作。2、抓好栽培防病措施3、用野生茄作砧木嫁接防病抗病野生茄用作嫁接防病的砧木,如云南野生茄、日本野红赤茄等,接穗可为各地的栽培茄品种。4、药剂防治定植前后或在田间出现病株时,可用下列药剂灌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二、病原物病原物为德氏疫霉〈Phytophthoradrechsleri〉,鞭毛菌亚门疫霉属。孢囊梗和孢子囊卵孢子厚壁、球形。三、病害循环初侵染源: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发病后病部产生孢子囊,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传播途径:雨水或灌溉水(流水)传播扩散,不断进行再侵染。四、发病因素1气候条件疫病发生高峰通常在雨季之后。2.栽培因素主要发生在露地种植的黄瓜上。地势低洼、平畦种植等发病重。3.品种抗病性高感品种流行时,死株率可达50%以上。津杂3号、津研7号等品种抗性较强,一般死株率在5%左右。五、防治黄瓜疫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推广高畦种植3.及时喷药保护药剂同霜霉病辣(甜)椒疫病辣椒疫病保护地青椒上的主要病害。一、症状植株发病多在茎基部,可环绕茎部,形成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成株期茎基部发病可导致全株叶片发黄、凋萎直至植株死亡。甜椒菌核病甜椒疫病病部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和黑色鼠粪状的菌核青(辣)椒疫病二、病原物孢子囊多带有长柄,长椭圆形或瓜子形,顶端有乳突。卵孢子球形。病原物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鞭毛菌亚门疫霉属。三、病害循环病菌以卵孢子在土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时,卵孢子萌发形成芽管或游动孢子囊,引起对寄主的初侵染。植株发病后其病部在高湿条件下可形成大量游动孢子囊,并借助于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四、发病因素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总的趋势是甜椒感病,辣椒抗病。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土壤含水量超过40%时,即可发病,含水量越高,发病越重。大水漫灌,长期阴雨或雨后积水,常导致病害暴发。此外,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故连作,特别是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初侵染源丰富,会加重病害。五、防治1农业防治措施①与非寄主植物轮作;②推广高垄双行栽培,小水勤灌;③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销毁。2药剂防治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或雨后田间湿度饱和时,均应抓紧喷药保护。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0~15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番茄病毒病分布广、发生普遍、危害重。一、症状常见的主要有三种类型。1.花叶型最常见,又分为轻花叶、重花叶、黄色花叶等。2.条斑型茎上等出现初暗绿色油浸状,后深褐色的条斑,变色部分仅限于表层组织。果实畸形,其上有坏死斑或枯斑。病株常枯死。3.蕨叶型叶肉退化叶片成披针形,或完全退化,仅剩下主脉。病株伴有丛生、簇生、矮缩症状。花叶型皱缩蕨叶型番茄病毒病番茄病毒病(条斑型)二、病原物我国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应为ToMV和CMV,其次为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PVY〉,另外还有TMV、烟草蚀纹病毒(TEV)、苜蓿花叶病毒(AMV)等。1.ToMVToMV是烟草花叶病毒组(Tobamovirus)成员,与TMV在粒子形态大小、血清学、物理特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极为相似,但对鉴别寄主的反应有差异。烟草花叶病毒组中与TMV关系最相近的一种病毒。ToMV存在有明显的株系分化。我国鉴定出4个株系:不能克服任何抗性基因的病毒分离物为0株系;能分别克服Tm-1、Tm-2抗性基因的,为ToMV-1、2株系;能同时克服Tm-1和Tm-2抗性基因的为ToMV-1.2株系4个株系中,0株系分离频率最高,分布最广;其次是1株系;而2株系分布虽广,但分离频率较低;1.2株系仅在少数地方发现。天津等报道还存在其他株系。ToMV的株系会随着抗病品种的种植面积和年限而变化。2.CMV病毒粒体为多面体球状。可以由60多种蚜虫非持久性传毒,19种植物可种传,容易汁液接种传毒。寄主范围极广,约有1000种植物。CMV存在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三、病害循环两种病毒都有较广的寄主范围。蔬菜产区毒源广泛。ToMV可种子带种。可以通过机械接触传播(农事活动)。由CMV引起的病毒病,主要蚜虫传播,也可机械接触传播。四、发病因素1.品种抗性番茄品种对ToMV、CMV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如据武汉市武昌调查,毛粉802抗ToMV-0,中抗CMV。但对ToMV-1、2、1.2株系,未有抗病品种问世,高抗CMV品种也缺乏。因此,病害仍很严重。番茄整个生育期间,可明显划分为抗病和感病两个阶段,植株第四层花结束进入坐果期,即进入抗病阶段。2.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影响番茄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其抗性;影响传毒蚜虫的发生与迁飞扩散,从而也影响病害发生的迟早和轻重。3.栽培方式城郊老菜区发病一般比远离城区的莱区重。五、防治1.利用抗病品种生产上栽培品种主要抗ToMV-0株系。CMV有一些中抗品种。2.减少病毒来源和传毒介体(1)种子处理用10%磷酸钠浸种20~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可基本清除种子表面沾有的ToMV。(2)减少毒源植物清洁田园,避免和茄科作物特别是番茄连作。(3)避蚜、治蚜防病。另外要避免农事操作时的传播。3.栽培措施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成株期抗性。4.其它防治措施(1)弱毒疫苗的应用(2)药剂防治防治病毒病的药剂,其防效一般在50%~70%。因此,只能作为辅助措施。其药剂种类有:植病灵、NS-83增抗剂等。茄科蔬菜青枯病以番茄受害最严重,马铃薯、茄子次之,辣椒受害较轻。一、症状青枯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植株长到约30厘米高以后才开始发病。病株最初白天凋萎,傍晚后恢复,后不再恢复而死亡,叶片仍为绿色故称青枯病。茎、根维管束变褐腐烂。切断病茎,用手挤压病茎横切面处有乳白色粘液渗出,这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番茄青枯病二、病原物病原物为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细菌,劳尔氏菌属。寄主范围广泛,44科数百种植物。三、病害循环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进入导管系统,引起发病。对马铃薯而言,带病的马铃薯块茎是主要的传病来源。田间病菌主要随雨水或灌溉水传播,此外,农事操作等也能传病。1气候条件高温和高湿条件适于此病的发病。降雨的早晚和多少往往是发病轻重的决定性因素。2栽培管理一般高畦种植的田块排水良好,发病轻;连作发病重,微酸性土壤发病重。3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五、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丰顺、好时年、福安、多宝、秋星、夏星四、发病因素2、改进栽培管理(1)轮作:这是预防此病最有效的方法。有条件的地区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特别是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2)调节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3)栽培管理苗床选择干燥、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早播、早定植可减轻发病。适当增施磷钾肥。3、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销毁,用20%石灰水消毒或对病穴撒石灰粉,发病初期喷洒100-150mg/L农用链霉素溶液,7-10天1次,连续3-4次。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