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药物性肾损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药物性肾损害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近20年药物引起的急性肾衰逐渐增多•药物所致急性肾衰占所有急性肾衰的1/4引起肾损害的药物•相关的药物在200以上•包括:ACEI,NAIDs,金,汞,青霉胺,抗生素(氨基糖甙类,头孢霉素类等),抗病毒药,抗癌药等药物性肾损害的转归•一般认为:急性,停药好转•398病人中:259好转,93慢性,50死亡,死亡率达13%•危险因素:老年,起病时ARF的严重程度,合并心、肝、肾疾病药物损害肾脏的部位•肾小球,小管,间质,血管•部分药物引起多部位损害,如:NSAIDs,CyA肾脏易发生药物性肾损害的原因•血流丰富:25%的心搏出量,0.4%体重•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的表面积很大•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面积很大•肾脏耗氧量大•肾髓质中对流浓缩系统的作用•肾衰时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病机理•直接肾毒性•免疫炎性反应•梗阻性•作为加重因素药物的直接肾毒性作用•药物通过各种机制作用于各个部位的肾脏细胞•细胞膜上的磷脂:•磷脂:膜通透性,Na+-K+ATP酶的正常功能药物的直接肾毒性作用•直接影响膜通透性•增加膜磷脂酶的活性,抑制膜的正常重建•磷脂分解产物、溶解的磷脂、自由脂肪酸均有膜裂解作用药物的直接肾毒性作用•氨基糖甙类:置换膜结合Ca2+,影响膜通透性和酶特性•浆膜泵:Na+-K+ATP酶,Ca2+-ATP酶功能下降可损害细胞离子平衡药物的直接肾毒性作用•细胞内Ca2+:积聚,浆膜、线粒体、内质网和胞浆•线粒体:Ca2+积聚,内膜通透性改变,电化学梯度改变,氧化、磷酸化下降,酶和核酸减少,线粒体功能下降引起细胞活性减低药物的直接肾毒性作用•内质网的氧化系统受损,产生反应代谢产物,如氧自由基,可形成过氧化铁,使磷脂过氧化•毒性物质直接作用,抑制线粒体呼吸,•溶酶体膜也参与药物的肾毒性:磷脂膜改变,溶媒体通透性改变,酶释放药物肾损害的免疫机制•自身免疫:下调免疫系统,修饰淋巴细胞亚群识别系统•抗原:肾结构抗原,基底膜的成分或外源性•基因•细胞免疫药物所致肾衰的类型•功能性•器质性药物所至功能性肾衰•ACEI:脱水和低血容量时RAS系统是维持肾小球滤过的重要因素•NSAIDs:抑制环氧化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药物所致器质性损害•肾小球病变•肾小管病变•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炎•结石药物所致肾小球病变•NSAIDs:•急性肾衰和肾病综合征•用要数月后发生,无肾外过敏的表现•病理:急性间质性肾炎和微小病变•妇女,老人易感•多数停药可好转药物所致肾小管病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发生率:4-10%•非少尿性急性肾衰•与每日用量和治疗时间有关(不超10-12过天)药物所致间质性肾炎•发生率:4-8%•70余种药物(利福平)•表现:肉眼血尿,发热,皮疹,血和尿中嗜酸细胞增加•肾脏:增大,间质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细胞浸润•10%不恢复药物所致肾血管炎•青霉素,磺胺,安非他明•小血管炎•表现:蛋白尿,镜下血尿,血肌酐升高•肾外表现:皮疹,局部坏死,腹痛胰腺,关节,肺累及•病理:中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药物所致结石病•磺胺•N-乙酰代谢产物难以溶解•促进结石产生“中草药肾病”•1993年比利时学者首先报告•病人服用含广防己的减肥药胶囊后,导致急进性肾间质纤维化•其成分马兜铃酸可能是导致肾脏损害的原因“中草药肾病”•这些病人起病有隐匿性、急性和急进性,起病方式和服用木通的剂量有关。服用汤药且木通含量大者多急性起病。•这组病人临床表现类似,尿检少见活动性尿沉渣,有轻度、以中小分子为主的蛋白尿,尿糖呈阳性。“中草药肾病”•有贫血,且贫血程度和肾功能不平行。病人就诊时多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病人肾活检病理为少细胞肾间质纤维化•激素对木通等中药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可能有一定疗效。药物所致肾损害的预防•过敏体质无法预测,一旦出现,停药•肾毒性可预防:•水化,尿流增加排出细胞碎片,NaCl降低RAS系统,•利尿,增加尿量,肾血流,小管重吸收钠减少,降低能量消耗,•钙离子阻滞剂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