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民居——建筑的方言徘徊在钢筋水泥筑造的城市间,回首往日普通民居的一砖一瓦,不由怅然若失。冰冷的钢筋已满足不了人们心灵对归属的渴望,那些未经华丽雕饰的原始建筑材料才显得更加亲切与弥足珍贵。怀念,不是金砖堆砌的那一瞬视觉体验,而是从内心深处散发的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共鸣。作为建筑的方言,传统的川西民居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而她所展现的外表和沉积百年的内在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外在美小青瓦、粉白墙、花格窗、雕梁画栋,飞檐斗角,素雅的气息轻盈的风格,传统川西民居在雨雾缭绕中或实或虚或隐或现,让人们或幻想或期望或紧张或欣喜若狂,这是她的魅力所在,他是一首只能用方言吟诵的风格独特的小诗。建筑单体讲究因地制宜,以中轴线布局;建筑结构通常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墙壁材料因材致用,屋顶采用青瓦坡式屋顶处理,一般采用悬山,前坡短后坡长,以适应多雨的环境.川西民居装饰风格清淡素雅,简洁大方,不事繁琐。细部处理和装饰重点常集中于大门、照壁、门窗、挂落、柱础、檐口、屋脊及封火墙等处。常采用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及三塑(陶塑、灰塑、泥塑)的艺术形式,技艺工巧。在川西各地的民居上都能够看到大量以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地方传说、神话故事为寓意的装饰构件,它们凝聚着广大川西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建筑色彩上,住宅外墙多采用利于阳光反射的白色为基色调,以解决四川地区阴雨天气多而日照不足引起的采光问题。木结构大多突出材料的本色,一般在立柱上涂成黑色,门窗以浅褐色或是枣红色为着色基调。内在美文化底蕴川西文化又称蜀文化,是川西独特的地域和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乡土文化,川西民居作为古代巴蜀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独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其风格极富地方特色,自成体系,成为相对独立的民居建筑样式。川西民居讲究“天人合一”自然观与环境观,把周围的大环境引入封闭的小环境中,形成了人与住宅、环境的和谐统一;亲情味浓厚,天井和檐廊使邻里间得以充分交流对话,使蜀人深感“远亲不如近邻”;兼容性较强,经过多民族的文化碰撞,又历经几次大移民,兼收并蓄,他就以这样包容的态度独处于世。发展与传承每句意蕴丰富的话语都有它深刻的内涵,每段印象深刻的历史都有他抹不掉的时间积淀,每种历久弥新的建筑风格都有它独特的灵魂。小青瓦、粉白墙、花格窗、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川西民居,他就这样在历史的尘封下存活着,喘息着,淡定着,掬着历史留下的一缕清香,他就这样谦卑地望向前方,雾霭迷茫,在现代建筑与西方文化的诱惑与侵染下,他逐渐地改变了步伐与节奏,旧城改造,与时俱进,是蜕变了还是退化了,他不知道,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一切,但是时间却是执拗的,失败了,只能是无语凝噎和一声长叹。我们不可否认,深厚的农耕文化烙印给川西民居带来了诸多弊病,自由开放的号角声也让他在某些方面羞愧难耐,他腐朽的梁抵挡不住新生文化的冲击力,一些落后的建造方式被淘汰成为必然。但是,新建筑能够替代旧建筑的外壳,却替代不了旧建筑的精神和风韵,那是外来文化永远不能准确表达的灵魂所在。川西民居给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美学的享受,而且是文化的传承与影响。在旧城改造的大浪中,一幢幢似曾相识的新房展现在我们眼前,川西民居似乎又重现在老城区扎根之处,青瓦白墙、飞檐斗角,清丽雅致,浓厚的川西风情不仅勾起人们深深地回忆,还带动了农家旅游业的发展,“绿荫葱茏掩竹篱,花香悠然入院墙;堂前品茶听鸟叫,水榭荷边赏月光”如此惬意和亲近自然使人们不得不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但是这不单单是外表的展现,更是川西民居内在美的宣示和深入人心,在复古风的盛行的同时,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这背后的蕴藏,不是经济手段,更不是物质享受,而是与祖祖辈辈心灵的沟通,灵魂的碰撞,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川西民居,我们在革新的同时,勿忘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