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黄萎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概述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成株期主要的病害,也是当前危害棉花最重的病害,二者常混合发生,被称为棉花上的“癌症”,一旦发生难以根除,结果造成严重减产。近年来,棉花枯、黄萎病在我县发生日趋严重,很多棉农由于对这两种病害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做到综合防治,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重茬连年种植棉花,土壤中含有大量病菌侵害棉苗,这是我县发病严重的主要因素。很多棉农由于对这两种病害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做到综合防治,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一、发病规律枯萎病子叶期至结铃期均可发病,以5片真叶到蕾铃期发病较重,危害盛期多在现蕾期。气温在20℃时开始发病,25℃-30℃病情受抑制,秋季温度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二次发病高峰。黄萎病发病适宜温度25℃-28℃,较枯萎病高,所以发病高峰出现较枯萎病晚。一般棉花现蕾后开始出现病株,7-9月开花结铃期进入发病高峰。一、发病规律枯、黄萎病在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都高。沙质酸性土壤和缺钾棉田枯萎病发生较重。大水漫灌或伏期不热、阴雨天多,是黄萎病大发生的有利条件。二、症状识别棉花枯萎病为全株性系统侵染病害,常表现为萎蔫、畸形、叶片呈黄色网纹状或变紫变黄,有时表现为急性青枯或节间缩短,植株矮小,严重时整株枯萎死亡。不同环境下表现症状不同,有时一块田同时出现几种症状,但成株期都表现为植株矮化,根茎部导管呈深褐色,剖削根茎可见明显深褐色条纹自根部到顶端形成一条线。几种典型的症状:1、黄网型:病株叶片边缘和近叶脉处出现黄色斑块,叶肉保持绿色,形成黄色网纹状。随后,病斑扩大,叶片枯萎脱落。多发生在湿度较大棉田。2、黄化型:叶片部分或全部变黄,网纹不明显,并逐渐萎蔫死亡。多发生在高温环境下。3、紫化型:叶片部分或全部变暗紫色,与遭受冻害的棉苗相似。多发生在低温环境和盐碱地。4、青枯型:全株或半边叶片急性青枯死亡,但叶片在短期内仍能保持绿色。多发生在天气急剧变化,特别是雨后天晴时易出现。5、皱缩型:叶色深绿、皱缩、增厚,轻病株能存活,重病株叶片萎蔫干枯脱落,提前枯死。棉枯萎病病叶(黄色网纹型)棉枯萎病病株(紫红型)棉枯萎病病株(黄化型)棉枯萎病病株(青枯型)棉枯萎病病叶(黄色网纹型)棉枯萎病病株(青枯型)棉花黄萎病症状棉花黄萎病为系统侵染病害,分为枯斑型和落叶型(光杆型)。1、枯斑型:感病初期,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淡黄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褪绿变黄色,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叶片变厚发脆。随后,病斑边缘至中心颜色逐渐加深,但靠近主脉处不褪色,呈黄色掌状斑纹,主脉及附近保持绿色,叶肉变厚,叶片向下卷曲,后期叶片焦枯,由下而上脱落。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枯焦破碎,脱落成光杆。病株一般不矮缩,可少量结铃,但早期发病重的植株较矮小。棉花黄萎病症状2、落叶型:在夏天久旱遇暴雨或大水漫灌之后,病叶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大片褪绿萎蔫,叶色由淡黄色急速变为黄褐色至紫褐色,叶缘向背面卷曲,病株主茎顶梢、侧枝和果枝顶端变褐枯死,蕾、花、铃、叶片大量脱落,十天左右即落成光杆。无论哪种症状,剖开病株根、茎和叶柄,都可见木质部有浅褐色条纹,比枯萎病的色浅,这是该病诊断的主要特征棉黄萎病病叶(黄色掌状斑驳)棉花黄萎病后期病叶棉花黄萎病前期病叶棉枯萎病病株(左:矮缩型病株右:健株)棉枯萎病病株(萎蔫型)棉花黄萎病株棉茎剖面(左:棉枯萎病中:棉黄萎病右:健株)病株与健株茎部丛剖病株茎部丛剖健株茎部丛剖由于棉花枯黄萎病是由不同的病原菌引起,而侵染过程类似的两种病害。在同一棉田或同一棉株上,有时枯萎病和黄萎病两病在同一病株上发生。因受病菌侵入或在植株体内繁殖量的影响,其症状表现有的以枯萎病为主,有的以黄萎病为主。以枯萎病为主的混生型病株,常表现为植株矮缩,或叶片呈黄色网纹型;以黄萎病为主的植株则植株不矮缩,多表现为掌状斑驳症状。枯黄萎混合发生棉枯萎病和棉黄萎病混生型病株表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症状表现主要区别比较项目枯萎病黄萎病危害时期苗期至成株期主要发生在成株期发病盛期现蕾前后开花结铃期症状类型黄色网纹型、青枯(萎蔫)型、矮缩型、黄花型、紫红型掌状斑驳型(黄斑、枯斑)、萎蔫型株型株型改变、表现矮缩、丛生叶、小叶株型一般正常发病特点从上往下发病由下向上发病内部症状病株的维管束呈深褐色病株的维管束呈黄褐色病症潮湿时产生红色霉状物潮湿时产生白色霉状物枯萎:为尖镰孢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为害棉花、甘薯和秋葵。带菌寄主植物有大麦、大豆、黄瓜、辣椒、番茄、烟草等,其中以大麦带菌率最高。黄萎:由大丽轮枝孢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引起,其寄主范围很宽,已报道660种,其中农作物有184种。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茄子、辣椒、番茄、瓜类、豆类、烟草和芝麻等。三、病原物1.形态特征:棉枯萎病病菌棉花枯萎病菌1.小型分生孢梗2.大型分生孢梗3.大型孢子4小型孢子棉花黄萎病菌1.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2.干燥时分生孢子着生状;3.湿度大十分生孢子着生状(假头状着生)4.膨胀菌丝;5.厚垣孢子;6.拟菌核一是毒素学说,枯萎病菌可以产生致病毒素镰刀菌酸Fusaricacid,FA,又称萎蔫酸,①改变了细胞原生质膜的透性,寄主的防卫系统受到破坏,增加了寄主细胞电解质的渗漏,使植物主动吸水发生困难,蒸腾作用失去的水分无法补充,因此表现萎蔫。②螯合寄主体内的铜、铁、镁等,而这些元素又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物质,从而造成病叶失绿、枯死等症状;黄萎病菌产生轮枝菌素(VD-toxin),对寄主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水的光解、辅酶Ⅰ的还原等均起破坏作用,因而严重影响植株代谢,导致萎二是导管堵塞,由于病菌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导管内大量生长和繁殖,特别是病菌分泌的果胶酶和甲基酯酶降解了导管内壁的中胶层和原果胶物质,从而阻滞了水分的输送,导致萎蔫。致病机理四、病害循环棉花枯萎病侵染循环图1.越冬2.病菌萌发侵入3.病菌进入维管束繁殖4.发病两种病菌分别以各自所产生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或微菌核在棉籽、棉籽壳(包括棉籽饼)、病残体、土壤和带菌的土杂物中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1.初侵染来源:2.传播途径和方式病菌主要从棉株根表皮细胞或伤口侵入,病菌侵入后经过皮层进入导管,并在导管内繁殖扩展,分布至全株,同时,病菌还可通过棉铃铃瓣及种皮内较小的维管束,使种子带菌。带菌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传播主要与农时操作等有关,如耕地、灌水、大风及施用未腐熟透的带菌棉籽饼等。五、发病条件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规律基本相同。两种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病菌的致病力、菌源数量、棉种和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耕作栽培措施、以及土壤中线虫的危害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五、发病条件1.菌源因素:菌源累积量与病菌致病力的强弱2.棉花种与品种因素:枯萎病抗病性:中棉最强,陆地棉中度感病,海岛棉高度感病。黄萎病抗病性:海岛棉抗耐病性较强,陆地棉次之,中棉较感病。3.生育期:枯萎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发生,发病盛期主要在现蕾前后;而黄萎病通常苗期很少发病,多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病,开花结铃期为发病高峰期。4.气候因素枯黄萎病的发病适温为25~28℃,低于25℃或高于30℃,病情发展缓慢,超过35℃即呈现出隐症。降雨量及湿度也是影响病害发展的重要因素,棉花花蕾期降雨较多,温度适宜,湿度较大,往往有利于发病,夏季暴雨之后,常会加重病情.五、发病条件耕作与栽培措施:连作病重。病田连作年限越长,土壤内病菌积累越多,发病越重。与非寄主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麦、大麦等轮作发病轻,特别是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更好。深耕可以把病残体翻入土壤深层,加速其分解,并使病菌窒息死亡,发病减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棉田有利于病害发生。土壤缺肥,尤其缺磷、钾肥或施氮肥过多、大水漫灌的棉田病重;而肥力充足的棉田,特别是氮、磷、钾合理配合的棉田发病较轻。以苜蓿作基肥可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从而明显减轻病害发生。铺膜栽培由于具有保温提墒保湿的作用,有利黄萎病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故与不铺膜棉田相比黄萎病发生早而重,其中宽膜植棉的病情又明显重于窄膜。缩节胺化控对棉花黄萎病有较显著抑制作用。六、防治方法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都是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目前,针对棉花的这两种病害,在大田尚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药剂。其防治方法基本相同,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对于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措施,关键在一个“防”字。因此,要立足于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措施。(一)农业防治1、种植抗(耐)品种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我县上前的抗耐病品种有天联4号、华西905、硕丰2号优、酒棉8号等。2、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调入棉种、棉籽饼和棉籽壳。3、对轻病田拔除病株,并进行土壤消毒;对重病田实行轮作换茬,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如小麦、玉米、谷类、绿肥等,都可以有效压低土壤菌源,起到防病效果。4、加强田间管理。勤中耕,深中耕,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施钾肥不但促进棉花生长,提高产量,而且能够显著增强棉花耐病能力,降低病情指数,一般每亩底施硫酸钾钾7.5-10公斤。(二)化学防治尽管目前没有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特效药剂,但在棉花生育期间喷施几次不同的药剂处理后对黄萎病都有一定的防效1、种子和土壤处理:播种前,用50%多菌灵胶悬剂375g,加清水50kg制成药液,浸泡脱绒棉种20kg,常温下浸种14小时。对零星病点进行土壤消毒,可每平方米用98%棉隆颗粒剂140g拌入病土中。2、灌根和喷雾:发病初期,亩用3%广枯灵(恶霉·甲霜)水剂30-40ml对水50-60kg(1250-1500倍液)灌根;用800倍液甲基立枯灵灌根防效80%以上;95%的恶霉灵3000倍液或80%乙蒜素1500倍液克萎星(高锰酸钾+农用链霉素)10亿/g活芽孢杆菌300-600倍液喷雾2-3次防效达36-65%;其它如12.5%多菌灵·水杨酸悬浮剂250倍液喷雾,7天喷1次,连喷3-4次;70%甲托600倍液等。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