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方式对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西教育方式对比第十二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说的。“因材施教”-出处《论语·为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中国小学生守则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美国小学生守则1.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助你。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写的请假条。11.惟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学都违规。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作者楼兰,文章原载于《西安日报》(2006年8月8日)从以上两国的小学生守则的对比来看,很明显,前者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聪明的老师正在手把手的教你做事:路该这么走,书该这么读,人该这么做。都很明确,很具体,于是我们的小学生便心领神会,知道这么走这么读这么做;而后者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师在手舞足蹈的对小学生卖弄自己的才华,照本宣科,盲目的大谈高深的为人之道,说的是怎么走怎么读怎么做,一点也不考虑受教育的对象是些什么人。大道理说了一大堆,又庄严又神圣,可是又模糊又抽象,让人(一个小学生而已)觉得一时摸头不着,终于到头来谁也不知道从何处实行这番大道理的奥义。CodeofConduct(Ontario,Huron)中西教育观念的渊源分析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孔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孔子与苏格拉底在教育目的上的异同分析孔子从“为政在人”(治国必须是最优秀的人才)的政治主张出发,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就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基本含义。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在判断是非、荣辱、善恶时,应受“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他是专家治国论者。苏格拉底把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手段,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途径。而孔子主张的是教育为了做官,通过学习取得官职。(科举制度-应试教育)孔子在教育内容上具有严重的缺陷,一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播,二是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这是我国古代教育最为致命性的缺陷。苏格拉底却与之相反,他认为,教育为国家培养治国的人才,治国的人才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除了传授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学习这些科目在于应用,而不是纯理论的思辨,这一点比孔子要先进得多。对教育内容的不同认识,至今仍有深深的烙印。现今学生拼命去挤上“二本,三本”,对条件好、能学一技之长的职业技术学院,都作为最后的无奈的选择,就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自觉表现。家庭教育在美国,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并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西方国家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改造玩具及家具,到外边参加劳动,参加一些对社会有益的活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中国家庭的“比较”往往重学习,“比较”的方面较为单一,西方国家的家庭“比较”往往注重全面的素质。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你要学这个那个,报班;做你想做的事上重点大学是你唯一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打不成才;打是违法的;detention听老师的话,表现好点;Tellmeaboutyourschooltoday.Haveagoodday!大家不要向他学习,你怎么回事?叫家长来;跟老师说说安静,听老师说;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你怎么连这个问题都不知道(答错了);问得很好!(答得好,很接近了)教室中小学的教室很有特色,一般四壁都贴满了图片、卡片、表格、地图等,甚至天花板也不闲着。室桌椅摆放的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朝一个方向摆成半圆状;有的摆成几个小圈;有的分成若干个大组,相对而坐,这与教师的教学组织有关。美国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坐着,也可以坐在地毯上,学生的服饰也很随意:女生可以穿低腰裤、超短裙,学生的头发也长短不一。但是这些“自由”是有前提的,是一种在规则约束下的自由。美国中小学的学生管理规则非常明确、具体、严格,课堂上极少看到学生之间交头接耳、嬉笑打闹;同学发言,其他同学会倾听着,一定会等到同学讲完后再开口;下课离开教室时,一定会把椅子放回原处,即使两分钟后他回来再重新拉开椅子;学生的桌椅干干净净,看不到乱涂乱画的现象和刀痕;洗手间,没有乱七八糟的文字和图画,地板上没有水渍。班级规模和学期中国学校的班级规模一般在50人左右,而西方只有20至25名学生;课堂上,中国的学生比较安静,而西方的学生比较活跃;每周,中国的学生大概要上30节课,而且很多学生还在周末时忙着补课,而加拿大学生每周9点-3:30,中午1小时吃饭和玩耍。周末从来不补课,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活动;每年,中国大学生大概有3个月的假期,而西方学生则有5个月假。小学生3个月假期,3个学期。教材西方课堂教材没有固定形式,涉及面很广,人文地理历史,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数学教学不太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数钱的方式,掰手指)学习压力不大:中文的难度,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方式差异太大。中文作文的套话、假话太多(高考零分作文)。中国的考试复习以大量的练习为主,而西方学校则以扩大阅读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开设科目发达国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通过开设广泛的社科、人文课程来体现的,相比较而言,我国开设的社科人文课程科目少,开课的年级比国外晚,课时也比国外少,而且不受重视。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社科人文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对历史、文化、现行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法律以及社会管理、运作方式的了解,注重学生的读、写、说能力。而我国人文教育对学生的人文能力的要求远达不到如此高的程度。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我国在社会科学课程方面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正是我国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开设的科目少、课时少、要求低,使我国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能力不如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Socialstudies;science;language(reading;writing);maths;music;gym学校的教学氛围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学校教学在外在形式上是非常严肃、拘谨,过于追求目的性、计划性、统一性。按照正统的要求,课堂教学的外在规范是十分讲究的,学生的坐姿、举手的姿势,教师要确保教学的按部就班。非常强调教学的结果。相对而言,西方学校的教学氛围显得轻松,较少形式主义。学生在课堂上不必双手背后坐得笔直,学生在这种外在的轻松氛围下却会内在地感到轻松与自由,比较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西方国家的学校教学更加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课堂讨论形式英美学校比较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鼓励“群言谈”,而中国学校较习惯于“一言谈”。美国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有些课程的成绩,美国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讨论的表现而定。即便是以“一言谈”为主的课,美国教师下课前也会留下一点时间给学生提问题。美国的教育注重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中国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很稳重地站在讲台上,对知识逐条逐点地解释,讲究课堂秩序,不说与课文无关的话。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听课、记笔记、背笔记(这与中国整个教育体制有关),而不像美国教师那样,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重视启发学生,重视课堂讲课的生动性,提倡学生踊跃提问,参与讨论。有位美国教授在中国课堂上,一个劲地诱发中国研究生讨论,结果除了个别胆大的“独白”外,其余皆默不作声。:“你们课后向我围上来提一个又一个问题,可见你们英语表达能力不成问题,可为什么课堂上不发表你们的意见,提出你们的问题呢?”培养目标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生活态度和生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爱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正常的最基本的能力,然而这一能力已成为目前我国孩子最为缺乏的能力。我的理想(科学家:服务员)教育目的(创造与模仿)中国的学校的教育目的很明确,就是积累、模仿、学习已成定论的东西,即继承先人、古人的文化遗产是学位教育的基本内容。所以,学生只要能够完满地复述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就能够得满分。至于学生自己的个人创见,至少在考试中是不受鼓励的,教师对学生不符合标准统一答案的试卷,即使很有道理或很有创见,不仅不会加分,而且要倒扣分。(尽管有文采,高考零分作文)。原因:学生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知识,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其次认为,学习阶段就是以积累知识为主,创造性是不值得提倡的。西方国家考评要求“求新、求异、求逻辑性、求创造性”。原因在于:价值观念的差异西方人提倡个人价值高于一切,非常强调个性的作用;中国则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社会与中国利益,较为淡化个性的作用。西方人重求异,强调批判性与独创性;中国人重求同,强调融合性与公允性。西方人强调观点的新颖性,写论文采取的是进攻战略,集中力量攻克一点、一线;中国人强调观点的全面性,写论文采取的是防守战略,力求面面俱到、无懈可击。教育方法(一堂成功的特级教师课的故事)外国同行说话了,他们说:不理解。我们问:为什么不理解?他们说: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这个问题,把中国同行都问住了。教学目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外的观点,学习是一种启发式探索式的过程我们的教学重在对已有知识的继承,老外对教育的理解,是接受旧知而后产生新知,对比之下,老外的教育观是更富有创造性的。学生思想的依赖性。在中国,老师意味着知识的权威和对问题的标准答案。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都懂了’,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在西方,老师在教育方法上的努力方向是怎样使学生的大脑充满疑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不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千方百计地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他们的教育观念里,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心态,新奇的想象力是最珍贵的创造基因,是教育者必须细心保护和开发的创新内核。“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完全属于教师的,教师讲的精彩生动,学生才会学之甚多。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像海绵一样尽可能地吸收老师讲解到的知识。学生和教师的形象:中国在中国人的教育观念中,“师道尊严”老师必须对学生严加管教和约束。否则,学生就很可能违背教育者的意愿而做出不该做出的事情来。因此,在中国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怀疑大大多于信任、蔑视大大多于尊重、批评多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