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原理》考前复习•第一章绪论•1、管理的含义•教材3页•2、行政的含义•教材5页•所谓行政就是指政府行政组织为了公共的利益和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如:简述行政的含义。•3、行政学的含义•教材6页•行政学又称行政管理学,在国外亦称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国家管理学等。它是探讨行政管理活动的规律,研究如何搞好行政管理的科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如:简述行政学的含义。•4、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教材9——14页•如简述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5、西方行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教材15——18页•如:简述西方行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答:行政学作为一门现实性、政治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独立的学科,严格地说是起源于美国,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行政学的发展,可以分为萌芽准备、正式确立和改革发展三个阶段。•如辩析:威尔逊提出了“政治是决定政策,行政是执行政策”这一著名的论点。•答:错。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是美国行政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他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还要困难”。“政治是决定政策,行政是执行政策”这一著名的论点是美国另一个著名行政学家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提出。•第二章行政原理•1、行政原理的涵义•教材22页•2、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教材30——35页•如:简述动力原则基本内容。•答: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正确地运用动力,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则。一般地说,在管理中有三种不同又相互联系着的动力。1)物质动力,物质动力就是以适量的物质刺激来调动人的积极性。2)精神动力。所谓精神动力,就是用精神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3)信息动力,是通过信息的交流产生的动力。•如:试论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答: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与人的积极性。因此,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这就是管理的“人本”原理。•“人本”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要做好整个管理工作,要管理好财、物、时间、信息等,都必须紧紧抓住做好人的工作这个根本,使全体人员明确整体目标、自己的职责、工作的意义、相互的关系等。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遵循“人本”原理就是反对和防止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重技术不重人,靠权力不靠人等错误的认识、做法。违反“人本”原理,不可能做到科学管理。•(1)能级原则。能量既有大小,就可以分级。所谓分级,就是建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规范,一定的标准。这就是管理的能级原则。因此,应实现能级管理、不同能级应该表现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种类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2)动力原则。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正确地运用动力,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则。一般地说,在管理中有三种不同又相互联系着的动力。1)物质动力,物质动力就是以适量的物质刺激来调动人的积极性。2)精神动力。所谓精神动力,就是用精神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3)信息动力,是通过信息的交流产生的动力。•(3)行为原则。管理者对管理对象中的各类人员的各种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这就是管理的行为原则。•(要求联系实际回答)•3、动态原理及其相应原则•教材35——38页•动态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认识上明确,管理的对象、目标都在发展、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用一个不变的老框子去套。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要把握管理对象在运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注意调节,实现整体目标。•如为什么管理必须遵循弹性原则?(37页)•第三章行政环境•1、行政环境的含义和特征(教材41页)。•如:简述行政环境的特征。•2、研究行政环境的的意义(教材42——43页)。•3、行政环境的内容(教材44——49页)。•如:简述行政环境的意义和内容。•答: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行政管理主体及其活动过程、活动方式的外部要素的总和。行政环境的特点:(1)广泛性;(2)复杂性;(3)差异性;(4)变化性;(5)互动性。•简述行政环境的意义:(1)是发展行政学的需要;(2)是认识和改造环境的需要;(3)是提高公务员管理水平的需要;(4)是创造良好环境的需要。•行政环境的内容:(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文化环境;(4)社会环境;(5)自然环境;(6)国际环境。•(要求联系实际回答)•第四章行政职能•1、行政基本职能(教材57——58页)•如辩析:行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政治职能。•答:错。行政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部门四项,而不是政治职能一项。•2、行政职能转变(教材59——60页)•如:什么是行政职能转变的涵义和必然性。•答:行政职能的转变,是指行政职能重点的转移、政府履行职能方式的转变,具体表现为行政职能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质量上的弱化或强化,以及结构上的集中或分散。•行政职能的转变,既是政府内部各种管理因素变化的结果,又牵涉到政府和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整。其形式上表现为政府管理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实际上,行政职能转变的本质是行政权力的转移,因为权力总是和职能、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行政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理解。•(1)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和深化,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政府管理经济的内容和方式随之也要调整,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职能就要相应转变。•(2)社会矛盾运动的表现和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落后的生产力和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3)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行政职能也有一个不断产生、壮大、衰减或消失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行政管理事务日益复杂化,一些新事物的出现,如环保问题必然导致政府某些职能的增加,同时某些职能也必然相对弱化。•此外,从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发展来看,行政职能转变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由政府职能所决定,只有在职能分解的基础上,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才能真正搞好机构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的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3、加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如:试论如何加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2)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改善经济调节,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各级政府要按照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中央政府要加强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面向基层和群众的服务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财力,增强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4)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要求联系实际回答)•第五章行政领导•1、行政领导的涵义和特点(教材68——69页)•如:简述行政领导的涵义和特点。•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与职责(教材70——71页)•3、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教材74——76页)•如:试论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联系实际回答)。•4、领导艺术的涵义和特点(教材79页)•如:简述领导艺术的涵义和特点。•第六章行政组织•1、行政组织的特征和构成要素(教材88——89页)。•2、行政组织的基本种类(教材89——90页)。•如:简述行政组织的基本种类。•3、行政部门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教材96页)。•4、行政组织体制的种类及特征(教材97——101页)•5、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教材102——103页)•如:试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和形成原因(教材102——103页)••第七章人事行政•1、人事行政与人事制度(教材108页)•如辩析:人事行政与人事制度(教材108页•)•2、人事行政的原则(教材109——111页)•3、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发展、主要特点和弊端(教材113——114页)•如:试述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生发展、主要特点和弊端•简述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简述西方文官制度的弊端。•4、我国公务员的含义•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包括三要素:•(1)依法履行公职;•(2)纳入国家行政编制;•(3)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5、我国《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立法宗旨: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是《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党管干部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分类管理原则;法治的原则。•第八章行政决策•1、行政决策的作用(教材129——130页)•2、行政决策的分类(教材130——131页)•如辩析: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的区别。(教材131——132页)•3、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教材132——137页)•如试述行政决策的原则和程序。•如试述行政决策的程序。•如:试论如何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答:行政决策科学化有着重大意义:(1)有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科学化;(2)有利于提高行政领导者素质;(3)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的顺利发展。•行政决策科学化应把握以下原则:(1)目标原则;(2)信息原则;(3)预测原则;(4)择优原则;(5)可行原则;(6)动态原则。•行政决策科学化应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把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如行政决策的程序是:(1)确定目标;(2)拟定方案;(3)最佳抉择;(4)追踪决策等。•(要求联系实际回答)•第九章行政信息•1、行政信息的含义和意义(教材149页、151——153页)•2、信息沟通的类型(教材163——164页)•3、沟通的主要障碍(教材161页)•如:简述沟通的主要障碍。•第十章行政法制•1、行政法规与法律的关系(教材171页)•如辩析:行政法规就是法律。(教材171页)•2、行政规章的含义及特征(教材173——174页)•如:简述行政规章的含义及特征。•如辩析:行政规章和行政法规在效级上是相同的。•3、行政执法的含义与特征(教材185——186页)•如:简述行政执法的含义与特征。•如辩析:行政执法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范畴。•4、行政复议的含义与特征(教材193页)••第十一章行政监督•1、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教材201页)•如:简述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2、行政监督的对象、范围及其方法(教材201——203页)•3、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教材204——218页)•如:简述行政机关外部监督的主要形式。•如辩析:在我国政权监督就是司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