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研究姓名:胥德勋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政治经济学指导教师:王永锡20060301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研究作者:胥德勋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刘纪荣.魏本权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论略-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金融制度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日益重要,近代中国尤其如此.农村合作金融作为现代农业金融的一环.在整个金融体制中,实占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以小农经营为主体、农业经济占整个国家经济最大比重的近代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更显示其重要性.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在总体上是一场农村信用合作运动.近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从农村信用合作制度-农业贷款制度-合作金库制度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各自不同特征.考察这一历史,对我国重建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应不无裨益.2.期刊论文许崇正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国外合作金融近几年出现了四点新动向,即合作金融组织业务经营范围扩大、互助精神淡化,营利和商业化倾向加重,民主管理和自治原则受到削弱,在分配和股权处置上出现股权化倾向等。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农村合作金融体制、经营状况和功能作用都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急需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3.学位论文文飞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2005现代合作金融组织自建立起,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合作金融体系,发展中国家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合作金融组织,合作金融己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的金融现象。虽然各国合作金融具体的管理模式和组织体系不同,但也总结出了一套普遍适用的合作金融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指导和规范合作金融组织的根本标准。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目前合作金融唯一的组织形式。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商业化经营的要求逐渐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政策金融的金融支持作用有限,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了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机构,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融通资金的最重要渠道。长期以来,由于在理论上对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不清,在实践中对其在国家经济金融中的地位、作用不明,农村信用社改革均未取得较大进展。由于合作理念的欠缺及其管理体制的多次变更,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步丧失了它应有的特色,违背了原有的宗旨,自身积累并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自2003年8月以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始了新一轮改革,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实践,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回顾这一改革历程,有很多可喜的变化令人振奋和鼓舞,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思考,前程任重道远,依然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本文对合作金融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原则进行了概述,并与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进行了比较,得出农村合作金融更加适应农村对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这一观点。本文同时回顾和评价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进程和所取得的成效,剖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在新一轮改革中的难点、焦点问题,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开放下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在说明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力求寻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新一轮改革中,如何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如何完善其组织体制和行业自律组织,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典范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是作者在本文中研究讨论的主要内容。文章总结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的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成功经验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结合作者多年的银行业监管工作经历,通过对合作金融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笔者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应对之策,提出相关的政策意见和建议。本文认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首先要改革产权制度,其次要改善运行机制和组织体制,同时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作者尝试性地提出了以社区银行的模式来解决我国农村合作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中的难点、焦点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作者相信,这一思路必将为农村信用社带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相关领域配套改革措施的实施下,将有力推进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和发展。4.期刊论文吴义武构建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8)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相适应,应当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是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识.结合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对国外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的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不同于商业银行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建议.5.学位论文陈瑛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研究2007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与基础。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纽带,在支持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改革,大幅度收缩其在农村的经营网点,使得农村信用合作社几乎成为农村唯一正式的金融供给主体,独立承担起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责任。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迫切要求农村金融的主体--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相应的改革。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自创建55年来,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融资要求以及扶持乡镇企业成长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地处边远山区,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一直未能摘去“老、少、边、穷”的帽子。贵州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对农业的依赖性很强,一直以来,发展农村经济都是贵州省经济发展重点。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农村接触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持。由于贵州农村经济仍以生产粮食、林业、水产、家畜禽等传统的农副产品为主,生产规模小,产品数量少,商业化程度低,加之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农民与本地区之外的经济联系较少,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信贷资金,广大农民群众更需要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地方政府也更需要农村信用社来支持“三农”,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持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而,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发展对于贵州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所处自然条件和客观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可以说,贵州应该更加关注和重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和发展,以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50多年来,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为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体制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贵州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向国务院申报改革方案;第一家省级农村信用联社挂牌;改革试点中第一家农村合作银行诞生于此。但是,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村信用社产权体制、管理体制、历史包袱等因素制约,在产权体制、业务经营、信贷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总体发展仍然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状况,必须对之进行改革,使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本选题选择研究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目的在于:立足于为“三农”服务这一主题,探索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为下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决策参考。具体目标可以表述为:首先,通过回顾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及内部发展的经验及教训;其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贵州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深化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对策建议,最大限度解决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本论文运用合作金融的相关理论,从研究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进而具体分析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其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制约因素,在总结贵州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实践,提出了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重点在于体制的改革,而体制的改革要紧紧围绕在合作制基础之上发展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的观点,认为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改革必须在规范“合作制”这一前提下的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项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分析合作金融的概念、原则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说明了合作金融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回顾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深化农村合作信用社改革已是刻不容缓。最后,根据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不存在“最优模式”,而应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创新道路的观点,从分析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入手,从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方式改革等角度提出符合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研究的方法总是与特定的研究内容相联系的。根据本论文的选题和上述思路,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为:一是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尤其是具体到贵州农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改革经验及成效进行调查研究,都需要运用实证方法,即通过实际搜集的数据、资料来证明本研究的主要观点。二是对比分析法。目前我国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路径选择存在很多观点,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这些观点,并借鉴国外合作金融的改革实践,明确了本研究的观点,即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必须立足于贵州本地实际,以体制改革为重点,在合作制的原则下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股份制改革。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将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与贵州省的改革实践相结合,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改革问题;二是提出虽然要减少政府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行政干预,但地方政府对其发展的支持作用不应弱化,相反应积极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围绕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与发展问题而展开的研究很多,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就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研究的成果则微乎其微。本论文通过对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状况与改革的研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新一轮改革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创新提供一点浅知酌见。本文运用金融学、经济学理论,结合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陈述了对贵州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对合作金融制度的概念、原则及其存在必要性等进行了概述。基于合作金融的相关理论,明确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和比较优势,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我国金融体系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部分,从主体设置、经营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总体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回顾贵州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从宏观和微观、外部及内部分析了其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产权设置、内部管理、贷款质量等等。第五部分,根据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结合贵州实际,确定了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方向,即:以合作制为基础,以股份制为发展方向。并从明晰农村信用合作社产权、强化农村信用合作社内部治理、加大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贵州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但仍有些方面深感欠缺。首先,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我国历经了一个十分曲折的发展过程,因而对其改革也只能摸索而行,虽然本文明确提出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体制改革方向为合作制原则基础上的股份制,但这不一定适合每个地区。其次,由于贵州农村信用合作社设施不够完善等原因,信息资料很难收集齐全,使其计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论文中仅作了定性描述。最后,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的几乎唯一的金融供给主体,不可能满足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的所有资金需求,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民间金融。民间借贷的存在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影响是本文未能涉及的部分,因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建议必然就存在一定的不足。虽然存在种种欠缺和不

1 / 1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