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发展一、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1、城市的产生城市文明、城市规划随着人类聚集点的建设而产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小亚细亚在公元前5000年已具有村落形成。古代西亚乌尔城2、古代城市建设成就(1)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城市规划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为政治服务的营国制度《周礼•考工记》。这种反映尊卑、上下、秩序和大一统思想的理想城市模式为古代城市建设严格遵守,并一直深深影响其后历代的城市建设实践。著名实例:北京、西安、开封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2)古希腊的城市建设古希腊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特点:利用城市和建筑表现大自然美,使城市处于自然背景之中。自然是城市的组成要素,城市建设追求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及细部以人体为标准,城市建设力求体现人的尺度,十分重视视觉感受,利用地形,重要建筑置显要位置,并考虑远处和近处的观赏,城市景观活泼多变。范例:雅典卫城•古希腊晚期殖民时期,港口城市得到发展,城市采用希波丹姆模式——方格式街道系统,并在城市中心布置由建筑物围合的公共活动广场(agora)。•实例:米列都(3)古罗马的规划特点:古罗马城市更标准化,大多是简单的方格网布局,城市中心有一个广场(Forum),一些标准的公共设施环绕在周围,如浴室、公共厕所和竞技场等。主导思想突出体现政治和军事力量。军营城市重视街道布局,区分干道和一般道路,有土地利用规划。公共会场、市场附属于街道,体量巨型化。在干道入口及交叉口布置凯旋门。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次布置建筑,以突出秩序性和纪念性。技术成就是拱券、穹窿的完美与成熟。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实例:罗马、庞贝(4)中世纪的发展要塞型,古罗马遗留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城堡型,城市是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商业交通型,特点:城堡以自然经济为基础,规模小,经历几个世纪建设逐步形成,突出的建筑物是位于城市中心的教堂或修道院。建筑物之间相互协调,尺度宜人。狭窄的街道、开阔的广场,有收有放的空间构成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5)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与建筑设计恢复发展了古典传统。在建筑外形上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城市广场和建筑群设计达到了新水平,利用绘画中的透视技术来创造空间感和纵深感。阿尔伯蒂《论建筑》中设计的理想城市追求城市路网的几何构图,街道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在城市中心布置教堂、王宫或城堡。实例: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帕马诺瓦城——一个完全按照理想城模式建设起来的城市(6)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罗马改建、冯纳勒尔、波波罗广场首创在三条放射交叉点设置对景的手法,对以后影响很大。城市建设强调城市空间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采取环形加放射的城市道路格局。这种城市规划思想和美学观一直影响到现代。代表性实例:巴黎凡尔赛宫花园(1670年始建)巴黎改建、华盛顿规划、堪培拉规划都深受其影响。3、近代城市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前,城市结构与布局没有根本变化,保持中世纪或古典主义城市建设形态。工业革命后,出现改建城市和各种理想主义的城市建设思想。1853年巴黎改建计划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勒.柯布西埃现代城市思想(1)、巴黎改建巴黎自17世纪以来,一直沿着古典主义的道路发展,当时只着眼于一些堂皇的建筑和市容方面的建设。巴黎的改建在19世纪50年代间进行,由当时的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的迅速发展与城市现状之间的矛盾,同时美化巴黎市容,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巴黎改建未能解决贫民窟问题。但奥斯曼所采取的措施,如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当时的巴黎被誉为是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19世纪巴黎改建规划(2)、华盛顿的朗方规划近代新建大城市主要兴起于北美。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一个在空地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它保留了美国普遍流行的方格形道路系统,也借鉴了热那亚、拿波里斯、佛罗伦萨、马德里、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欧洲城市的规划。二、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同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有密切关系。1933年《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开创理性考虑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路。1960年代建筑师十人组1978年《马丘比丘宪章》1981年《华沙宣言》1996年《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城市建设主要是为解决现代大城市问题而努力。(1)、卧城仅供居住之用,有起码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2)、卫星城不同于卧城之处,在于它有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就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就业,对大城市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彻底。如:瑞典的魏林比哈罗(距伦敦37公里)哈罗新城瑞典的魏林比(3)、新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产生一种完全独立的新城。它距大城市约30~50公里,有相应比例的工业区与居住区,有成套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当地就业。最著名的新城为密尔顿•凯恩斯密尔顿•凯恩斯(4)20世纪50年代新建的大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产生和发展是解决大城市发展问题而采取的分散主义对策,事实上,还平行地发展着集中主义对策。首先是法国人勒•柯布西埃主张在市中心建高层建筑,用增加建筑层数的办法,来减少建筑密度,以增加道路宽度和绿化,并增加公共设施。1)、巴西的新首都巴西利亚,是根据勒•柯布西埃密集城市的模式而建设的。总体规划采用了巴西名建筑师科斯塔的方案,规划人口50万,用地约150平方公里。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是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机头有三权广场(国会、总统府、最高法院),三权广场庄严肃穆、宏伟壮观,建有政府各部大楼。机身长约8公里,是城市主轴。两翼为长约13公里的弓形横轴,是商业区、住宅区、使馆区。该城建成后,人们的反映是过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社会和传统考虑较少。现有100万以上的人口住在巴西利亚及它的几个卫星镇内。2)昌迪加尔(5)城市群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研究时,提出了“城市带”的概念。战后日本学者对东京、大阪等城市化地区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大城市圈”的概念。城市带是指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一个巨型的、一体的居住和经济活动群集地带。大城市圈是指由单个城市和以该大城市核心的周围卫星城镇组成的城市群等级体系,其规划的地域范围相对较少,有时也称之为大城市地区。姚士谋(1992)则提出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s)的概念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按照戈特曼的标准,世界上已有六大城市群达到城市带的规模,具体分布为: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该城市群地处大西洋沿岸平原,从马萨诸塞洲的波士顿至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以及它们附近的卫星城镇共同构成的一个城市密集区。形状成带状。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分布于北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神户连接起来的范围,包括各大城市间充填的众多卫星城镇,成为一个几乎全是由城市连接起来的城市密集带,几乎看不见各大城市地区之间的田野。该城市群又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4)、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镇。5)、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的一带地区,还包括沿莱茵河向上直到德国的鲁尔区,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这一城市群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兰斯塔德、比利时等城市群组成。6)、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由长江三角洲的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一大批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的城市群,现在还在发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