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损伤一:概述肾脏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通常不易受损,肾损伤多见于20-40岁男性,占住院外伤病人3%,占腹部损伤8-10%,腹部穿刺伤中有6-14%可伤及肾脏。按机制分为:开放性损伤:刀刺及枪弹伤导致;闭合性损伤:因腰部或上腹部直接打击,或激烈的震荡致使肾实质损伤。Ⅰ级肾挫伤或包膜下血肿,无肾皮质裂伤;Ⅱ级肾周血肿局限在腹膜后间隙或肾皮质裂伤1cm,无尿液外渗;Ⅲ级肾皮质裂伤>1cm,无尿液外渗;Ⅳ级肾实质裂伤超过皮髓交界进入集合系统或主要的肾动脉、深静脉损伤伴可控性出血;Ⅴ级多处重度裂伤而致肾破碎或肾蒂血管伤。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的脏器损伤分级系统(AASTOIS)肾损伤分类:12345肾挫伤指肾实质轻微受损,肾被膜及肾盂大多保持完整,肾实质内产生瘀血或血肿,并有少量血液流入肾盂导致血尿,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轻微闭合性肾损伤。病因:直接暴力:肾区受到直接打击,伤员跌倒在一坚硬的物体上,或被挤压于两个外来暴力的中间。间接暴力:自高处跌落时双足或臀部着地,由于剧烈的震动引起。穿刺伤:常为贯通伤,可损伤全肾或一部分,一般均伴发腹腔或胸腔其他内脏损伤。自发破裂:由于肾脏已有病变,如肾盂积水、肿瘤、结石和慢性炎症等引起。二:临床表现1:休克:表现为创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最为严重。2:血尿:是诊断肾损伤的重要依据之一,90%伤者都有,多数是肉眼血尿,血尿程度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3:肾区疼痛、压痛及肌肉紧张4:腰部包块5:畏寒发热6开放性损伤有血及尿经伤口流出:出血量与肾损伤程度及是否合并有其他脏器或血管损伤有关。7:并发症早期:损伤后6周内发生,通常危及生命,继发性出血、尿外渗、肾周围脓肿、急性肾小管坏死、尿瘘等。晚期:包括肾素性高血压(最常见)、肾积水、结石、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动静脉瘘等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Hct、Hb、WBC)2:影像学检查:CT:在病人情况允许下作为首选检查,可准确了解肾实质损伤程度、范围及血、尿外渗情况,还可明确有无其他脏器损伤,帮助肾损伤分型。B超:对以上情况可做初步了解。X线:排泄型尿路造影时造影剂外漏可客观直接了解肾损伤程度及范围,若不显影且疑有肾蒂血管损伤时可行肾动脉造影,可发现造影剂外溢及肾血管较大分支阻塞。SRAE: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的检查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效果,常用栓剂为可吸收的自体血块和明胶海绵颗粒(3-6周可重吸收),血管再通,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成功率高,并最大程度保留患肾功能及组织。四:治疗原则:抢救生命,保肾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损伤较轻者,如肾挫伤轻度肾裂伤及无其他脏器合并损伤者;2:手术治疗:肾部引流、肾血管修补术、肾动脉栓塞疗法、肾修补术、肾部分或全部切除术,适用于损伤较重者,如开放性肾损伤、肾粉碎、肾盂破裂、肾蒂伤,合并腹腔脏器伤。3:观察及追踪有无晚期并发症发生,给予支持对症治疗。五:护理措施非手术治疗:1:紧急处理:休克患者需紧急抢救,建立有效循环通道,给予呼吸支持,经积极抗休克后一般会改善,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做好术前探查准备。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及全身症状,动态观察血、尿颜色变化颜色渐加深说明出血加重;定期检测Hct和Hb,留尿比色了解出血情况及变化;监测体温和WBC以判断有无继发感染;及时通知医生决定手术指针。3:绝对卧床休息(2-4周),观察疼痛部位及性质,特别是腰腹部体征,警惕腹膜炎发生,护理操作集中,血尿消失后一周方可离床活动。4:维持水电解平衡,保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及时输液,抗感染治疗,保持足够尿量,应用止血药物减少或控制出血,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定期监测血生化,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5:对症护理:高热患者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腰部疼痛明显者适当予镇静镇痛,避免躁动加重出血。6:留置导尿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尿管通畅,可行膀胱冲洗,预防感染和止血,保持引流通畅减轻疼痛和刺激。7:心理及基础护理手术治疗后:1:饮食与休息:术后绝对卧床,肾部分切除2周,肾切除卧床2-3天,饮食逐渐过渡;2: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辅料渗出、观察引流液、观察局部疼痛性质及有无肿胀,警惕再出血;3:术后补液原则:根据尿量多少决定补液,肾切除者输液速度补液太快,记录24h尿量,观察色、性质;4:心里及生活护理六:健康教育1:大部分肾挫伤者经保守治疗可治愈,绝对卧床休息是因肾组织较脆弱,损伤后4-6周肾挫裂伤才趋于愈合,过早活动使血管内凝血块脱落继发出血,恢复后2-3月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不宜做剧烈运动。2: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减少尿液对损伤创面刺激。3:经常注意尿液颜色、排尿通畅及伤侧肾局部有无胀痛感觉,发现异常及时复查。4:血尿停止,肿块消失,五年内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5:肾切除后注意保护对策肾脏,防止外伤,避免用对肾损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