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4.1生产技术和生产理论4.2最优投入组合4.3成本函数4.4企业的本质第一节生产技术和生产函数一、厂商组织二、生产函数三、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六、等产量曲线七、边际技术替代率与替代弹性八、规模报酬一、厂商组织1、定义:厂商是指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者,是购买或雇用生产要素并将之组织起来生产和销售物品与劳务的经济组织。2、厂商组织形式:1)单人业主制2)合伙制3)公司制二、生产函数1、生产四要素:劳动L、资本K、土地N、企业家才能E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Q=f(L、K)2、生产函数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Q=f(L、K、N、E)---生产函数3、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分为可变和固定技术系数。可变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各种要素的配合比例可变,表明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固定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只存在唯一一种要素配合比例,即要素之间不可替代,要素投入必须按同一比例增减。生产同样产量,可采用劳动密集型(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也可采用资本密集型(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一人一台缝纫机一个萝卜一个坑三、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其数量在短期中无法调整的要素投入是固定投入。其数量在短期中可以变动的要素投入是可变投入。长期是指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动的时期;短期是指在此时期内,一种或多种投入是无法改变的。四、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1、定义为分析某一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假定资本投入量不变,即资本为固定投入,K=K0,只有劳动的投入量可变。1)总产量是指投入一定量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用公式表示即为:)(),(0LfKLfTPQL2)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劳动所分摊的总产量,即产量与劳动投入量之比,其公式为:Lf(L)LAP3)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公式为:LKLfLKLfKLLfdLdQLQMPL),(),(),(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劳动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00001666213.57.56.753217.574287753466.863846.373805.4837-14.6都是先递增分别达到最高点后递减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劳动L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0001292936270354531173948416441454.5185.62541.2541.2552054136623439217245350823229-27表4-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OLQTP34.57245117图4-1(a)总产量曲线图ABOLQAPMP34.574841.25图4-1(b)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曲线CMP与TP之间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AP↑当MPAP,AP↓MP=AP,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QLTPAPEL2GMPOL3L1FAB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1)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一阶导数,也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从几何意义上讲,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2)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在几何上,对劳动的总产量曲线上的任何一点,平均产量等于连接原点与总产量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直线的斜率。因此,当总产量曲线上某一点与原点的连线恰好是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时,斜率最大,即平均产量最大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是边际产量上升的速率于下降的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上升的速率和下降的速率。在图中,当平均产量上升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此时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上方;当平均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此时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下方。而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此时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当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当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的应用或转化形态。KLfQ,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第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是可变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同的,先投入和后投入的在技术上没有区别,只是投入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收益的变化。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减产。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时,由于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最佳配合比例所需数量,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是呈递增的趋势。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即最佳技术系数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三阶段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分为三个阶段: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开始减少QLTPAPEL2ⅠⅡⅢGMPOL3L1FAB5、单一生产要素合理使用的生产区域QLTPAPEL2ⅠⅡⅢGOL3L1FABMPL不足K不足合理区域•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一个和尚挑水吃)•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速放慢;(二个和尚抬水吃)•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三个和尚没水吃,需减员增效)进一步图示MPAPAPMPAPAPMP0TPQLTPAPEL2ⅠⅡⅢGMPOL3L1FABMP=APAP最大MP=0TP最大问题:假定投入生产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发生变化,产出的变化将会呈现什么的特征呢?假定:生产某种产品只投入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生产函数:Q=f(L,K)目的:不同数量的两种要素的组合可以生产相同的产量水平。六、等产量曲线(两种可变投入)1、等产量曲线:等产量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产一定产量产品所需要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有效组合的轨迹。OLKQ1=100Q2=200Q3=300AB图4-3等产量曲线··EF说明:等产量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某种资本-劳动投入比例。射线表示一个固定的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比例。沿一条等产量线移动,产量水平保持不变,而投入比例变动;沿一条自原点的射线上移动,投入比例不变,而产量水平变动。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并凸向原点。这是因为,为了保持产量不变,增加一种要素投入时就要减少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注意:等产量曲线和无差异曲线有较大的相似性,但也又不同之处:无差异曲线反映的是人们主观的效用水平,而等产量曲线却是反映客观物质技术关系。七、边际技术替代率1、边际技术替代率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3、脊线及生产的经济区域1、边际技术替代率KLOQ1K1L1K2L2⊿K⊿L在技术和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能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MRTSLK=⊿K⊿L-MRTSLK=dKdL-MRTSLK=MPLMPK劳动替代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变化趋势KLOQ1PK1K2L1L2SQ2R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解释(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当沿着等产量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时,等产量线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即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这一现象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KLOQ1K1L1K2L2⊿K⊿L3、脊线及生产的经济区域●●OLKDCQ1Q2Q3AB图4-5生产的经济区域CDEHGF脊线及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连接等产量曲线上MRTS为零与等产量曲线上MRTS为无穷大的所有点的线。两条脊线以内的区域为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以外的区域为生产的非经济区域。在两条脊线以内的区域选择投入组合比脊线以外的区域更为有效率或更节省。八、规模报酬1、规模报酬2、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3、适度规模1、规模报酬•所谓规模报酬,就是指所有的投入要素以相同的比例变动时产量变动的比例。•根据产量与生产规模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规模报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规模报酬不变2)规模报酬递增3)规模报酬递减1)规模报酬不变•如果投入与产出的增加比例相同,即可把这种情形称作规模报酬不变。用公式表示即为:),(),(KLtftKtLf2)规模报酬递增•如果把所有投入要素增加t倍,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t倍时,则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递增。用公式表示即为:),(),(KLtftKtLf3)规模报酬递减如果把所有投入要素增加t倍,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t倍时,则这种技术称为规模报酬递减。用公式表示即为:),(),(KLtftKtLf二、规模报酬变动的原因1、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第一,分工与专业化。第二,可以节省管理费用,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其中包括人们在市场上搜寻有关的价格信息,为了达成交易进行谈判和签约,以及监督合约执行等活动所花费的费用)第三,由于技术的不可分性,大企业可以使用专业化的设备。规模报酬递增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规模报酬递增讨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而规模经济讨论产出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技术水平和投入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规模报酬递增是导致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由于递增的规模报酬所导致的成本下降主要来自于企业组织内部,因此,规模报酬递增又被称为“内部经济”。2、规模报酬递减的原因1)受技术水平的限制2)协调和控制大规模经营的困难增加,交易成本增加。3)存在某些投入无法增加的事实。内部不经济:由于规模过大导致成本上升,被称之为规模不经济或内部不经济OLK123123Q1=100Q2=200Q3=300R图4-8(a)规模报酬不变用等产量曲线来描述规模报酬的情形:OL123123KRQ1=100Q2=200Q3=300图4-8(b)规模报酬递增OLK123123Q1=100Q2=200Q3=300R图4-8(c)规模报酬递减第二节最优投入组合一、等成本线二、成本最小化三、最优组合的变动:静态比较一、等成本线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花费一定成本所能够购买的两种要素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1、成本方程:C0=wL+rKKOLC0rC0w等成本线的斜率等成本线位置的决定等成本线位置的变动成本方程KrLwC变形可以得到:K=C/r-(w/r)L,斜率为-w/r.OLKC1C2C/wC/rAB图4-9(a)等成本线:C变动,即生产者购买要素或投入的支出总额越大。2、成本线的变动OLC/wC/w’BB’AC/rK图4-9(b)等成本线:w变动二、成本最小化成本既定产量最大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最小成本最大产量Q3Q2KOLQ1ABCDMPL/MPK=w/r生产者均衡条件LKKLMRTSMPMPrw将上式变形,即MPL/w=MPK/r,这一等式表示为厂商花在每一种投入要素上的最后一元钱所能增加的产量相等。三、最优组合的变动:静态比较厂商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是在下面三个因素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找到的:产量、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厂商就会重新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1、产量变动与生产扩张线2、投入要素价格的变动1、产量变动与生产扩张线OLKRQ1Q2Q3C1C2C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