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形象是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贺新郎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走近作者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是写夫妻别情的。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1922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11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毛泽东《贺新郎·别友》mp3音频朗读(男声).mp3我们往往用诗情画意来评价文学作品写得美,有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的画面很美,请在词中找出传递诗人感情的景物。赏析意象、意境课文鉴赏之自然意象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意象意境感情重霜、东门路、横塘、残月、汽笛景苍凉声凄厉离愁别恨渲染衬托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意象意境感情昆仑、绝壁、台风、寰宇、云。猛烈壮阔,气势磅礴。献身革命的决心与豪情壮志。由景到情,情景交融,这就是诗歌鉴赏的基本审美过程。课文小结:《贺新郎》写离愁别恨,缠绵悱恻,风格婉约,但是也不失豪放,哀而不伤,表现作者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是毛泽东早期诗词中难得的情作。知识拓展:南朝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尽管毛泽东在词中把豪放之语嵌入婉约之章,但那“黯然”之情仍然让人“销魂”。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且这离愁别绪也是多种多样的,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赏析:离别的多样情思。㈠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或相思之情。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㈡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㈢借送别言志。这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㈣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诵读:贺新郎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走近主席•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