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本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学常识国学名称的起源第一章小学第二章校雠学第三章经学第四章诸子第五章史学引子•所谓的”韩国最新的研究成果”–孔子为韩国后裔–姚明有韩国血统–佛祖有韩国血统•对以上”学术”成果,一个儒者会怎么看?•儒家的基本教义是什么?•何为”国学”?此学术名词为什么出现?经学之亡•1906年9月2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废除科考(后果)–自隋朝设立的文官选拔制度就此消亡。–维系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就此消亡。–儒家价值体系最高形式的载体-----经学,在新式学堂中失去了主导地位。•1912年1月19日,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5月,第二道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7月,蔡又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1919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国语统一筹备会议,推动国语运动,配合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强大的语言文字改革运动,改文言文为白话文•1920年,教育部接受胡适:学校国文课本改为语体文(后果)–不读《十三经》,看不懂古文国学复兴•2004年7月,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在海外建立100所孔子学院“•2005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挂牌授课•2005年11月,北大哲学系“乾元国学教室”开办国学班,学员为40多老板、行长、政府官员•2006年8月,复旦大学哲学系宣布开办“精英国学班”•2006年10月,清华大学开办“中华文化精髓与现代企业谋略高级研修(上海)班•2005年,苏州菊斋私塾开馆,挂孔子像•2006年,武汉出现首家蒙童学馆,湖南平江、江西南昌、江苏徐州、重庆等地出现许多现代私塾。•2006年7月,上海出现全日制私塾----孟母堂•......•2008年8月8日,京奥开幕式三千弟子诵《论语》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故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力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国家之存亡。国学名称的起源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章氏持此论)•即“中国学术”之省称,一般指清中晚叶以前中国所固有的各类学术系统总称,及其后中国及世界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以文、史、哲为主)的学术,以别于“西学”。国学名称的起源2.别称中学国粹国故国故学旧学汉学国学名称的起源3.国学名词的产生•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义和团运动后,士人研究西学之风日盛,各种翻译、哲学、伦理、政治等有异于旧有学说者,为”新学“•1901年,梁氏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1902年,梁氏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护国粹为主义。•1906年9月章太炎在日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成立国学振起社•1907年,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人创办《国粹学报》•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四大名师入驻讲学4.国学的内容–中国固有学术内容:•义理——哲学•考据——史学•词章——文学•经世——应用科学–作为一门研究学术,其研究成果国学名称的起源4.国学的分科四部经史子集四门义理(经、子、玄、佛、哲)考据(考证学、小学、校雠学)词章(诗、古文及赋、词、曲等,后世的小说)经世(政治、经济、社会、兵、工、商、医等)国学名称的起源5.国学派别按学术思想分按研究类别经学国学名称的起源学术思想派别:道、儒、法、墨、名、阴阳、纵横、农、兵、杂等研究派别:考据、义理、词章经学方面:古文派、今文派藏书之灾•1)秦始皇焚书,只留秦纪者及医药、卜筮、种树之书•2)西汉末年,赤眉入京以火烧书•3)东汉末年,董卓挟献帝迁都,书籍损失很多,后李、郭又闹而烧之•4)西晋末年,五胡之乱,刘聪入京心火烧书•5)五胡乱华时,书籍随人南下,梁武帝末年,侯景进京,秘书省被烧,梁元帝打败侯景,集文殿及民间书籍七万本,运往江陵。周兵南下,元帝以书围身,一火而烬。•6)隋文、炀帝皆好书,炀帝南游时,挟书前往,宇文化及广陵兵起,损失不少。•7)安史之乱,书又被毁•8)唐僖宗年间,黄巢之乱•9)宋钦宗时,金人入侵,书再被损10)元兵南下,书又被损附录材料•国学之本体(章太炎):•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辨书籍之真伪•通小学:通音韵——音韵学、明训诂——尔雅、辨形体——说文•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辨文学应用附录材料•蒙学常见书目:•千家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附录材料——国学大家•国学大家:康有为、梁启超、辜鸿铭、章太炎、蔡元培、胡适、王国维、鲁迅、陈寅恪、顾颉刚、梁漱溟、冯友兰、钱穆等•五十人版国学大家:俞樾、孙诒让、杨守敬、王先谦、刘师培、严复、沈曾植、王国维、辜鸿铭、廖平、黄侃、章太炎、鲁迅、钱玄同、吴梅、罗振玉、蔡元培、沈兼士、傅斯年、余嘉锡、柳诒徵、吕思勉、胡适、汤用彤、陈梦家、马一浮、熊十力、张君劢、蒙文通、陈寅恪、范文澜、陈垣、郭沫若、唐君毅、顾颉刚、吴宓、赵元任、徐复观、金岳霖、王力、高亨、夏承焘、梁漱溟、钱穆、冯友兰、任中敏、牟宗三、钱锺书、梁启超、康有为。•无知者无畏版“我心目中的十大国学大师”(国学网、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等联合举办):王国维、钱锺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清华四大家: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教授中的教授)•国学大师之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生于南海县,自幼遍投名师,通读先秦诸子典籍,少有霸气,志在创立新教。学理三年后,入深山,常产生幻觉,自以为圣人,为天下苍生而哭。–1879年,游学香港,佩西人治国有法度,于是开始阅读西方著作,返家后,以新眼光研究“公羊”–公车上书+百日维新–自比孔子,字长素(长于素王),弟子称呼他为教主、南海圣人,他称弟子陈千秋为超回、梁启超为轶赐、麦孟华为驾孟、韩文举为乘参–弟子:梁启超、徐悲鸿、刘海粟、萧娴等–“抢”梁启超的进士、孙中山要见我,先得拜我为师、文字游戏–梁启超的评价、陈独秀的评价、费正清的评价•纪录片《中华文明五千年》一、二集第一章小学•研读古籍的阶梯–古书中的许多文字,现在已不通用–所代表的古代语言,已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古书多为辗转手抄或翻印,错误颠倒脱漏,在所难免–戴东原云: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必有渐。•别称:语文、文字学、语言学•小学:研究古代语文之学,自汉以降,称为小学。其意有演变:汉以后,小学成为考究文字的源流的大学问。•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汉代以前,用小学来代表一种课程——六书,教儿童识字的课程。文字学者,为古代孩童启蒙之学,故称为小学。•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学一类的书有:《仓颉》、《凡将》、《别字》、《急就》•清代修《四库全书》,将小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种文字学•文:郑樵:独体为文(日月)•字:郑樵:合体为字(江河),《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字学:研究形体、读音、词义的来源、结构、变迁的系统知识,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三方面的知识。•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汉代以前,用小学来代表一种课程——六书,教儿童识字的课程。文字学者,为古代孩童启蒙之学,故称为小学。•文字学的内容:•字形:即狭义的文字学•字音:声韵学•字义:训诂学汉书六艺•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一二三刃本中末)。•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山水门手足目米)。•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婆娑园圃闻问)。•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苗炙绞祭)。•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颠顶、稿秆、谋谟)。一意几字•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来能剪)。一字几意文字的演变•古文•籀文(大篆)•小篆•隶书(秦篆、汉篆)•草书(章草)•楷书(八分书)•飞白•(真书)楷书•行书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甲骨文金文大篆:•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传说周宣王的史官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小篆的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隶书•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线条波磔(磔:用笔向右下斜)更加明显。•东汉隶书《曹全碑》东汉隶书《张迁碑》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唐代张旭•唐怀素《千字文》训诂学•训:许慎《说文解字》云:“训,说教也。”段玉裁注曰:“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许慎《说文解字》云:“诂,训故也。”段玉裁注曰:“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训诂学:•对古代语言、方言、难词等作出条理性解释的系统知识•训诂学起因–通古今–兼四方–释疑义训诂学所需知识•文字学•声韵学•训诂的方法–形训:于形得义:见字之形,得字之义,如,日、本、武等–凡某之属皆从某,如《说文·木部》收四百一十九字,皆木之属。–凡物之盛者,多三合其文,如《说文》云:“磊,众石儿。”–声训:声音关系之假借。如,不亦说乎?“说”为“悦”之假借,同以“竞”为声母。–义训–本字为训:如,《易·序卦》:“蒙者,蒙也”–异字为训:《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郑笺云:“硕,大也。”–相反为训:《论语》云:“予有乱臣十人。”乱臣即治臣。–两字为互训:《尔雅·释宫》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以今制释古制:《左传·僖公二十八》注:“大夫,治狱官也。”–以雅言释方言:扬雄《方言》云:“期侈,离也。”郭璞注云:“齐陈曰斯侈。”声韵学•研究发音为声、收音为韵的原理,以及声之分类、韵之分部方面的学问,进而探讨古今、地方发音之不同,进行统一的解释的系统知识。•声韵学研究的分期: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近代音、现代音•重要工具:古韵研究最为重要为工具书为《广韵》,清代有:顾炎武《音学五书》、江永《古韵标准》、段玉裁《六书音韵表》、戴震《声类表》孔广森《诗言类》、黄季刚《音略》等。第二章校雠学•包括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等。•版本学:用来研究各种书籍的写本、刊本、稿本、批校本的传抄源流和雕版源流,优劣对比,以及纸墨、款式、字体、印记、装潢等等的学术。•善本:清藏书家所指出书目,多以明世宗嘉靖为界。宋元刻本,多为善本。明神宗万历以后,亦见严格。至于明代,应当看是否经过精校。标准:足、精、旧•版本源流:版本之辨别•版式:版框、版心、鱼尾、象鼻、口、界行•字体:宋版字体,瘦者学欧柳、肥者学颜体•墨:宋刻书,墨色香谈•纸张:宋刻书纸张坚而密,元版则松而粗。版本之功用•刊刻:刻书,必须选择最佳、最正确之版本。•校雠:刘向校书,即取许多版本互校。有中书、外书、太常书、太史书、臣向书、臣某书……•典藏:典藏书籍,必分抄本、刻本。刻本又辨宋刻、元刻、明刻、清刻,以免善劣杂置。目录学•定义:依照群书之类别、性质、编定其次序,并标明其名称、作者、册数、出版时间、地点,以便读者之需要,此一学术称为目录学•目录之源流:–西汉成帝时,使谒者收集天下书籍,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

1 / 1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