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几个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文/张红光张志华于文国[摘要]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试图从高职教育的入口、出口及环境等方面,探讨影响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因素及对策。[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入口出口环境对策高职教育是一个人才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工工艺就是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展开的全部教学活动。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石,要办好高职教育,首先要制订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出口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及对策出口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高2004[1]号文中已经明确定义,但在理解上仍然有较大的分歧,有人仍在个别文字上断章取义。我们认为在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即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其次,要找准位置。1.高职教育要培养“蒺藜”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要定位在本科教育和职中(技校)教育之间的夹缝中,高职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和本科毕业生、职中(技校)毕业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但是不能整体越界。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特色,才是成功的高职教育。具体来说,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可以定义为: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有几个结合点(几个专项技能),即高职应该培养“蒺藜”型人才。而职中(技校)、本科则对应“针”型、“球”型人才。“蒺藜”型人才的刺就是几项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是谋生的直接本领,当然蒺藜的刺也要有区别,不见得要平均。而“蒺藜”型人才的肚子就是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个肚子必须有,它是高职不同于其他职业教育(职中、技校)的标志,有了它,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够有一定的适应面和转型能力、发展能力。刺和肚子是一个矛盾,要协调。但是这个肚子一定不能理解成贮存丰富的理论知识,本专业的知识都懂,而应该是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经过工作一定时间后的领悟,从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反向学习,能够在需要的地方长出新刺(即新的技能)。2.关键能力的培养要加强2004到2005年,我们对我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一些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敬业精神”、“道德素质”和“再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普遍认为重要,或很重要,甚至超过了对技能的要求。深入分析发现,小型企业对技术业务掌握能力要求期望值高,而大型企业岗位层次降低,更看重团结协作、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关键能力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增设、强化综合素质拓展类课程或环节,如心理健康、文学与修养、学习与就业指导、社会实践等。二、入口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及对策1.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目前来看,高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与本科相比,在入学成绩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考试分数不完全等同于能力、素质,但就整体而言,进入高职与本科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态度与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方法、接受知识的能力等诸多方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此外,高职生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对我院机电系2004、2005两年本省生源的入学成绩与河北省理工类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简单比较统计发现:(1)高职学生高考平均成绩与本二控制线分别相差了205和144分;(2)高职生内部差异最大分别为288和116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过分注重学科体系,较少考虑这些差异,没有注意解决高职学生知识基础差这一因素,未能做到因材施教,造成教与学脱节,学生的不及格率居高不下。在对我院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04、05级学生在第一学年各科挂科率统计后看出:(1)挂科率最高的课程都是理论性强,或需要以高中知识作基础的课程;(2)05级学生挂科率明显低于04级学生。综合两项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高职学生挂科率总体偏高,尤其是以高中知识为基础、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挂科率过高,说明现行的培养方案仍然未调整到位;其次,学生的入学成绩(即基础知识)对后续课程的接受有明显的影响,04级与05级相比,高考成绩整体要差,结果同样在高职一年级,平均挂科率高出了近5个百分点。因此,在制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必须注意在整体上体现与本科教育的差别,要淡化理论,减少抽象理论,加强感官认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其次要注意满足不同层次高职生之间的需要。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课程整合,彻底打破学科体系,要突出教学环节的实用性,突出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要围绕实践、围绕解决某一问题展开。课程组织形式则要多样化,提倡按专题、案例组织教学,提倡任务驱动,以便抓住学生,保持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另外目标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知识点,要落脚到某种能力。其次,培养方案最好采用分层次、模块化方式,将职业能力按专业需要分解成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基本模块是根据专业能力要求所设置的必修课程,对应本专业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则是为满足学生学习横向及纵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设置的各类课程,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2、课程体系要进一步整合我们过去的教学计划地制定基本是垒墙式的,基本上以增加课程的形式为主,比较少考虑墙的结构是否还合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们教育后代重视知识积累的一句传统格言,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一观点。随着经济发展,知识容量急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转岗频率逐渐增多,从业者必须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那种仅靠全日制的教育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受用一生的思想必须彻底改变,有些知识技能很可能是需要用时才去学,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必须形成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必须服从专业需要,或者说服从市场需要。“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的越多越好,而是要服从学生的接受转化能力,因材施教。高职教育要进一步进行实质性的纵向课程整合,弱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区分,强化技能培养。要搭建一个专业发展的平台,他构成了蒺藜型人才的肚子,有了他,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转型能力,在此基础上,将专业课中不切合实际的、学生很少用到的设计计算减下来,一方面加强动手能力,一方面增加一些少学时、介绍性的课程,这些课程不见得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而是让学生知道些什么,拓宽学生视野,起到触类旁通、引进门甚至培养创新思想的作用。3.要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从2005年12月对我院2005级部分同学职业经历调查统计看,职业经历为零的为六成,这说明很多学生对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另外,在2004年12月对我院03、04级部分同学进行的调查中,分别有19.1%和39.1%的同学明确表示学习目标为“升本”。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了解社会,相当多的学生(尤其是新生)想圆“大学梦”。这对职业教育不是好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予以充分重视。要突出职业特点,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培养职业素质与职业意识。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认识社会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下厂实习要转变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部曲,应以短时、多次的认识性参观为主,辅以一定时间的跟岗、顶岗实习,既要提高实习效率,又要使学生提前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尽快与职业建立起联系。三、加工环境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及对策1.“校园文化”不复单纯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传媒高度发达,特别是互联网的覆盖无处不在,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各种诱惑难以阻挡,浮躁、喧嚣、急功近利的社会负面现象渗透到学校,校园环境不再洁净如故,连教师的定力都经受着极大的考验,何况从幼儿园开始没出过校门的学生。此外,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我们读大学时,没有学费,没有住宿费,国家发给的补贴基本上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眼里,母是亲切的,老师是值得尊敬的,而现在的学生,每年向学校交着高昂的学费、住宿费,花着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在他们眼里,学校和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利益关系,抵触情绪增加,叛逆精神有强化趋势,对学校、对教师缺乏足够的信任(可以称之为信任危机)。2.“身教”影响正在淡化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生师比”普遍较高,教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导致与学生接触越来越少。比如在20年前,教师可以很流利的叫出所教的每一个同学的名字,而现在,能叫出1/5的同学的名字已属难得。过去,教师有相当多的时间与同学吃、住、玩儿在一起,现在此景已非常少见。再加上刚才谈到的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关系的变化,学生和学校、教师之间的感情在逐渐淡漠,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使得“身教”对学生的陶冶熏陶作用越来越弱化。此外,部分教师师德缺失也对“身教”产生了不良影响。3.要积极营造洁净、和谐的社会、校园环境学生是产品,更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产品,加工环境不洁净会污染我们的产品,造成学生人格上的缺陷。首先,作为学校,作为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把校园作为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战场,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和同学一道,净化加工环境,共同抵御各种不良风气,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改善,将关爱学生的拳拳之心,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其次,在培养方案中增设人文素养类课程。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王勃的“落燕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或表现了做人的高尚品德,或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着历代文人士子的情操,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开设文学作品赏读、中国文化史、世界科技史、创新思维等课程,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参考文献[1]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课题名称及编号: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二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编号:200410044。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