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_宏观部分_复习资料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终产品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国内生产总值GDP:如前所述,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它未扣除当年的资本耗费。国内生产净值ND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折旧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NDP=GDP-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DPI=PI-个人所得税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也有递减趋势。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其它。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就是说,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支出。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过去的消费水平(或“棘轮效应”)、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或“示范效应”)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变动价格水平收入分配货币幻觉: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乘数含义:某一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引起因变量变动过程的度量,即变量的百分比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用Δy代表政府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时国民收入的变动量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作为预期收益率的资本边际效率如果大于市场利率(成本),就值得投资;反之,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市场利率,就不值得投资托宾的“q”说企业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当q<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便宜,于是就不会有投资;当q>1时,说明新建设比买旧的企业要便宜,于是就会有新投资。IS曲线斜率d是一个绝对数;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的变动程度。d大投资对利率变化敏感国民收入对利率的变化也相应地越敏感IS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缓⑵β是边际消费倾向β大乘数K大投资的变化量和一个较大的乘数相乘△y大IS曲线平缓交易动机(主要的)即个人和企业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而需要持有部分货币(作周转金)。此时,货币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收入。谨慎动机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诸如事故、疾病、失业等意外开支而需要事先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此时,货币需要数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但也和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即期利率r↘(低于正常值)预期利率↗未来债券价格↘即期货币需求L2↗流动偏好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名义货币量M:不问货币购买力如何而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实际货币量m: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量m=M/P(P为价格指数)均衡利率是指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的利率水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三是流动偏好,总要把一定量货币保持在手里。利率不能太低,否则容易进入流动偏好陷阱。但如果利率较高,就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作用机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其中,财政政策的实施将使IS曲线左右平移;货币政策的实施将使LM曲线左右平移财政政策传导机制:LM曲线位置不变、IS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IS陡峭,IS移动时收入变化大,利率变化大,财政政策效果大IS平坦,IS移动时收入变化小,利率变化小,财政政策效果小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变化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支出乘数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所谓财政政策乘数是指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支出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为水平、IS为垂直。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财政政策非常有效。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利率上升会抑制私人投资与消费,Y下降,这两种情况下的Y之差挤出效应的表现一是挤占投资。由于政府支出增加,物价水平上涨,如果在这时货币的名义供给量不变,实际的货币供给量必然会由于价格的上涨而减少。由于产出水平不变,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量(m1)不变,只有使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量(m2)减少。结果,债券价格会下跌,利率上升,必然导致私人投资支出减少。私人投资的减少。二是挤占消费。短期中,如果工人由于存在货币幻觉或受工资契约的约束,货币工资不能随物价上涨同步增加,企业会由于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降低而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因此,短期内就业和产量会增加,消费不变。但从长期来看,工人会由于物价的上涨要求增加工资,企业也将把对劳动的需求稳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工人的收入不会相应增加,因此,政府支出的增加只能完全地挤占私人的投资和消费,“挤出效应”是完全的。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政府支出增加引起P上涨,短期内,wage不会同步调整,实际wage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IS曲线的斜率变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IS曲线的位置不变,LM曲线的斜率不同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货币供给增加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LM平坦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大货币政策乘数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货币政策乘数指在IS曲线不变或者说产品市场均衡状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能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实际变动多少。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一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第二,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进而对于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话,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一前提并不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于经济的影响就要打折扣第三,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货币从投放到产生效果有一个时间差第四,在开放的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流动而受到影响。充分就业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性失业已经消失,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财政政策一般定义是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1)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如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购买性支出,持政府系统运行的购买性支出,如机关公用品购买。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军需品.⑵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只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没有发生直接商品交易行为。政府收入:⑴税收⑵公债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债券。扩张性财政政策:萧条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失业。政府采取增加支出、减税、降低税率等措施,来刺激需求的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繁荣时总需求总供给,存在通货膨胀。政府采取减少开支、增税等措施,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货币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主要是国库券贴现政策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法定准备金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其他工具第一,道义上的劝告第二,垫头规定。这种一种限制证券投机的管制办法。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这就是必需支付的“垫头”。第三,控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条件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收紧银根,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被称为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私人支出和政府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价格水平变化导致总需求(总支出)水平变化的三种情况:⑴:P↗货币的名义需求↗,如果货币供给不变r↗i(r)↘y↘;称为利率效应⑵:P↗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个人收入↘消费水平↘y↘;称为实际余额效应⑶:P↗个人名义收入↗个人所得税纳税档次↗消费支出↘y↘;称为所得税效应需求曲线移动(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举例说明:技术进步因素——科技进步引发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引起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生产方法的问世,引起新的消费需求,引起企业在为迎合新产品生产而组织的设备更新改造,引发给定总物价水平下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