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论2012MFA数字媒体柏自立什么是感兴诗歌兴感兴•诗歌•兴的本质是联想。•赋,比,兴:起兴《关雎》•“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起情故兴体以立”感:艺术起源与创作•表现说:起源与创作•艺术是用来传达感情的•柏拉图:灵感•康德感性•克罗齐:直觉表现•“感者,动也。”•贾岛:推敲感兴•物象→观念内容(感)→兴•感兴在我们的审美活动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是艺术生成的源动力,也是欣赏活动中兴致和韵味得以激发的源动力,是一种艺术直觉,也是一种情感顿悟。诗歌中的感兴•意向•例子:•阿赫玛托娃•《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回答》感兴的三个层级•“眼中之竹”。情感的兴起,即起情。郑板桥曾用“眼中之竹”来比喻,主体与物像相触的霎那间,便激发出主体的情感,物像信息印射在艺术家的眼中。•“胸中之竹”:艺术家情感对“眼中之竹”进行同化调节,于是调动各种情感活动如想像、联想、记忆等以促使“眼中之竹”形成朦胧的意象并渐次清晰,胸中萌动的意象——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正如贾岛所说“外感于物,内动于情,情不可遏”而产生迫切想表达出来的欲望,于是便会借助恰当的艺术载体形式表现出来”,即艺术作品。•当“手中之竹”完成后,兴发起来的情感并没有立即消失,而是继续萦绕着主体,使主体细细回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实是感兴生发的三个层级。感兴之创作•创作感情的积累体验•“兴”就是诗人面对外在事物的一种生命体验,是诗人对外在世界的感受和把握,不仅是一种感受世界的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将自我融入世界从而深切体验自我的方式•创作手法:•修辞“兴”借物抒情一是发端,一是譬喻:这两个意义合在一块儿才是‘兴’”。在文本层面上,“兴”就是引起下文,而不涉及诗歌的发生、本质以及和诗人之间的独特的微妙的情感关系,而是单单把“兴”从语言层面上加以理解,就是“起”,后代最突出的要数朱熹,解释“兴”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感:在《礼记·乐记》中,就直接提出了“感物”,“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有感而发所以感兴也就是表现说中艺术的创作源泉感兴之艺术形式•钱锺书认为,触物而生兴,兴象意境即形成,这是受物象的刺激而生成;把兴象意境用恰当的形式或载体表现出来,即生成艺术形式。————钱锺书.谈艺录中国诗画传统•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画:大写意西方浪漫主义•浪漫主义Romanticism•正视现实,追求美好个人情感的表达•绘画:自由引导人民梅杜萨之筏•文学:雨果大仲马•诗歌:雪莱拜伦裴多菲•音乐:贝多芬西方体验美学诗化哲学•浪漫哲学反驳启蒙理性哲学、捍卫所谓“真正的”哲学——哲学变成了诗。•德国浪漫哲学的产生、发展及演进,并细腻构勒了浪漫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哲学史上的特殊意义。•中国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诗化哲学。•庄子:庄周梦蝶老子•卞之琳《断章》•中国审美思想现代中国抒情传统•古代:《楚辞》唐诗宋词汉赋红楼梦•现代:徐志摩张爱玲沈从文戴望舒白先勇•当代:90年代前朦胧诗北岛顾城舒婷阿城•现代。。。。。。。。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沈从文向往抽象的抒情,因为他对时间流变的偶然性与随机性念兹在兹——美好的事物不见得留存得下来,成为道统美典。而他将抒情等同于一种情绪的体操,一种面向世界纷扰,心理学或生理学的“梦呓”,他是企图向情的“唯物”面靠拢了。沈从文对抒情的议论因此显示他与他所身处的时代间迫切的相关性。甚至他有意压下《抽象的抒情》这篇文章,选择缄默,也成为一种另类的,与历史(没有)对话的方式。——————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王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