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发展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学校教育制度的关键问题1.掌握: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2.理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学校教育制度的关键问题;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3.应用:(1)能准确分析学校教育制度在人类教育发展历程中在地位和作用;(2)能根据终身教育理念,科学分析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特征和趋势;(3)能正确看待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学制改革试验。目录第五章学校与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目录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二、学制的确立依据三、学制的类型四、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五、学制与教育观念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实体的产生二、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三、学制的演进四、终身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一、入学年龄二、修业年限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的关键问题目录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的关键问题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要素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的性质决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学校教育的具体任务•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要素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二)学校教育制度的要素•1.学校的级别•2.学校的类别•3.学校的结构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要素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学校的级别•学前教育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要素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2.学校的类别•按学校任务分•按教育对象特点分•按主办单位分•按学校组织形式分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要素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3.学校的结构•学校的结构,决定了学校的类别,反映了学校之间的交叉、衔接、比例等多种关系。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与要素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3.考虑人口状况•4.依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5.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二、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双轨制•18世纪初露端倪,19世纪定型,以欧洲为代表•一轨是学术教育,自上而下,即先有大学,再有中等教育的预备学校(文法学校),最后有初等教育性质的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负责培养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轨是职业教育,自下而上,即先有小学,后有职业学校,负责培养熟练劳动力。•两轨之间既不相通,也不相接。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二)单轨制•19世纪后半期形成,以美国为代表•自下而上的结构:小学——中学——大学•特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三)分支型•20世纪上半期形成,以苏联为代表•小学、初中阶段不分轨;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可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中学阶段开始分轨,可以进普通中学,也可进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四、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趋势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1.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利于保证教育方针、教育目的的实现•2.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利于促进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3.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利于促进教育的普及和提高•4.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五、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学制对于教师的意义•“由于一般教师都是在既定级别与类别的学校中工作,教师对学制问题未必都很关注。若不想囿于见闻,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埋头工作,那就不妨关注学制问题。”——陈桂生五、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正确理解学制的性质与任务•学校的性质: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日制与半日制•学校的任务:普及与提高;升学与就业五、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区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五、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1)把握课程教学的目标与任务•(2)把握课程教学的进度与方法•(3)把握课程教学的要求与程度五、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四)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学制改革,涉及到校舍、师资、设备、经费、教材等方面,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学制改革,涉及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加强学习,开拓创新。五、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观念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目录第一节学校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的关键问题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一)非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即指教育的活动和存在形式与社会生活、生产浑然一体的原始形态,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规范的教育内容。一、教育实体的产生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二)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指教育活动已从社会生产、生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态,它有固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场所和比较规范的教育内容。•形式化教育,通常指有专门教育机构的教育,教育形式定型。一、教育实体的产生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一、教育实体的产生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教育主体不固定固定教育对象不固定固定教育活动偶发规范化、知识化教育场所与设施不固定固定教育与社会生活浑然一体独立非形式化教育与形式化教育的区别•(三)教育实体•教育实体是指具有教育职能的机构。•教育实体的出现,是非形式化教育发展为形式化教育的重要标志。一、教育实体的产生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教育实体主要包括:学校、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少年宫、少年之家)、专门性的校外教育机构(儿童图书馆、少年报社、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儿童剧院、儿童公园、儿童运动场)、成年人的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学校:是建立在固定的场所并且有一定的设施及设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存在的、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教育的机构。•最早的教育实体是公元前2500年的苏美尔学校,其教育职能的专业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了。一、教育实体的产生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原始社会末期,有关于成均和庠的传说,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实体的萌芽。•从夏朝开始,庠、序、校等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实体的出现。•19世纪后半期,我国开始学习西方设立新式学校,标志着现代教育实体的出现。一、教育实体的产生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一)西方学校教育系统•古希腊的教育实体之间开始形成初步的衔接关系。•古罗马教育实体之间逐步建立起有限的而非普遍的衔接关系。•中世纪的西方教育实体之间形不成沟通和衔接关系,基本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二、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17—18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思想,为改变中世纪教育实体之间的无序状态提供了思想基础,但在实践层面未能落实。•19世纪,随着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文实中学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革新以及职业教育的推进,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已然基本形成二、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一)中国学校教育系统•夏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实体之间已经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划分,但不同层次之间处于分离状态,相互之间并无沟通与衔接。•隋唐以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实体之间开始建立初步的衔接关系。二、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五代十国时期,战乱将教育实体之间初步的衔接关系分割得四分五裂。•宋朝时期,教育实体屡有兴废,相互之间断续不定,难以保持稳定。•明清时期,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之间教育实体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二、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在形式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实体经历了从“非制度化教育实体”到“制度化教育实体”的演变过程,制度化教育的形成直接促进了学制的产生。三、学制的演进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一)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是指通过配套的制度使不同教育实体之间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且严格按照制度运行。制度化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建立了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类型多样的学校教育制度。三、学制的演进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第一个阶段即非形式化阶段,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但没有制度保障,而且缺乏基本的稳定性。•第二个阶段即形式化阶段,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教育实体来推进,并且有了一定的制度,但制度之间并不配套。•第三个阶段即制度化阶段,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配套的制度予以规范。三、学制的演进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二)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现代教育的产物,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现,它使教育实体不再处于游离状态,而是把各级各类教育实体统合成完整的、配套的学校教育系统。三、学制的演进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近代教育兴起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需要确立一定的规范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标准,并在学校职能健全以后,解决上下级别学校衔接、不同类型学校分工以及办学权限之类的问题,学校教育制度由此应运而生。•现代学制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产物,其最早始于西方,酝酿于18世纪,确立于19世纪,发展于20世纪。三、学制的演进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中国学制的建立始于清末新政时期。“壬寅癸卯学制”(1904)、“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壬戌学制”(1922)。•新中国成立后,除1951年发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外》,并没有再发布完整的统一学制文件,但学制改革始终在探索和推进。•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现行比较完备的学制结构系统。三、学制的演进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壬子癸丑学制系统图壬戌学制系统图•(一)制度化教育的反思•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1)制度化教育以“杰出人才论”为指导思想,“以至少牺牲一半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2)制度化教育以成套制度、密集规范构筑起封闭的教育壁垒,限制了制度化教育体系以外的大量青年接受这种教育的机会,民主的气息十分稀薄;四、终身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3)制度化教育把学习与文凭、文凭与就业资格、就业资格与社会位等同起来,损害了人们原有和本该有的求知欲;•(4)制度化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人”,打击了部分人的学习积极性;•(5)制度化教育是一种代价昂贵的教育,使得国家、社会和家长的投入越来越多,不胜负担。四、终身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制度化教育一方面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突破界限的尝试:•(1)需要用开放的教育系统代表封闭的教育系统。•(2)现代教育制度倾向于沟通与融合。•(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区别将逐渐消失。四、终身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二)终身教育的兴起•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终身教育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四、终身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1.国际终身教育的提出与演进•1965年,法国教育家(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继续教育部长)保尔·朗格朗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197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提出“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推动了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四、终身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学校教育制度的演进•1976年,美国通过《终身教育法》。•198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终身教育》报告中,提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