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刘茜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收集资料方法资料收集文献法问卷或测量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专家评价法实物收集一、问卷法(一)问卷的结构•指导语•受访者背景(人口资料)•问题•结束语人口资料问题结束语指导语(二)问卷的编制技术1.问卷编制的程序(1)明确调查的中心概念,确定研究范围(2)根据中心概念,构建问卷框架(3)进一步将大问题分解,直至提出具体的问题(4)广泛征求意见(5)试测并再修订(6)正式测试2.问卷指导语的设计问卷指导语的作用(1)建立初步的心理融洽,以引起回答意向与动机(2)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3)通俗简明地阐述回答的内容与具体要求指导语着重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研究并不是出于私人目的,而是为了科学研究(2)调查的目的与价值(3)需要调查对象协作与支持的重要性(4)本问卷是匿名问卷(5)回答不存在对错之分(6)问卷填写的规则、回答方式及所需要时间等问卷指导语样例亲爱的家长,您好!首先请原谅打扰了您的工作和休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是家长十关心的问题。为了探索儿童成长和教育的规律,我们在重庆等地开展了这项调查,希望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帮助。本调查表不用填写姓名,各种答案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家长们只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合适的答案上打√。谢谢您的合作!西南大学教育学部3.问题的设计(1)问题的类型或形式•根据问题的开放程度分为①封闭式:是把问题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它包括是否式、关联式、选择式、评判式、等级式、定距式。②开放式: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调查对象自由回答。③综合型(半封闭式):其形式一般以封闭式为主,根据需要加上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根据问题的功能分为①接触性问题②实质性问题③辅助性问题过滤性问题调节性问题(2)问题的言语表达①一个问题只包含一个疑问,不能让两个以上的概念在一个问题中同时出现。②尽量作到表述准确清晰.首先,要避免使用笼统抽象的词;其次,避免使用语义含糊不清的词和句子;再次,尽量避免使用不确定的词.③避免使用专门术语行语俗语.④表述不可以从任何角度冒犯调查对象.⑤避免出现带有某种倾向的暗示性问题.⑥可供选择的项目要齐全.⑦陈述问题时避免使用否定句.•你父母身体健康吗?•你喜欢上语文和数学课吗?•你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是吗?•你赞成学校利用周末时间补课的不规范办学行为吗?•暑假期间,你不得不在家长的要求下去参加兴趣辅导班。•你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否不满意?•你喜欢蜚声文坛的《红楼梦》吗?•你喜欢看经济类、政治类电视节目吗?(3)问题的数量(4)问题的排列顺序(5)敏感问题的设计①迂回提问②投射式提问③假设性提问(三)问卷的实施与分析•问卷的发放形式•对问卷回收率的计算:一般不低于70%•对问卷回答偏钭估计1、对事实的回答错误2、装假倾向3、默认倾向4、道义理论与事实相悖(四)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1.单向表分析•资料被按照一个维度分成若干类别,通常需要同时列出各个类别的频数与百分比。•卡方(x²)检验是根据样本分布推断总体的分布,它广泛应用于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对于单向表卡方检验,可在SPSS的非参数检验下找到“Chi-Square”•卡方是实际观察到的频数与理论期待频数的差异的检验统计量。观察频数期待频数差值红5544.113.6橙5744.115.6黄4144.1-.4绿3144.1-10.4青2944.1-12.4蓝4944.17.6紫2844.1-13.4总计290色调Chi-Squarea22.393df6Asymp.Sig..0012.列联表分析列联表卡方检验在SPSS的“描述统计”下拉菜单中的“Crosstabs”中。二、观察法•(一)取样观察法•什么是取样观察法•对观察的行为或事件进行分类,把复杂的事件或行为转化为可以数量化或可限制的材料来进行记录。案例:儿童在游戏中社会参与状况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集体活动水平类型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取样观察法的种类•1)时间取样观察法时间取样是以时间取样行为,即在规定的一定时间段中进行观察,对这一时间内的各种行为表现作较全面的记录。•操作步骤①确定观察的时间段②确定观察的内容③确定观察的指标(行为出现频率、持续时间等)④根据观察内容设计好记录表格儿童社会性参与活动观察记录时间儿童代码活动类型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平等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样例(2)•课堂教师行为频数记录表行为项目1-1011-2021-3031-4041-50总频数主动行为讲授VVVV4演示向学生提问VVV3给予指导VV2反应行为同意学生的看法V1夸奖或鼓励学生VV2批评学生回答学生的问题VV2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样例(1)观察时间(分钟)违纪种类及人数未准备学习用具东张西望讲话打闹骚扰他人玩东西看课外书骚动提前收拾书本文具其它0-56-3536-452)事件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观察,是研究特定类别的完整行为事件,它的观察单位是行为本身而不是人为的时间间隔。•事件取样观察法优缺点优点:①观察行为事件的全貌②研究行为事件的范围广泛局限性:收集的是定性资料,不易定量化事件取样观察记录表•儿童争执事件观察记录表儿童姓名年龄性别争执时间争执发生的背景(起因)争执什么(争玩具、领导权等)参与者的角色(争执爆发者,主要侵犯者,报复、反抗、被动接受等)争执特殊语言、动作结果(被迫让步、自愿让步、和解、旁观、儿童干预解决后果(高高兴兴、愤慨、不满)(二)评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也称为等级量表法,指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不仅要观察行为,同时要对观察的行为作出评价。•数字等级法•图表评价法总是常常偶尔很少从不•语义类别法1234567合作不合作积极主动被动热情冷漠清洁不清洁分享自私友谊敌视(三)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不同程度地介入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之中,借助参与的机会,与被研究者做深入而紧密的接触,观察其中的人际互动,注意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目的是获得与当事人近似的主位经验。参与观察的实施步骤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2.进入观察现场进入现场的策略:公开式进入、隐蔽式进入参与观察的实施步骤(续)3.进行观察•观察的位置和视角:物理位置与社会位置•参与观察的形象或角色:局内人与局外人•观察的方法:无焦点式观察与焦点式观察、回应式互动4.参与观察的记录方式•记录的程序•记录的格式•记录的语言参与观察的实施步骤(续)5.观察者的反思研究者除了对看到和听到的事实进行描述以外,还应该反思自己是如何看到和听到这些“事实”的、自己在观察的过程中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心路历程。•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解自己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和过程,分析自己观察的角度、记录时使用的语言•对观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反省•反省观察者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前设、个人经验等•对目前仍感困惑的问题加以澄清•区分事实与推论,推论应有相应的证据•反省观察者的心情谢谢聆听欢迎指正观察计划的基本方面•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我计划观察什么?我想对什么人进行观察?观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人、现象、内容值得观察?•地点:我打算在什么地方进行观察?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次数•方式、手段:我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观察时是否使用录音录像等设备?使用或不使用这些设备的利弊?是否进行现场笔录?•效度:观察中可能出现哪些影响效度的问题?我打算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计划采取什么措施获得比较准确的观察资料。•伦理道德问题:观察中可能出现什么伦理道德问题?我打算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如何使自己的研究尽量不影响被观察者的生活?•设计观察提纲•谁(who):有什么人在场?他们的角色、地位和身份?有多少人在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什么(what):发生了什么事?在场的人有什么行为表现?他们说或做了什么并使用了什么样的语调或肢体语言?他们之间的互动是怎么开始的?哪些行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规?哪些是特殊表现?不同参与者在行为上有什么差异?他们行动的类型、性质、细节、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是什么?在观察期间他们的行为是否有所变化?•何时(when):有关的行为或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这些行为或事件持续了多久?•何地(where):行为或事件在哪里发生?这个地点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是否也发生过类似的行为或事件?这个行为或事件与其他地方发生的行为或事件有什么不同?•如何(how):这件事如何发生的?事情的各个方面,相互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有什么明显的规范或规则?这个事件是否与其他事件有所不同?•为什么(why):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促使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发生的事情人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人们行为的目的、动机和态度是什么?无焦点式观察在观察初期,研究通常采取比较开放的方式,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对研究的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整体的、感受性的观察。研究者尽量打开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包括视、听、嗅、味、触觉以及所有这些感觉的综合运用,用自己身体的所有部分去体会现场所发生的一切。包括:•空间或建筑物的物理轮廓、空间特征•人物的外貌及社会地位、相互关系、组织等•事件的发展、行为与互动等焦点式观察从出现的问题和研究的主题中选择观察重点,即从范围最大的现象开始,逐步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特定的现象上。•聚集的策略:(1)变换聚集的视野(2)主次程序法(3)方位程序法(4)动与静结合法(5)时间抽样法(6)场面抽样法(7)追踪法回应式互动•回应式反应,即对被观察者发起的行为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不是自己采取主动的行动。•研究者遵循的是对方的行为模式,不是自己的文化习惯,往往可以比较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记录的程序•首先画一张观察现场图(物质与人文环境)并附上文字说明•按时序记录•要求:连续性、完整性、丰富性记录的格式观察问题观察对象观察者观察地点观察时间实地笔记(事实笔记)个人思考(个人感受、方法反思、理论思考)实地笔记个人笔记上午第二节数学课。随着铃声的响起,学生一个个慢悠悠地往教室走。我紧随老师走向教室,学生的火眼金睛一见老师来了,哧溜一声直冲进教室。我以一名听课老师的身份坐在最后一排的班长旁边。老师往讲台前一站,学生一下就变成了“坐如钟”。“我看谁坐得最好!”在一片安静声中,教师撒了点调味粉,学生背上立刻竖起了木板。“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课堂的老规矩说完后,老师简短地介绍了我,学生们边鼓掌边朝我望来。木板有了弹簧一下就松了。教师的皮鞋声往往就是学生上课的铃声。老师认为认真准备上课就是坐姿的端正与不端正。学生在规范中寻找自己的生活。不时地逃脱秩序,又不时地追赶秩序。秩序从浅浅的规矩到深层的自我的内化。教师语言、行为的鼓动加倍地巩固了学生自我内化的秩序。学生期盼秩序的逃离,回到自己生活的后台。记录的语言•观察记录的语言标准:具体、清楚、实在•研究者在做观察笔记时,应该使用具体的语言,不要用抽象的、概括性的或总结性的词语。如:“商店里十分萧条,营业员无所事事,生意不好。”•实地记录使用的语言还要求清晰、易懂。如“教室里人很多,很拥挤。”•观察记录的语言应平实,尽量使用朴实、“中性”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文学化的语言(如隐喻、双关语等)、具有特定含义的用语(如成语、歇后语等)、过于通俗的民间语言(如俗语、俚语)、过于程式化的语言(如新闻语言、政治套话)以及学术行话。•局内人指的是那些与研究对象同属于一个文化群体的人,他们享有共同的(或比较类似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或生活经历,对事物往往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局外人指的是那些处于某一文化群体之外的人,他们与这个群体没有从属关系,与研究对象(当地人)通常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只能通过外部观察和倾听来了解当地人的行为和想法。非结构式•自由回答式•言语联想式:提出一个词,让调查对象回答联想到的东西。如:当看到下列词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情境导入式:设计一个现场情境把调查对象导入该情境中作回答。第一第二第三学校教师……•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