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第六章病毒概述2020/1/202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特征:①体积微小。②结构简单,③严格细胞内寄生,④以复制的方式增殖;⑤对抗生素不敏感;⑥人类传染病大多数由病毒引起。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和朊粒2020/1/203第二节病毒的基本性状一、病毒的大小病毒体积微小,须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仍至数万倍才能看到,以纳米(nm,1nm=1/1000μm)为测量单位。各种病毒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病毒直径约为300nm,最小病毒直径仅为20nm,大多数病毒直径在150nm以下病毒的形态大多数病毒呈球形,有的呈杆状、砖状、丝状和弹头状。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呈蝌蚪状,使人和动物致病的病毒多为球状(见下图)。2020/1/204图24-1微生物大小的比较2020/1/205A.痘病毒B.轮状病毒C.HBVD.噬菌体E.流感病毒F.狂犬病毒电镜照片2020/1/206噬菌体2020/1/207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的结构最简单的病毒只有核心和衣壳,有些病毒还有包膜(图24-3)。1.核心为病毒的中心部分,由核酸组成。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增殖、传染等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2.衣壳是包绕在核心外面的一层蛋白质,作用是保护、吸附于易感细胞表面,协助病毒侵入细胞、具有抗原性2020/1/2083.包膜一层由类脂、蛋白质和糖类构成的膜,称包膜。包膜对衣壳有保护作用,并构成病毒表面抗原,还与病毒吸附作用有关。病毒的化学组成(由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1.核酸2.蛋白质3.脂类和糖类2020/1/2092020/1/20102020/1/2011三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复制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不能独立代谢,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和场所,在病毒核酸控制下,使宿主细胞复制病毒的子代核酸和蛋白质,然后装配成成熟的病毒,再以不同方式释放出宿主细胞外。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其过程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释放等步骤(见下图)。2020/1/2012图24-4病毒复制模式图2020/1/2013(二)包涵体包涵体是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多为圆形、卵圆形或不定形。一般是由完整的病毒颗粒或尚未装配的病毒亚基聚集而成;少数则是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不含病毒粒子。2020/1/2014四、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之。干扰现象的发生,与产生干扰素有关。在预防接种时,应避免干扰现象的发生。2020/1/2015五、病毒的抵抗力与变异性物理因素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室温下只能存活很短时间,加温60℃30分钟(肝炎病毒例外)即灭活,温度越低存活越久,经冷冻干燥可长期保存。X、γ射线、紫外线可使病毒灭活。化学因素过氧乙酸、升汞、来苏儿、酒精、甲醛、碘等对病毒均具有一定的灭活作用。乙醚、氯仿等脂溶剂能破坏病毒包膜。抗生素和磺胺药对病毒无抑杀作用。2020/1/2016病毒的变异性病毒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可发生多方面变异2020/1/2017第二节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一病毒感染的方式与类型1.感染方式⑴水平感染(后天感染)病毒在出生后的不同个体之间传播。⑵垂直感染(先天感染)病毒经胎盘或产道传播,称垂直感染,又称母婴传播。2.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性传播、媒介。2020/1/2018病毒感染的类型1.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者,称隐性感染。隐性感染者可向外界播散病毒,是重要的传染源。2.显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分为:(1)急性感染:病程较短(数日至数周),并以入侵的病毒消失而终止。2020/1/2019(2)持续性感染:病毒较长时间存留体内,或终身携带,按病程不同分为三类:1)慢性感染: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病毒持续存在血液或组织中,如慢性肝炎。2)潜伏感染: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留体内,当病毒被激活时又出现急性发作。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慢发病毒感染:为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如HIV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2020/1/2020二、病毒的致病性1.直接损害宿主细胞(1)溶解细胞效应病毒增殖时,干扰宿主细胞代谢,导致细胞死亡;或引起宿主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导致细胞溶解破坏。(2)细胞膜改变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引起细胞膜如下改变:①使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融合;②细胞膜出现新抗原;③细胞膜通透性异常。2020/1/2021(3)细胞转化病毒DNA或其片段整合到宿主细胞中,使其遗传性改变,甚至发生恶性转化,成为肿瘤细胞。(4)细胞凋亡2.导致宿主免疫损伤病毒感染后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既可表现为对机体保护作用,也可导致免疫损伤。如引起Ⅱ型、Ⅲ型超敏反应。2020/1/2022三、抗病毒免疫㈠非特异性免疫1.干扰素分α、β、γ三种,α、β型统称为Ⅰ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较强。γ型又称Ⅱ型,其免疫调节作用较强。2.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㈡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的抗病毒作用机体感染病毒或接种疫苗后,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如下作用:2020/1/2023⑴.中和病毒作用特异抗体能阻止病毒与缩主细胞结合,或使病毒聚集而失去感染性,称之。⑵.调理作用特异抗体与病毒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或激活补体导致靶细胞溶解,称之。2.细胞免疫的抗病毒作用(是机体主要抗病毒因素)⑴Tc细胞直接杀伤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⑵Th1细胞释放多种淋巴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促进Tc细胞增殖和分化。2020/1/2024第三节病毒感染的检查和防治原则一病毒感染的检查㈠标本的采取呼吸道--痰液,肠道--粪便等。标本置50%甘油盐水立即送检。污染标本加抗生素处理。作血清学检查,应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送检。㈡检查方法1.形态学检查:用光学镜查包涵体,电镜查病毒。2.病毒培养:动物接种、鸡胚、组织培养等。3.免疫学检查:查病毒抗原抗体或基因,方法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2020/1/2025二、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原则㈠特异性预防和治疗1.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常用有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等)及死疫苗(乙脑、狂犬病疫苗等)等。2.人工被动免疫常用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对病毒感染作紧急预防。㈡药物和生物制剂治疗1.化学治疗剂常用药物有金刚烷胺、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2.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α-干扰素、聚肌胞等,病毒感染的防治有一定作用。3.中药常用方药有:金银花、板蓝根2020/1/2026谢谢2020/1/2027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