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泥土的歌(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泥土的歌(三)振新国际学校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三个地域最广的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新疆西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中国境内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其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藏族信仰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藏族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藏族简介藏族民族音乐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可以说“家家有舞,人人能跳”。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藏族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弹拨乐器有札木聂、扬琴;弓弦乐器有牛角胡、贴琴、根卡、胡琴、热玛琴等;吹管乐器有竖笛、骨笛、大号、号、唢呐、铜笛、海螺、口弦、竹笛、泥笛等;打击乐器有大鼓、热巴鼓、达玛鼓、巴郎鼓、锣、镲、串铃等。胡琴热巴鼓扎木聂哈萨克族简介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口125万(2000年)。食物以肉、奶、茶、面等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人,忌食猪肉和非宰杀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动物的血。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饰带有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哈萨克族民族音乐哈萨克族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可以说哪里有毡房,哪里就有歌声。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哈萨克族民歌从内容上可分为谐歌、赞歌、哭歌、情歌等类。冬不拉是哈萨克最主要的乐器,用松木或桦木制作音箱,形状有扁平和瓢形两种,琴杆细长,有两根丝弦或钢弦,8-10多个品,可以独奏、合奏和伴奏,另外还有叮弦,库布兹(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斯布孜额。斯布孜额冬不拉维吾尔族简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主要聚居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人口达987万人(2009年)。食物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维吾尔族群众现在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民族音乐维吾尔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维吾尔族器乐很发达,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常用的乐都它尔弹拨尔热瓦普手鼓蒙古族简介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在新疆、河北、青海都有分布,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总人口达581万人(2000)。食品主要有三类,即肉食、奶食、粮食。牧区菜很少,常食野葱、野韭、蘑菇等。蒙古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酸马奶和奶酒。蒙古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萨满教,蒙古上层统治阶级信奉佛教。蒙古族民族音乐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1.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2.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2006年5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蒙古族乐器有马头琴、雅托噶、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恒格勒格、蒙古族大鼓、雅托克、口簧、火不思。马头琴火不思民族节奏旋律主要乐器藏族节奏自由高亢质朴、舒展悠长扎木聂、胡琴、热巴鼓维吾尔族节奏欢快生动活泼、热情奔放弹拨尔、热瓦普、都它尔、手鼓哈萨克族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热情奔放冬不拉、斯布孜额蒙古族节奏自由,句幅宽大舒展悠长、深沉宽广马头琴、火不思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