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教学内容:掌握“文学”的三种含义、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审美特性和语言特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难点:理解意识形态。导入:什么是文学??首先从三个层面来剖析文学:一、从文字表达上看:(普通版):你说你爱雨,但当细雨飘洒时你却撑开了伞;你说你爱太阳,但当它当空时你却看见了阳光下的暗影;你说你爱风,但当它轻拂时你却紧紧地关上了自己的窗子;你说你也爱我,而我却为此烦忧。(文艺版):你说烟雨微芒,兰亭远望;后来轻揽婆娑,深遮霓裳。你说春光烂漫,绿袖红香;后来内掩西楼,静立卿旁。你说软风轻拂,醉卧思量;后来紧掩门窗,漫帐成殇。你说情丝柔肠,如何相忘;我却眼波微转,兀自成霜。(诗经版):子言慕雨,启伞避之。子言好阳,寻荫拒之。子言喜风,阖户离之。子言偕老,吾所畏之。在以上同一主题的几种文字表达,你喜欢哪种表达?结论:文学是一种追求形式价值的、含蓄蕴藉的话语。(二)从文学的内容需求上看:如1:朋友过生日,你是送一篮子青菜,还是送一束花?如2:近邻和电视,那个是最能满足我们精神需要的对象?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勃兰兑斯举了个例子:一个商人从实际的角度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就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而一个深深沉浸在森林美景中的人,不会去问目的,只是坐听闲猿,弥清尘心。——勃兰兑斯《19世纪文学主流》结论:文学是审美的,是给人信心和希望的生的艺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给人精神力量支撑的。(三)从文学的功能来说:从读者角度讲:教化作用孔子的诗教:“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作者角度讲:宣泄作用如:有的人平日非常沉闷或者压抑,但是喝了酒之后,就会变得滔滔不绝,原来是酒让他进入了某种神奇的宣泄状态。宣泄是作家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了的情感以及不能实现的愿望。1、文化概念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庞朴先生分三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一、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的文学观)第一节文学的含义弄清楚三个问题:什么是文化?文学承载着什么样的文化意义?文学和其它文化形态的关系。物质文化:不是原本的自然,而是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是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园林文化、环境文化等等。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了人的观念的社会的各种制度。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加入WTO后,相应的政策法律停了几千项。如经济、政治、法律、企业、公共管理、教育、婚姻家庭等制度。精神文化:包括个人和社会群体的所有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是最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操、宗教意识、民族性格等等。惰性较大,不容易改变。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比如我们说,某人在大街上吐痰,太没有文化教养了;某人连世界分几大洲都说不清楚,文化水平太低;还有,填表时有“文化程度”一栏,这是指受教育程度。2.文学的文化含义(广义文学观)文学的文化含义: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主要体现四个方面: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活意义、人与人的交往以及人所憧憬的理想。一句话,与人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审美形态。1.在于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鲁迅的《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是一位平凡、善良和淳朴的劳动妇女,她老实、寡言、俭朴、安分,但她也倔强,身上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但她生活在封建文化弥漫的社会,她的悲剧可以说是必然的文化悲剧。二、文学的审美含义(狭义的文学观)2.文学的第二个审美含义:是叩问人的生活意义人为什么活着?诸如此类问题的回答,体现的是人的生活意义,也是精神文化的基本观念。它可以把人的生物性的欲望变成一种美学的精神追求。作家在作品中探讨这一类的问题,用文字来表达那些值得过或不值得过的生活,那么,文学的审美意义就会在叩问人的生活意义上突显出来。3.文学的第三个审美含义: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或联系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中形式的共同遵守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文学中的交往对话,以诗情画意延伸了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显示出文学的美学意义。4.文学的第四个审美含义:是憧憬人类的未来人是一种具有理想的精灵,每天都怀着对未来的希望。文学恰恰能够诗意地表现人的理想和愿望,展现出一个充满人性的生活,昭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从而获得美学的意义。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的通行含义——审美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原因1、人类活动的发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2、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学专门承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文本赏析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听雨楼赏析听雨是生活中的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但在这里,听雨却与一个人的一生的体验联系起来:少年浪漫、中年飘泊、晚年凄凉。朦胧而多姿的雨雾,似乎凝聚全部人生梦幻及其幻灭历程。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光有少年生活体验不够。要求调动全部直接或间接的人生体验去读解。文学是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不相符的哲学、历史、科学、宗教、伦理等其他文化形态,而成为非文学。四、文学与非文学便条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威廉斯《便条》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赵丽华《我坚决不能容忍》•惯例与边界讨论与分析哪些因素促成诗?1)分行带来意味。2)语义对比:“我”与“你”之间围绕梅子而展开的虚拟式对话。3)意味:当代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甜蜜与冰凉感。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提问:缩写后“我的后园墙外有两株枣树。”意思一样吗?表现情感信息,能表现心境与蕴涵其中的空虚感、寂寞感、孤独感和无聊感。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以语言艺术的方式表现诗歌的规范。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鲁迅《社戏》缩写后,怎么样?删减后,不重复也不罗嗦,但心烦、厌倦、急不可耐,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的情绪就没了。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像、虚构和情感等特性。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买骏马”等句中的“东、南、西、北”便都是虚位而非实指。这里只是夸张地来形容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况,照实来讲反而不合情理。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受多种因素影响,作品意义在作家想象、虚拟和情感的基础上变成整体。白居易《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请问这首诗歌的意思到底怎么理解?①一种朦胧不定、漂浮易逝的心理感觉,闪烁、隐约、迷离不定。②对生活中存在过,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③一种人生哲理:一切美好的东西(理想境界、对美的领悟和微妙的人生体验)都因其“美好”而易飘逝消散,可忆而不可留。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作为意识形态:2、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审美表现过程受特定社会生活状况支配。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一)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义既是无功利的又是有功利的。(二)从方式上看,文学既是形象的,又是理性的文学作为形象的一面,有着具体可感性。例:《诗经》分风、雅、颂三种形式,“风”绝大部分反映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愤恨和抗议,如《硕鼠》。(三)从态度看:文学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1.文学具有情感性的一面我们说文学是现实的反映,但作家在反映现实的时候是经过心灵过滤的。因为人是情感的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所以人要表达情感,而文学则是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1)情感化的文学语言(2)情感化的文学形象(3)情感化的故事情节2.文学又是可以认识的文学常常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透过朴素迷离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比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表达了对身在都城长安的朋友一种思念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的是对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国家山河破碎、诗人有家不能归的忧思情怀。3.文学直接是情感的,间接是认识的。如果说情感是文学表达的外在现象,那么认识就是文学的庐山真面目。情感是直接的,认识是间接的。隐伏于深层的理智认识正是通过直接感知于人的审美情感而得到呈现。没有情感则失去了文学的感染效果,没有认识则失去了文学的社会意义。文本分析雨果:《巴黎圣母院》吉卜赛姑娘爱斯梅拉尔达是外美与内美的美的化身,敲钟人卡西莫多外丑内美,卫队长法比外美内丑,主教克罗德外善内恶。“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雨果:《〈克伦威尔〉序言》小结: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无功利与功利的统一形象与理性的统一情感与认识的统一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这种双重属性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第三节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文学与话语文学与话语蕴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一、文学与话语何谓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呈现出现的,因此具有社会性。第三节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四种“话”的区分:诗人朗诵诗应该用普通话。(语言系统)轮到你朗诵你才说话。(言语)现场听众都感觉你的话很有力量。(话语)这些话让人回味再三。(文本)文学是一种话语(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5要素)。二、文学与话语蕴藉何谓蕴藉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蕴藉包容性的含义:多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话语蕴藉文学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文本赏析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含有三重含义:1.再次登楼,指数量上由一向多重复增加。比喻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2.继续登楼,指质量上由低到高地逐层增加,比喻人生境界继续提升。3.永远继续向上登楼,指数量与质量都连续和永不停止,比喻人生境界永远不断的提升。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一)含蓄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