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安东尼·吉登斯生于1938年生于英国。他是当今英国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与哈贝马斯、布尔迪厄等齐名。1970年成为英国剑桥皇家学院院士,曾经任剑桥大学教授;1996年任伦敦经济学院院长。•代表性著作:《社会的构成》(1984);《民族—国家与暴力》(1985)、《现代性的后果》(1990)、《现代性自我认同》(1991)、《亲密关系的转型》(1992)、《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的复兴》(1998)。•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是他的“结构化理论”;他使用了这个理论考察了欧洲现代性的进程,分析了现代性在欧洲兴起的特点和表现等。社会学理论的新发展解释:社会结构的含义社会学家的基本假设:一、把观察对象当作一个指定的类型(角色、阶级、价值担当、社会性别、社会)的一系列的分析单位;二、这些单位是彼此存在着明确的关系;三、单位之间的这些关系结合在一起,使被观察对象具有独特的模式,需要把这种模式理解成为一个总体;四、这一关系模式才时间上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后来,社会结构概念的融入社会学理论中,并产生了社会学结构理论的发展方向:一、第一种思路是建构主义社会学:认为结构是人类有意或无意创造出来的;它被视为一种作为人类行动后果的突生规律性;行动着的主体被看成结构安排及其内在约束的创造者。二、结构被看作一个观察者的范畴,一个存在社会学家脑海中的概念;结构是一个方法论范畴,概括了所有有规律的、持久的关系面相。三、实在论思路或本质主义思路:结构被看成潜藏于外在表象之下的决定因素;日常社会经验和信念被看成是一种假象,位于意识形态下的一个真实的实在。第一节吉登斯思想的来源、批判对象及基本态度•一、思想来源•吉登斯的思想非常丰富,所涉及的思想来源也极其广泛。其思想基本线索如下:•1、他受到现代哲学中“语言转向”思想的影响;•2、他受到舒茨现象学和民俗方法学的影响;•3、他大量地吸收了戈夫曼的思想;•4、解释学对他的影响是独特的;•5、他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进行详尽的评论;•6、赞成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主张和对资本主义的分析•7、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进行极大的关注;•8、对福柯后现代理论进行评论。二、批判对象•吉登斯的思想是在批判中展开和建立起来的,主要集中在对实证主义、功能主义和进化理论的批判中。•1、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吉登斯反对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类比;认为这种类比而产生的方法、预设和目标是不切合实际的。主张反思性和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2、对功能主义的批判•反对功能主义认为的社会的再生产是通过自身系统完成的。他认为社会再生产具有历史和必然性;应关注行动者本身和他们行事的理由。•3、对进化理论的批评•他反对所有以历史进化为预设的理论。三、基本态度•(一)吉登斯认为在社会学发展历史上,存在以下四个不言自明的预设:•1、社会学发展追求自然科学化;•2、社会学产生的背静是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面对诸多社会问题而兴起的保守思想;•3、社会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秩序问题——社会如何可能?•其背后的预设是社会是自存的整体,有可以分辨的边界、有自身发展的规律;•4、社会学研究的社会基础是以共识为基础的秩序,冲突是异样态度。•吉登斯为自己确立的任务就是破除这四大虚设,对社会学发展加以重新思考。三、基本态度•(二)吉登斯提出三个问题:•1、现代社会究竟是如何变迁的?•2、与以前的各种社会形态相比,现代社会的变迁有着何中特殊性?•3、为了认识这一种社会变迁,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以往的方法是否需要改进?如果需要,又如何改进?三、基本态度•(三)解决问题的方法•吉登斯面对这样三个关键性的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方法:•1、在理论分析层面,他认为当今社会学理论应当在本体论意义上,进行有深度的挖掘,要很好地融合向导哲学,从而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在理论建设思路方面,他认为必须提倡理论的多元化,批判地继承经典社会学理论,破除正统共识,吸取各种各样的先进的思路和视角;•3、在理论分析对象的背景方面,吉登斯认为必须围绕现代性及其分裂,扩散的宏观过程,尤其是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现代社会的变迁。•4、在理论自身的兴趣,他认为常人和专家之间存在不同的知识存在着交织和渗透等。第二节结构化理论•一、结构化理论的主要概念•吉登斯在其《社会的构成》一书中,阐述了结构化理论的主要概念:行动、结构的二元性、行动与制约和结构与制约挂念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为了确立这些概念,他首先批判了两种本体论:•一是解释社会学的以“主体的某种压倒性地位”作为自身的基础;•另一是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的以“社会客体某种压倒性地位”。•他认为他的理论——他称为的结构化理论基本目标之一在于批判这两种本体论。一、结构化理论的主要概念•1、行动:吉登斯认为行动并非是一些行为的组合。行动的理性化是指作为过程的意向性,是认人的行为的例行特征。•2、结构:左右容许转换的生成框架,即作为社会系统的特性组织起来的规则与资源或一系列转换关系。•3、结构二元性:行动者和结构二者的构成过程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既定现象系列,即某种二元论,而是体现着一种二元性。二元性是相对二元论而言,在结构二元性观点看来,社会系统特征对于它们反复组织起来的实践来说,既是后者的中介,又是它的结果。结构不是外在之物,而是内在于人的活动。二、对某种社会本性与日常生活例行特征关系的讨论•吉登斯首先联系对无意识本质的解释来说明结构化理论的重要概念,而后描述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相互交织关系的心理学基础。•1、吉登斯对共同在场情况下的日常接触的反思性监控,通常总能与人格中的无意识成分相互协调。•2、分析了行动者的心理特性,集中讨论了各种发生在共同在场情况中的互动问题后,为了指出行动者在互动场合中的定位问题等与社会系统更为广泛的联系。就行动者、位置、场所等概念进行重新说明,讨论了“区域化”问题后,勾画了区域化与社会结构化之间的重要关系。•3、规范性约束强有力地约束着人们的“举止得体”,这些情景片段与一般社会生活的其他部分相互分离,构成不同的区域,这种区域体现在不同场合要求人们不同的表现。三、对宏微观社会学视角分野的讨论和对社会学概念的重新定义•吉登斯认为对社会学进行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的划分,往往会在很多问题上产生误导。•他从行动者和共同在场出发,对较大社会系统的讨论。•1、他认为社会系统的结构性特征来自使动性和制约性。•2、他认为社会是以一系列其他系统性关系为背景,从中突显而出社会系统。三、对宏微观社会学视角分野的讨论和对社会学概念的重新定义•3、社会系统根植于这些系统性关系之中,它们之所以能凸显出来,是因为确定的结构性原则推动产生了时空跨越,并可以明确地限定的全部“制度的聚合”。•4、他认为物质制约是指人的身体的生理能力和物质环境的共同作用,限制行动者可行的选择•5、约束性制约则源于某些行动者对惩罚性反映的制约。•6、结构性制约则源于行动情景,即相对具体情景中的行动者来说,结构性制约与行动者的动机理由是行动的基础。四、对结构概念的讨论和结构理论的推论•吉登斯认为结构是一个通用的类属范畴,包括几个结构概念之中:•1、结构性原则;•2、结构丛;•3、结构特征。•吉登斯使用他的理论对社会变迁进行解构。他认为:•1、从结构性决定机制到社会进化再到历史唯物主义,其一般性程度是逐渐递减的。•2、在社会进化过程,对权利概念进行了重构。他认为权利是使人完成某种事物的手段,因此直接蕴涵在人类行动中。五、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总线•吉登斯将个人行动——社会结构的关系成为二元论;提出了使用结构和行动者的二元性解决宏观观察和内在的微观观察之间的对立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二元性来替代二元论:结构并非外在于人,而在某种意义下是内在于多于外在于个人活动。•1、行动者具有知识,这种知识可以反身监视自己的行动和进行情况、自己表现和其他日人的观感——“相互的知识”;这种知识存在于实践意识内。•2、实践意识是反身性的,而且是实践取向的;它与行动者的旨趣、人际关系和社会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五、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的总线•3、分析行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也要从实践意识和存在保障两点入手,行动者对社会结构约束也是来自他自己的需要和保障。•4、结构与行动的关系•结构是行动的媒介,同时也是行动的成果。因为结构是行动的条件媒介,它一方面构成了行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却是约束着行动。结构是行动的成果,因为,结构并非完全外在于行动,结构作为记忆痕迹而指导着行动者的行为,而就行动者进行行动而言,也同时产生结构,结构只有通过行动展现出来。第三节对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评价•吉登斯提出了结构化的二元性理论,实际上是认识带社会行动者具有能动性。•他把社会的人描述为自觉和自决的人,是有知识的行动的人,即是有知识的行动者。•使用这个概念原因是此结构是一具体而分稳定的状态。•在他的理论中,时空脉络构成了行动者行动时必然面对的条件,而权利不再外在于行动,权利、时间与空间应该被置于社会理论的核心。一、吉登斯过于忽视认识论问题•在他理论体系中,行动、权利、结构、系统的解释在理论上具有失去承接和发展的危险。•他的理论中的一些概念不能详细地交代明确的发展方式,例如结构的概念:结构是反复地卷入社会再生产中的规则和资源,只作为记忆痕迹,作为人类认识能力的生物基础而存在。这个概念需要很多解释才可以说明。•还例如他对权利的解释:权利是行动者的转化能力。权利不一定阻碍行动者,也不一定干涉行动者的自由,它实际上也是行动者达成自己目标的媒介。这个解释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二、吉登斯的结构化二元性理论是否真的克服了二元论•他认为人是有知识的行动者,能够运用符合其行为的结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再生产,因此结构不是存在行动的人之外,而只能是存在于结构化了的行动本身之中。•这个说法只是淡化了主客观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超越二元论;更像是将两者强拉在一起。•他在处理行动和结构关系方面,将重点放置于行动者对自己的保障的维护和对潜藏在行动脉络里的规则的掌握上,并根据这个来解释如何在行动中被产生出来,而同时忽视了行动者本身的创造力和结构的转化等问题。三、关于吉登斯的批判理论•吉登斯将他的著作看成是对批判理论的贡献,但是他批判不过是遵循了批判的最低概念,他的注意力对日常生活中的理论和思想进行理性批判。•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具有批判作用,甚至有时社会理论就是批判理论。•他认为社会研究必然包括涉及双重理解:•一是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必然包括行动者自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二是社会学研究正在为研究的对象提供另一重科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