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2、六要素。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以《羚羊木雕》为例:文章写回忆和万芳的友谊以及送给万芳木雕都是插叙。顺序写法:我和万芳友谊——送木雕——爸妈逼索——要回木雕倒叙写法:要回木雕——回忆我和万芳友谊——送木雕——爸妈逼索插叙写法:爸妈逼索——回忆我和万芳友谊——送木雕——要回木雕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贯穿全文,把人物或事件连缀起来的依据(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简单地说: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有的是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例题点拨:【例题】①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②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③“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④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第2页共10页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烂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⑤“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广我仍是想,——默默的想。⑥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垄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⑦这同样的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⑧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1.从文中看,本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是以什么作为线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题考查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之一:时间。答案:秋季。可以从文中“凉云”、“萤光”、“苦雨”等词语中看出。第二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答案:作者的思想活动。【点拨】选文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月儿”“凉意侵入”这些景物和感受都是秋季常用的话题。所以第一题不难判断。第二题只要理解文中所描写的几个场景都是作者思想过程的组合,线索也就找到了。[例2]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惕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①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A.时间B.地点C.主要人物D.事情②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插叙的语句。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析]第①题考查的是记叙的要素。阅读记叙文,首先要弄清楚记叙的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结果如何,这样才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要表达的中心。选文因为是一篇文章中的一个语段,所以事情的原因和结果就不明显,因此只需学生概括一下所写的事情就可以了。本段文字记叙的时间是到南京后第二日上午到下午。地点:南京(或旅馆到车站);主要人物:父亲和“我”;事件: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这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选文所记叙的事情:这里不是一般地介绍“我”离旅馆去车站第3页共10页的过程,也不是写“我”在车站的见闻和感受,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在送与不送的犹豫不决及在车站的细心照顾来表现父亲在老年光景惨淡力不从心的情况下,爱子的特殊心态。正是在这种可以不送、应该不送而又终于送了的反复过程中显示了父亲对儿子关心的周到入微。弄清了这一点,选文的中心事件就很容易掌握了。第②题作者在叙述父亲犹豫送不送“我”时,插入了“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用来证明“我”已长大,完全可以不送,从而突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根据以上分析,第③题选C是不言而喻了。第④题考查学生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褒义词、贬义词的能力。本题中的“聪明”是褒义词的贬用,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写出了当时“我”对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的一系列举动的不理解,对往事的自责及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第⑤题是关于记叙详略的考查,因为南京的见闻与本文的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所以一笔带过。5、记叙的详略:凡是对主题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要详细,而对主题起次要作用的的材料,可只作概括介绍。例:下面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1)老师假装发怒(2)老师教我们观察蜜蜂(3)老师教我们读诗(4)我们看老师写字(5)老师帮我排除纠纷(6)我梦里寻师注意: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6、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7、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使事情更具时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5)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6)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使事情更具有真实性。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第4页共10页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例题在风雨中十四号台风还逞着余威,风一个劲儿刮,雨一个劲儿下。我走进学校大门,不觉怔住了:校园里的树木倒的倒,歪的歪,地上、屋顶上到处躺着树枝。我着急地想,明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怎么来上课呢?我抬起头,突然发现后勤组的小夏叔叔正攀着竹梯,顶风冒雨锯着树枝。一段粗大的树枝压倒在办公室的屋角上,如果不及时锯掉搬走,就可能压坏办公室。【形象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设置了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小夏叔叔撩了撩雨衣袖子,曲着身子,费力地锯起来。突然,一阵狂风把他的雨帽吹掉了。我连忙拾起来,高喊:“小夏叔叔,快把雨帽戴上!”他摇了摇头,仍旧一个劲儿地锯着。大风在无情地呼啸,大雨像瓢泼一样往下浇。操场上,那呼呼的风声伴随着哗哗的锯树声,显得那么清晰……树在继续摇晃,小夏叔叔也跟着晃动起来。我的心也禁不住一阵颤动,焦急地扶着树干,不断地叮嘱:“当心!当心!”他镇定地说:“没关系!”【衬托了小夏叔叔不顾个人安危的人物形象】终于,那段粗大的树枝被锯掉了。小夏叔叔从树上下来后,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的脸上全是水,分辨不出哪些是雨水,哪些是汗水了。第二天开学了,台风也过去了,阳光驱散了满天乌云。校园里的树木经过风雨的冲洗显得格外葱绿。小夏叔叔背着工具包,又在校园里巡视起来……【和文章的开头形成鲜明的对照;间接地点出中心思想。】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社会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描写示例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练习雨丝倚在阳台栏杆上,便能瞅见远处街口那个拄着拐杖、身材瘦小的退休老瓦匠,在那里向过往行人打听一个骑飞车撞他而逃的人。好多天了,无人能劝他回家。渐渐地,我对他的反感竟超过那个撞他的人。世上固然有缺德的人,可高尚的人也决不会这样记仇结怨的呀。这是个湿漉漉的黄昏。(1)雨缝中的残阳,让一条深长、斜缓、地上飘着油渍的小街,爆出一片绚丽的光斑。街巷恬静,稀疏地浮过几朵花似的伞。我挽着丈夫,撑着伞,伫立在人字型街口。小街尽头,跳动着红绿信号灯。铅色塔顶,在雨丝里闪着鳞光。“走这条街,去看看去年婚礼时栽下的丁香树。”我对踌躇择路的丈夫说,“若遇到那个缠问人的老顽固,兴许还能接受你的劝说呢。雨天,人容易劝。”第5页共10页“嗯,哦?几点了?”“哟,表停了,你的表呢?”“到修表休养去了。唔,雨中不知道时间,倒真有点诗意朦胧呢。”他似乎沉浸在他的诗意中,向雨中伸出手去,弯着微肿的手指。“你那只手怕凉,雨丝也凉。”我拨回他的手说,“接着‘吐’你那首‘雨丝’呀。”轻风拂过,雨丝也仿佛有意要把伞撩开似的,前面晃过一个拄拐杖的身影儿。丈夫瞥了我一眼,粲然笑道:“真贪,让毛毛雨都淋在你头上啦。”他把伞偏向我的头上,遮得很低,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