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孩子沉迷于电视怎么办?•【案例】•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看电视。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看电视,不把喜欢的动画片连续剧看完绝不写作业。中午宁可不睡午觉,也要看续集。一旦看起电视来,饭都顾不上吃,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广告都不错过,饭凉了也不知道,吃一顿饭不知要在旁边提醒多少次。•我非常着急,对她又打又骂又讲道理,可都无济于事。她嘴上说这个动画片看完了就学习,结果这个完了下一个又开始了。我也经常强迫她把电视关掉,让她写作业。她虽然不太吵闹,但好像肚子憋了一股气,或者心思还在电视上,作业写得马马虎虎,表示对家长的反抗。有时稍稍不注意,她又把电视打开了,气得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一天,她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问我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怎么两天没来上课了?我莫名其妙还以为老师搞错了。后来孩子终于承认,原来我每天把她送到学校时,她虽然乖乖进了校门,可等我上班一走,她马上折回家放录像,看《还珠格格》。知道这件事后,我快气死了,毒打了她一顿,她稍微有点收敛,可还是改不了。我真的不明白,原来胆小、乖巧的女儿哪去了?'一、孩子沉迷于电视怎么办?•【心理分析】•1.学习压力大•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压力重重,孩子们也必须“艰苦奋斗”。由于学习压力大,生活单调,孩子们急于寻找宣泄学业压力的管道。电视节目以画面为主,有的诙谐幽默,能给他们轻松愉悦的感觉,所以他们选择了电视来缓解压力。•2.缺少朋友•中国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特别多,孩子们缺少伙伴,父母们由于工作忙又不能时时陪伴孩子,尤其一些住楼房的家庭,让孩子自己出去又不放心,所以宁可孩子在家看电视,久而久之,孩子就迷恋上电视,电视成了孩子忠实的朋友。•3.吸引人的动画片•一些动画片确实很吸引人,很受孩子的青睐。•首先,动画片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事物,符合孩子想象力丰富活跃的特点,深受孩子喜欢。比如,动画片中的人物会被某个物体“啪”的一下砸成平面,动画片中人的躯体与五官也会不成比例地变形,这种艺术的夸张契合了孩子的思维特点,所以孩子们无一例外地喜欢动画片。•其次,动画片描绘孩子们理想中的世界。许多孩子都说喜欢美猴王——孙悟空,因为孙悟空强大无比,可以斩妖除魔,他们希望能像孙悟空那样本领高强,无所不能。孩子们对动画片中英雄的迷恋与爱戴,体现了他们的英雄崇拜心理,这种英雄崇拜,体现了他们对理想自我的期待,表明了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孩子看动画片,也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一、孩子沉迷于电视怎么办?•【对策】•1.有选择地看电视•据研究,有两种节目特别适合儿童收看:一类是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小红帽》等儿童文学名著和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另一类是知识性节目,比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让儿童观看情感片或武打片等成人节目,以免对孩子身心产生不健康影响。父母可以提前查看节目表,列出一些全家可以一起观看的节目——非暴力的、制作精良的节目,这些节目可以增加知识、增广见闻,有助于孩子社会技巧的培养。•2.合理控制收视时间•看电视的时间要严格把关,每天不超过2个小时。对孩子的哭闹相逼,要不为所动,坚持原则。对任性的孩子,可以采取冷落他们的办法。父母强硬权威地警告,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把“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个小时”作为一种规范来遵守。•3.和孩子交流讨论•和孩子一同看完电视节目后,要抓住时机和孩子进行讨论,鼓励孩子就电视节目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让孩子增长知识、增长见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4.父母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让孩子养成科学看电视的习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每天呆在电视机旁,怎么去教导孩子有节制地看电视呢?你如果教育他,他可能会问你:“你都看,为什么不允许我看?”所以父母管教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二、偷窃•【案例】•我儿子今年上二年级了,孩子一直很乖,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孩子竟然不止一次地背着我,偷拿家里的钱。去年的一天下午我拿钱包想出去买东西,可却发现少了50块钱。我记得没有别人来过,难道是儿子拿的?儿子放学后,我试着问了一下:“你拿妈妈的钱去买了什么?”他发了一下愣,害怕地说:“和同学去网吧打了会儿游戏。剩下买了点吃的,还剩十块钱。”我又生气又震惊,真想狠狠揍他一顿,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学会偷呢?虽说拿的是家里的钱,可在家偷习惯了,谁保得准在外面不偷呢?长大了不就是监狱常客了?我越想越害怕,但想到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打,就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给他讲道理。•从那以后我每周给他10元零花钱。在以前我们家有个规定,他每洗一次碗给他一块钱,他原来是可以靠这种方式来自己挣钱的,可后来由于上了小学,作业多了,就没怎么再洗。可能由于这个原因,他才会偷钱吧。这样平静地过了一段时间,可前几天我又发现他偷拿了我的钱,我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我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他也承认了错误,可我还是怕,怕他再犯毛病。我怎样做才能让他不再犯呢?二、偷窃•【心理分析】•1.引起他人关注•家庭不完整、父母酗酒、赌博或对子女照管不周,孩子为了弥补心中的爱,为了引起父母与他人注意,往往采取偷窃的形式。•2.占有欲望强烈•他对没有吃过、玩过的东西,有想获得、占有的强烈愿望,而又不能很容易地获得,在私欲的驱使下,他便悄悄地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产生了偷窃行为。•3.叛逆的反抗•还有些孩子对父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不满,产生报复心态,故意做一些让父母难过的事情,这是一种叛逆的反抗。•4.强烈的冒险心理•他们认为偷拿东西是一种冒险刺激的事情,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只有自己知道,多神秘呀!•5.不清楚偷盗的卑劣•偷东西的行为多发生在孩子幼年时,他们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尊重他人权益的概念,更不清楚偷盗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所以有一种“我喜欢,就要得到”的强烈愿望,就不由自主地去“拿”了。二、偷窃•【对策】•1.采取平静、沉稳的方式教育•采取冷静、理智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没完没了的责备,不但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对抗和报复心理,或对自身产生厌恶,从而失去自信心,所以一定不要那样做。•2.对症下药•必须先确定孩子偷东西的症状所在,这样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分析他的偷窃行为属于下列哪一项:•(1)想买一些东西,但是钱不够;•(2)认知发展不成熟,不明白偷窃的意义;•(3)寻求家长的注意和关爱;•(4)寻求神秘感、刺激感;•(5)模仿他人行为的结果。•二、偷窃•当你确定了是哪种症结之后,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提出科学的解决之道。下面几招供您参考:•(1)首先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行为,它会让一个人被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包括家里的钱,家里的东西。•(2)给他合理数目的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告诉他需要什么东西可以说出来,并和孩子讨论哪些愿望是可以马上实现的,哪些不行,告诉他原因。•(3)平时多关爱孩子、注意孩子。当父母的要做的不仅是让孩子吃好、穿好,更重要的是关注他心灵的成长,这点我觉得我无需赘言了。•(4)引导孩子交好朋友,给孩子建立一个免于偷窃的环境。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到有节制地生活,避免大手大脚地花钱。•3.教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做的不是包庇孩子,而是教导他如何面对后果。让孩子归还偷拿物品,有必要时让他当面道歉,以培养他的羞耻心。警告他下次再犯会有什么后果。另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惩罚他,取消他的某些权益,比如刷一个星期碗或取消一个星期的动画片等,都可有效地对孩子起到惩戒的作用。三、孩子爱撒谎怎么办?•【案例】•我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不太好,也就中等水平,为了督促他上进,我向他许下承诺,如果期末考试每科成绩达到80分以上,寒假就带他到香港去旅游。•那天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我下班一回到家,儿子就兴高采烈地跑过来:“爸爸,你看!”•我接过一看,原来是成绩单,每科都是80分以上,还有90多分的,尤其是他一贯的瘸腿科——语文竟然考了89,真让我大大意外。正想表扬他,我仔细一看,那个“8”怎么那么奇怪,弧度那么生硬,在一张纸上,唯独这个“8”长得奇怪,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但我没有马上发作,照例表扬了儿子。•晚上我给老师打电话核对了一下成绩,别的均属实,但语文考了59分,很显然,儿子把59改成了89。我既惊愕又生气,随即不知怎么做才合适。不可否认,孩子确实尽最大努力学习了,进步很大,我戳穿他不给他奖励,他肯定下学期就会泄气;但如果我不戳穿他、教训他,他养成撒谎的习惯可怎么办啊?我急于得到帮助。•【心理分析】•1.分不清现实和想象•这类谎言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中,他们由于心智还不成熟,分不清想象和真实,游走在期待和现实之间无法划清二者界限,容易把想象的事当成真实的事。例如他可能会对伙伴们说:“我爸爸、妈妈带我去北戴河玩。”实际上,孩子的意思是:“我希望爸爸、妈妈带我去北戴河玩。”“爸爸、妈妈,老师让我当班长。”实际上他心里想的是:“我要是当了班长,妈妈会多骄傲啊。”更常听到“我爸爸是大力水手,一脚能把房子踢塌,连警察都不是他的对手”之类的谎言,他们的夸张、吹牛充满了童趣。2.家长太过严厉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分数看得非常重要,必须要孩子考到前几名,否则就“家法”伺候。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情感生疏缺少沟通,面对把分数视为命根的家长,孩子不撒谎也很难。这时撒谎成了孩子的护身符,成了避免挨打、挨批而无奈做出的选择,时间长了,撒谎就成了一种习惯。另外,还有一类平时的乖孩子,也会撒谎,由于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压力很大,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也会撒谎,以此来保持自己在家长心中“乖孩子”的良好形象。三、孩子爱撒谎怎么办?三、孩子爱撒谎怎么办?3.为了某种心理需要像事例中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带他去香港旅游而撒谎一样,许多孩子为证实自己的能力或为了获得某种权益,会蓄意说谎,比如:“老师今天在班上念我的作文了”、“我小测验考了第一名”等等。4.为了中伤他人一些孩子因为别的孩子得罪了他,而制造一些谣言来中伤他人,这类谎言发生在年龄稍大的孩子中间。这类谎言不易识破,而且对他人有伤害力、破坏力,性质较严重,必须及时制止。三、孩子爱撒谎怎么办?【对策】(1)对于第一种认知力不成熟的孩子,父母不必担心。当你不关注这件事时,孩子就失去了杜撰的乐趣。他们还小,以至于不明白撒谎的含义,也意识不到撒谎是不道德的。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不要把他们的吹牛夸张上升到品质道德的层面上,只要孩子不是经常性撒谎,只要不影响孩子的主流发展,家长不必忧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2)对于第二种情况,家长必须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否过于严厉,对孩子的要求与惩罚是否不近人情。(3)如果孩子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而经常对你说“妈妈,老师今天念我的作文了”之类的话时,你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你可以说“我不认为事实是这样的”或“是吗,原来老师又念你作文了啊!”然后置之不理,采取冷处理。事后再给孩子讲撒谎的害处,孩子会听你的。像例子中的孩子,撒谎是为得到益处,让爸爸履行承诺去香港,就像那位爸爸说的,不带他去吧会挫伤他学习的积极性,带他去吧就等于助长了撒谎这个坏习惯,怎么办呢?我建议这位家长直接揭穿孩子的谎言,然后告诉他,如果他没有撒谎,看在他各科都有很大进步的分上也许会带他去香港的,但他撒了谎就必须惩罚他,去香港改为去厦门旅游,总之让他明白撒谎不仅仅于事无补,而且会雪上加霜。(4)如果孩子说谎是为了中伤他人,家长就必须坚决地表明立场,对孩子进行严肃的教育,让孩子明白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5)尤为重要的是,父母要做好诚实的榜样,比如有人找你,你让孩子接电话告诉对方你不在等等。注意,你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6)把唠叨变成行动。对于孩子的撒谎,有的家长唠唠叨叨,穷追不舍,其实,我们倒不如把唠叨化为行动,不要和他争论,也不恳求他坦白,只需告诉他,你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及你要采取的办法。比如你知道孩子谎称作业做完了时,你可以严肃地说:“我知道你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