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王连功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著作《文学理论》,作为新批评派的重要理论代表作品,在国内的传播却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曾经在国内流传甚广,但是随后却难觅踪影,2005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再版,终于让这本文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国内重新被众多学者认识。我也是经过多年期盼才一睹为快。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初读这本书的一点感受。在这本书的第一版序中作者称“我们力图把‘诗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的评价)和‘研究’(“探索”)、‘文学史’(文学的“动态”与文学理论与批评的“静态”相对照)这四个范围统一成一体。”1而他们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区别文学和文学研究。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事情: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2由此发现了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并且指出传统的文学研究“都是从语义分析的角度重申一些古老的美学术语……其中每一术语都只能描述文学作品的一个方面,或表示它在语义上的一个特征;没有单独一个术语本身就能令人满意。由此至少得出一个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3韦勒克由此在对传统文学研究的各种观点的批评中提出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将文学区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他们把外部研究分为四种:第一,文学与作者。韦勒克认为“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4“(虽然如此),作家的传记和作品之间,仍然存在不少平行的、隐约相似的、曲折的反映的关系。……从这些界说的意义来说,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法是有用的。”但是韦勒克同时指出“不论传记在这些方面有什么重要意义,但如果认为它具有特殊的文学批评价值,则似乎是危险的观点。任何传记上的材料都不可能改变和影响文学批评中对作品的评价。”第二,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心理学’(psychologyofliterature)的含1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以下同2同上书,第3页。3同上书,第18页。4同上书,第75页。义可以指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也可以指创作过程的研究,或者指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最后,还可以指有关文学对读者的影响的研究(即读者心理学)。……严格的说来,也许只有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才属于文学研究的范围。”5韦勒克在对历史上的一些诗人、理论家如弗洛伊德、艾略特以及传统理论中关于天才和灵感的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最后指出“就心理活动及其机制的有意识和系统化的理论而言,心理学对艺术不是必要的,心理学本身也没有艺术上的价值。”6第三,文学和社会。同样,韦勒克指出,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是文学研究中一个复杂的问题。“文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大多数问题是社会问题,至少始终是或从含义上看是如此。”7但是通过对历史上诸多文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观点的分析之后,韦勒克发现“只有在社会对文学形式的决定性影响能够明确地显示出来之后,才谈得上社会态度是能否变为艺术作品的组成‘要素’和艺术价值的一种有效部分的问题。……就文学理论而言,社会性的文学只是文学中的一种,而且并不是主要的一种。”8第四,文学和思想。在这一部份中,韦勒克通过对历史上关于文学与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的诸多理论的一一辨别,指出文学虽然包含着哲学的、宗教的、人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时文学也体现着时代精神,但是评价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不是看这部作品是否输入了哲学的内容以及输入哲学内容的多少。“但是,这些哲理性的小说和诗歌(例如歌德的《浮士德》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难道因为他们输入里哲学的内容就可以算是卓越的艺术品吗?……一种思想认识的见解可以增加艺术家理解认识的深度和范围,但未必一定是如此。假若艺术家采纳的思想太多,因而没有被吸收的话,那就会成为他的羁绊。”“诗不是哲学的替代品。它有它自己的评判标准与宗旨。哲理诗像其他诗一样,不是由它的材料的价值来评判,而是由它的完整程度与艺术水平的高低来评判的。”9韦勒克通过对文学外部研究的各种理论的利弊得失的分析,认为文学的外部5同上书,第83页。6同上书,第99页。7同上书,第100页。8同上书,第121页。9第138-139页。研究不能真正认识文学的本质,“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在文学内部研究部分,韦勒克借鉴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反对“内容与形式”的传统的二分法。“如果把所有一切与美学没什么关系的因素称为‘材料’(material),而把一切需要美学效果的因素称为‘结构’(structure),可能更好些。这决不是给旧的一对概念即内容与形式重新命名,而是恰当地沟通了他们之间的边界线。‘材料’包括了原先认为是内容的部分,也包括了原先认为是形式的一些部分。‘结构’这一概念也同样包括原先的内容和形式中的一些部分。这样,艺术品就被看成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10(第157页)在文学的内部研究中,韦勒克又借鉴的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的文本层次理论,从声音、文体和象征等三个层面逐层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整体意义。最后的四章,他又分别探讨了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学的类型、文学的评价和文学史。总体而言,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对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划分。就我粗略的阅读感受,这种划分对我认识历史上诸多关于文学的理论有一种提纲挈领、高屋建瓴认识和把握,可以使我从总体上对西方文论的研究方法得到一种整体的认识。虽然很多介绍者认为韦勒克真正得意的是文学的内部研究,“毫无疑问,‘内部研究’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倾注了最大的心力,对于许多概念和范畴做了十分出色的论述。”11“这是一部公认的学识渊博、影响甚巨的理论著作,是新批评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把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在‘文学的外部研究’那一部分里,作者意在指出那些‘超文学’研究方法的局限,但作者真正得意的是论述‘文学的内部研究’”。12但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韦勒克的这种划分消极的一面而言就是割裂了文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他所谓内部研究并没有对新批评的具体方法、范畴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而是借鉴了波兰现象学家茵加登的“现象学”方法,虽然他自己承认文学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见前引文),但他的研究结果却忽视10同上书,第157页。11刘象愚:《韦勒克与他的文学理论》,同上书,(代译序)第10页。12《西方文论史》,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430页了这一点,强调文学文本的阅读,当然这和他自己所持的新批评的立场有关;另一方面,韦勒克这种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划分,似乎也带有一种调和新旧批评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