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临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也是推动全民创业,富民强区,加快临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和谐临川的关键时期编制的中长期规划。“十一五”规划能否成为一个既有前瞻性、指导性,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对临川未来相当长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十五”主要成就1、经济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2亿元上升2005年的84.5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4159元提高到8084元,五年平均递增14%。2、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预计完成2.108亿元;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约7.27%提高到2005年8%。3、工业化快速推进,一、二、三产业比由2000年的25:40:35提升到17.6:43.6:38.8,产业结构得到提升。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8亿元,年均增长24%;完成销售收入22.3亿元,年均增长30%;实现利税2.2亿元,年均增长33%。工业园区基本建成,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已有24家企业进入园区,总投资达15亿元,其中16家企业建成投产,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实现利税3700万元。4、城市化进程加速,全区城市化率由25%上升到30%。5、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6.68万吨,创历史新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和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合同内实现零负担。6、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外贸出口及引进资金取得丰硕成果。十五期间出口创汇累计完成1067万美元,共引进区外资金41.51亿元,平均每年递增58.96%,实际利用外资3921.2万美元。7、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以交通、水利、城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沪瑞、京福高速相继通车,昌厦、东临、抚八等高等级公路贯穿南北,乡乡通公路的目标全面完成。临川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五化工程”等,提升了城市品位,拉大了城市框架。疾控大楼兴建,大大提高我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中小学危改项目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造条件。上顿渡自来水厂改扩建改变了上顿渡供水状况。8、增长动力日益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8.66亿元。年均增长进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明显进展,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006元提高到8402元左右,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452元提高到3783元,五年平均递增9.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21.5亿元,增加到39.6亿元,五年平均递增13%,城乡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0、各项改革进展顺利,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农村税费改革顺利实施,新一轮土地承包政策得到落实,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顺利,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农民种粮实行直接补贴,极大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国企改革,职工身份置换,社保和医疗体制,失业保险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统发机制的建立,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临川教育连续五年在全省名列第一。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正常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6.25%,义务教育阶段由8年转制为9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60%。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卫生事业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将提高我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二)“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有利条件:(1)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加快,将有利于我区稳定并扩大外商直接投资。(2)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我区同时受全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长、珠、闽三个三角洲经济辐射,是闽台经济向内地延伸的直接腹地;江西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点是昌九工业走廊和环鄱阳湖经济圈;南昌正着力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我区处在以南昌为中心的1小时都市圈内,在昌九工业走廊和环鄱阳湖经济圈边缘。这都为我区承接南昌及沿海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转移、获取大都市高新技术与信息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3)从需求方面看,一方面我区现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大规模展开,将使投资需求持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不断增长,将推动住宅、汽车、电信网络、旅游、教育、医疗等消费需求持续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发动机。(4)从供给方面看,劳动力、资本、技术装备等生产要素都具备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成本较低,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随着人力资本不断增加和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将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准备条件。居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很高水平,再加上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持增强,外商投资者对临川的看好,全民创业之风的兴起都将为临川“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撑。(5)从保障条件看,临川区是抚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赣东重镇。京福高速、沪瑞高速的全线开通,东(乡)乐(安)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和区乡村公路全面改造,向莆铁路,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抚州段,抚吉高速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极大地缩短了临川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距昌北机场一小时路程,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为临川区经济腾飞提供了产、供、销的便利通道。不利因素:(1)加快工业化的难题。工业化进程严重滞后,工业总量小,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之间协作配套能力弱,产业集群效益低,能耗高,名牌产品缺乏,再加上省产业结构布局的影响,又得不到政策支持(“十一五”规划全省重点工业建设项目61个,总共投资3302.39亿元,临川仅一家企业榜上有名,天顺投资1亿元)。(2)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一个长期性问题。首先是“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就业压力大,再加上产业结构化升级、人口增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人口老龄化与就业难的双重因素使养老等社会保障的压力不断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很低,贫困乡村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社会事业特别是公益性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大型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场馆,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3)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①资源瓶颈,石油、煤、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给本来就不景气的企业雪上加霜。②科技瓶颈,临川区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原有的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立知识产权。③人才瓶颈,临川虽说是才子之乡,但引领风骚的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人才少。④体制障碍,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企业现代化制度建立不够规范以及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方法落后。同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触及深层次矛盾和利益调整,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4)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区长期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未来国债发行规模将逐步减少,争取国家投资难度加大,国内地区间竞争态势也将更加激烈,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区内融资渠道不宽,银行贷款难度大,资本市场利用水平低,与工业化阶段高投入的要求不适应。(5)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思想观念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相对滞后,民营经济的规模和影响较小。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仍不完善。临川是一个农业大区,粮食作物占主导地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一)发展思路我省“十一五规划”着力打造昌九工业走廊和环鄱阳湖经济圈,提出到2010年,昌九工业走廊要成为我省经济繁荣、工业发达、社会文明、文化昌盛、环境优美的区域经济板快,成为中部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外向型经济示范区。环鄱阳湖经济圈要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江南著名的优质农产品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中心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为此,临川区的总体发展思路是:1、积极跟进昌九工业走廊,融入环鄱阳湖经济圈,把临川区打造成南昌的后花园。发挥临川文化教育品牌和区位优势,大力改变临川的环境,使临川成为名副其实的休闲度假的宜居城市。2、优质特色产品供应基地。我区是一个农业比重大的区,有着发展农业的深厚基础和优越条件,拥有一批享有声誉的优质农产品。以普及高效农业为基础,建立高标准的示范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亮出临川特色,实施绿色有机农产品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3、紧紧握住工业化的主战略不放松。把“十一五”工业化实现突破的重点放在机械、纺织、化工、医药、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和抚北工业园区上,加快五大支柱产业聚集,培育产业集群,把我区建设成为赣东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依托抚州电厂、向莆铁路的开工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抚北工业园,提升工业园区的层次,把它建设成为临川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4、发挥临川文化教育的品牌优势。利用临川高中教育资源,打造全省并影响福建的优质高中教育高地。依托自然、人文景观,挖掘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亮出名人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努力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利用临川文化来增强临川人民的凝聚力,使之成为临川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充分利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重点建设中心城市,逐步实现人工建筑、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完全统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5、接轨长珠闽经济,使临川成为新兴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未来几年,在现有沪瑞高速、京福高速、昌厦高等级公路的基础上,还将有济南——广州、抚州——吉安高速和东(乡)乐(安)高等级公路,形成“四高二快”公路主通道。尤其是随着福建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建设,向莆铁路的修通以及大陆与台湾经贸交流日益密切,积极把握闽台发展的新动向,利用自身特有的区位优势,承接长珠闽的产业梯度转移,建设大型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基地,发挥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二)奋斗目标“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你追我赶、不进则退的态势,临川人必须振奋精神,通过加快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市场化、国际化,使自己“脱胎换骨”,登上一个更高更坚实的发展平台、关键领域,寻求重点突破。1、“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品位,使“十一五”规划成为一个既有前瞻性、指导性,又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成为今后五年的行动纲领,为未来临川经济的腾飞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2、奋斗目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178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3.5%,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200元。财政收入在200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翻,到2010年达4.24亿元,年均增长15%。2010年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期间的17.6:43.6:38.8调整到2010年的12.3:49.4:38.3。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约8%提高到2010年10%。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至1吨标煤以下,实现能耗率降低5%的目标。————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实际利用国外境外资金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5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