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十二本纪:帝王的传记十表:大事记八书: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淮三十世家:侯王贵族之家的历史七十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项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重武轻文,有始无终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身高力大,才气过人会稽起义后,开始叱咤风云的生涯。最有气魄的一句话-----取而代之注:秦始皇耀武扬威四处巡游,刘邦看了羡慕,说:“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看了藐视,说:“彼可取而代也”。最果断的战略------先发制人注:项羽与叔叔项梁在选择灭秦时机时,提出“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战略,果断杀死秦将举兵起义。最能体现视死如归决心的一次战斗-----破釜沉舟注:与秦兵作战,“悉引兵渡河,皆沉舟,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以破秦军”。最有名的一把火----付之一炬楚霸王火烧阿房宫。最想显阔的典故------衣锦还乡注:灭秦后有人劝项羽都(建都)关中,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于是衣锦还乡了。有关项羽的成语故事最不能忍受的一次挨骂----沐猴而冠注:韩生建议项羽都(建都)关中,未被采纳。这个书呆子认为项羽目光太短浅,骂了一通湖北佬---“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指猕猴戴帽,徒具人形。比喻外表象人,实无人性。果然,项羽听了无法忍受,架起油锅把韩生烹了。最难逾越的界限-----鸿沟注:鸿沟,即现在的贾鲁河,在河南中牟县。楚、汉曾划鸿沟为界。最得意时犯下的错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注:项羽封刘邦为汉王,把刘邦封锁到巴、蜀偏僻之地,又见刘邦烧了栈道,以为天下太平了,没想到刘邦烧了栈道,还能“暗渡陈仓”。有关项羽的成语故事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一以当十,勇冠诸侯。巨鹿之战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埋下祸根分封诸侯,放弃关中,东归彭城“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楚汉之争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至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联兵56万。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荣阳,刘邦逃离。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合诸侯兵追项羽,大败。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时代背景•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在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为项羽所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悲愤激昂地唱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走不脱。骓马走不脱啊将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跟着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思考:项羽为何会流泪?•在巨鹿之战中,司马迁这样写诸侯:•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敢:害怕。•项羽作为一名曾经号令天下的霸王,现在却四面楚歌、穷途末路,他所心痛的绝不只是女人和宝马,更有自己的英名、霸业还有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江东子弟。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最爱:江山、美人、霸业、英名等,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沉重复杂的。此时最能表现项羽这种复杂心境的一个动词是什么?最能烘托当时悲凉气氛的动词是哪一个?“泣”,极其传神地表现项羽内心难言的情感。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西楚霸王?“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渲染出英雄末路的悲凉。随从将士的“泣”,写尽了他们心中的不忍,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请用四个字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垓下之围•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于是项羽就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思考:田父为什么要骗他?•1、坑卒•《史记》中记载了一段项羽攻打襄城的情形:“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还报项梁。”•2、屠城•城无遗类•3、杀义帝•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阻挡我的人都要被我攻破,我进攻的人都要臣服,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部署战术•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项羽反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请生翻译,判断句式),你们能体会此时项羽的心理吗?•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自信,虽知失败已是定局但仍然自负勇力。他到此刻仍不明白失败的真正原因,认为一切是天命的安排,认输不服气。项羽说“为诸君快战”,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快战”而不是“决战”?•痛快、畅快,《琵琶行》中即有“快弹数曲”的用法。•项羽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痛快淋漓地展示自己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是落幕前最后的演出。决战则带有鱼死网破最后的挣扎的味道,项羽的快意自负荡然无存。你认为项羽的这场快战有价值吗?为什么?•有价值,可以展现项羽的神威,以及项羽一向自负神勇,“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迷信个人能力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现项羽勇猛无敌的形象和印证“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说法,显示项羽迷信个人能力,不能自省失败的原因。请用四个字概括第二段的内容•东城快战出现生机•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以渡。”•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于是项羽大声呼喝骑马冲下,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笑对死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项羽笑道:“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宝马赠亭长•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头颅献故人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何理解项羽的这一“笑”?•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临死反而笑了,不是强自矜持的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这一笑足以表明项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也只有将成败生死置之度外才能笑得出来!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无颜见江东父老,面临一线生机,不愿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死。表现他知耻重义的性格。“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表现项羽的什么性格?•对自己的死毫不在意,却不忍爱马被杀,赠给亭长,表现其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若非吾故人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慷慨赠头,出人意表。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取赏,项羽却吾为若德,蝼蚁之微,泰山之高,两相对比,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