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着力扩大内需,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外需动力弱,消费贡献少,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发展阶段,应着力扩大投资增幅,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旅游经济强市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第一节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抓住全球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我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机遇,扩大投资需求,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着重围绕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城市建设、农业农村、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重点,引导投资进一步积聚,保持投资合理快速增长,确保“十二五”期间投资占全省的比重超过人口占全省的比重。立足我市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对接国家、省投资方向,抓紧储备一批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进入国家和省级规划。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发挥财政投入资金的乘数效应。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广泛筹集资金,加强投资管理,强化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2第二节建立健全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双轮驱动转变。进一步增强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从源头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完善公共服务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加强商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贸企业、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特色商业街等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汽车、住房、旅游、文化、会展等新型消费业态,拓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新兴服务消费。围绕激活农村市场,继续实施和巩固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成果。加快农村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发展,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消费环境,建立适应农村发展、农民生活需要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发展传统商贸业、餐饮业、社区服务等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九江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家一3类口岸优势,构建起综合运输、口岸通关、信息网络、物流园区、政策环境等五大平台,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物流网络,建设九江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培植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快九江保税港区建设,加强口岸建设,提高九江“大通关”能力,初步形成集水运、公路、铁路、空港、管道于一体,以港口集装箱物流为中心,综合型物流和保税物流相配套的现代物流框架。充分利用九江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城西港区上港码头和上港物流园区为龙头,通过管理、资本和技术输出,培育集装箱物流市场,强化集货网络,聚集腹地货源,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京九沿线,并辐射全国,全力把我市打造成为连接长三角、辐射鄂、皖、湘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力争五年内九江港货物年吞吐量超过30万标箱,全市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1亿吨。加快发展金融业,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优化金融交易环境,形成金融机构多元、金融产品多样、存贷结构合理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吸引各大银行入驻我市,完善“政银企”合作对接平台,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小额信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九江银行等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允许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市本级4投融资平台,规范融资平台运作管理,防范金融风险。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发展养老、医疗保险,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建立国家支持的农业和巨灾再保险体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有序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和信用担保等中介服务,加快培育有较大潜力的战略策划、经纪代理、投资顾问、形象设计等专业服务。第四节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围绕把九江建成长江中下游旅游休闲中心城市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文化胜地的总体定位,着力打造以庐山为龙头的鄱阳湖生态旅游区,凸出“山江湖城(即庐山、浔阳、共青城、长江、庐山西海、鄱阳湖)”六大特色旅游名片。经过五年的发展,全面提升九江旅游产业实力和整体形象,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实现由旅游经济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跃升。力争“十二五”时期,全市接待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以九江为城市旅游目的地、以大庐山为区域旅游中心、市县联动的文化旅游发展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积极推进庐山市申报工作,构建以庐山为龙头的大旅游格局。加大鄱阳湖旅游资源开发,着力构建庐山风光、浔阳古城、庐山西海、星子温泉、鄱湖览胜、共青城高尔夫等景区5景点交相辉映的大旅游经济圈。紧紧围绕“庐山天下恋,九江诗画游”主题,推动九江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以重点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为载体,实行全市旅游统一宣传与促销,巩固现有客源市场,积极拓展新的客源市场。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景区管理、经营机制,优化旅游投融资环境,拓宽旅游产业融资渠道,积极推进庐山旅游整体上市工作和庐山居民部分下迁工程。专栏10: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四大旅游板块工程:以庐山西海投资120亿元旅游开发等项目为支撑的运动养生板块、以共青投资204亿元奥特莱斯等项目为支撑的旅游商贸板块、以庐山投资15亿元白鹿洞书院等项目为支撑的国学文化板块、以九江县投资30亿元赛城湖大千世界游乐项目为支撑的游乐休闲板块。庐山西海中美关系研讨会常年会址建设项目:一期主要建设会议产业核心区、国际生态住宅、休闲健身运动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等,总投资150亿元,计划2025年建成。九江保税港区:规划总面积6.68平方公里,第一期建设1.45平方公里,总投资55亿元,计划2021年建成。庐山西海国际休闲欢乐世界项目:主要包括西海盐湖、西海欢乐世界、西海海底世界、生态农业科技观光园等,总投资40亿元,计划2015年建成。庐山西海旅游度假基地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景区配套公路、游步道建设项目、景区水上交通设施项目、游客集散中心项目、生态环保、供水、供电设施项目等,总投资39亿元,计划2025年建成。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项目:主要包括艺术中心、接待中心、艺术公园、艺术家创作园区、生态农业园区、运动休闲园区、配套项目等,总投资20亿元,计划2015年建成。星子东林大佛佛教文化游览区项目:主要包括大佛朝礼区、新东林寺、净土佛学院、隐逸文化区、安养区、比丘尼院、大德精舍区、功能为观光度假、法事、佛学研究等,规划面积3500亩,总投资10亿元。江西新雪域物流园:主要功能是物流配送、仓储,冷冻、冷饮食品、低温保鲜的快速消费品,总投资10亿元,计划2013年建成。九江综合物流园区:主要功能是货物集散、货物中转、货物配送、流通加工、货物仓储、物流信息服务、物流咨洵与培训、社会消费品应急物资储备、电子商务。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计划2012年全面完成。吉美特国际小商品城:占地523亩,新建商铺、展厅、停车场、物流配送设施,总投资12亿元,计划2011年建成。67第八章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深化各领域改革,破除影响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科技创新、人才强市、投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等为重点,整体推进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积极支持和鼓励广大科研机构、企业实体、技术人才开展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成效和水平。重点推进围绕本市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开展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奖励措施,奖励、保护、优待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全市科技经费总支出增长速度与GDP同步,力争到2015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5%。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强化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加强与国际国内顶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加强产学研成果转化。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创建一批共享水平高、辐射能力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检测平台、中介机构平台,适时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产业战略技术联盟、科技专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公司、园区创业服务中心等。到2015年,力8争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突破。专栏11:重点科技工程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核心是主攻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点围绕十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选择非金属材料、光伏产业等一批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形成一批技术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巩固星火有机硅、武宁节能灯等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果,争取共青数字生态城进入国家级行列。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具有九江优势和特色的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省级或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施室等,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组建一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科技产业园工程:依托江西星火有机硅高新技术产业园、共青中芬数字生态城等产业园,打造环鄱阳湖O型和沿长江、昌九T型低碳与循环经济的绿色科技产业园,在低碳技术及产业、生态技术及产业、民生科技以及高新技术方面,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科技人才、技术、项目三对接工程:建设产学研结合创新基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结合创新示范试点。科技进村入户惠民工程:整体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科技推广示范、科技品牌培育、科技合作组织培育和科技特派员培育“五大工程”,开展农村科技“110”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合作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示范大户这“六大行动”。第二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初步形成一批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人才队伍。大力加强卫生医药、旅游、现代物流、教育文化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双百·双千”人才工程、“赣鄱英才555工程”、青年俊才开发工程等人才工程,确保人才总量稳步增加,人才质量显著提9高,到201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8万人。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和人才流动渠道,完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选拔、人才流动和人才激励等制度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完善“九江市政府特殊津贴实施办法”,坚持实施“外流人才回归工程”,完善“人才绿卡”、“人才零门槛接收”等制度,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节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简化投资审批程序,降低门槛,鼓励外资、民资等各类资金参与各领域建设。完善投资备案制、核准制和审批制。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建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咨询评估论证制度,重大项目实行专家评议制度,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推进城市建设市场化,探索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建立民间投资增长长效机制,撬动更多渠道、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投向政府鼓励的项目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第四节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努力打造“对党负责,为民服务,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10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