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BNS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M51.202)的患者。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手术指征者。(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它严重畸形者。(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CT或腰椎MRI(也可在门诊完成)。(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分析。(4)心电图。(5)胸片(6)腹部B超。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八)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纠正不良体位、姿势;平卧硬板床休息,减少腰部不正当活动;带腰围保护,避免腰部外或劳损;加强锻炼,增强腰背肌力,维持脊柱平衡。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舒筋通络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固腰息痛肝肾亏虚证:滋补肝肾、强筋壮骨(2)辨证选择静滴药物2.针灸治疗:体针、小针刀、浮针、拔罐、热敏灸、穴位注射等。5.物理治疗:中药封包治疗、穴位敷贴、中医定向透药、中药硬膏热贴等。7.运动疗法:健脊八段锦、“五点式”、“三点式”、“飞燕式”等方法。8.其他疗法:推拿治疗,必要时西药脱水、止痛。(九)出院标准1.腰部及下肢痹痛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标准住院日:≤15天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第1天)年月日(第2-14天)年月日(出院日第15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下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完成入院记录初步诊断□初步拟定诊疗方案□密切观察基础疾病,必要时请专科会诊□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开具出院诊断书重点医嘱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饮食调摄□卧硬板床□普通针刺□电针□热敏灸□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滴药物□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硬膏热贴□穴位注射□推拿治疗□中药封包□拔罐疗法临时医嘱□血、尿、便常规□腰椎CT/MRI□生化检查□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对症治疗临时医嘱□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对症治疗□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对症治疗长期医嘱:□停止所有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介绍入院注意事项□执行诊疗护理措施□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常治疗□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功能指导训练□□协助办理出院手续□□送病人出院。□□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功能指导训练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