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的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研究的过程2研究的过程概念化研究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总结研究3一、概念化在每个研究的起步阶段,研究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想研究什么,即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是什么。最初的想法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研究者需要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逐渐缩小成为一个清晰具体的、可操作的研究问题,形成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的看法,这就是概念化的过程。为此,研究者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形成正式的研究问题和假设。4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研究可分为三种类型:1、探索性研究:《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以2008年网络事件为例》20112、描述性研究:《手机媒介传播形态及其使用现状的万人调查》3、解释性研究:《选秀活动中受众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一)研究目的5芙蓉姐姐6(二)研究问题1、研究领域(1)按照传播层级来划分: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7大众传播按照研究对象:Who……………………控制研究……传播者SaysWhat………………内容分析……讯息Inwhichchannel………媒介分析……媒介ToWhom………………受众分析……受众Withwhateffect………效果分析……情景8(2)按照研究主题:①社区传播②健康传播《中国健康传播研究:2009-2010从媒体舆论到医患沟通》③政治传播《政治传播学》邵培仁④公共关系研究《新媒体与公共关系研究》陈先红⑤社会发展与传播《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功能理论研究》9⑥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拉里·A·萨默瓦等⑦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学:结构与关系的象征性互动》⑧性别传播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⑨媒介经济学《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柯林等⑩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格雷10(3)按照传播渠道:视觉传播、网络传播、报纸研究、电视研究、电影研究、广告研究……112、研究问题首先要研究问题的来源(1)理论假设(2)实际生活(二)研究问题12卜卫女,1957年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媒介传播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3其次要研究问题的表述将研究领域缩小到具体研究问题的技巧14(1)参考其他文献:通常研究者可以①稍有改动、复制以前的研究计划②对以前研究里出乎意料的结论进行考察③以前研究的结尾处,作者都会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按照这些建议来进行自己的研究④将现有理论或解释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课题⑤挑战现有研究的结论⑥修补以前的研究缺陷⑦采用新方法研究以前的研究问题15(2)跟其他人讨论①听取那些在这个领域做出过贡献或者对这个领域非常熟悉的学者的意见。②听取那些在这个领域内给你想法不同的人的意见,并跟他们讨论可能的研究问题。16(3)选择特定情境①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网络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探索性研究——以2008年网络事件为例》②将研究领域聚焦到一个特定的社会或地理范围之内。《西部地区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调查——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③考虑特定人群是否跟研究领域有关,他们之间是否有差异。171、具体不等于微观化2、研究问题还应当能够被验证。3、对研究问题的表述必须清晰,所使用的语言没有歧义。常见的提问形式:①“现象(或变量)一跟现象(或变量)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②“现象(或变量)是什么?”对研究问题表述的要求:184、不能包含明确的价值判断,但可以有隐含的价值立场“大众媒体是否不应该再现歧视性的女性形象,应该增加非刻板成见的女性形象?”“大众媒体是否以一种多元化的方式再现了女性?”191、重要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2、开创性--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思路等3、可行性--主、客观限制评价研究问题的标准20“城市流动人口怎样使用媒体?”21这是个“好问题”吗?1、这真是你感兴趣的问题吗?2、问题是否太宽泛?3、这个问题能回答得了吗?4、数据分析可行性如何?5、问题有意义吗?科学相关性:给本领域提供了什么新知识?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吗?6、结论能推广吗?222010级学生作业《关于大学生阅读网络文学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影响大学生对人人网依赖度的因素研究》《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信任状况调查报告》《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研究》《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旅游决策的影响》《关于影响大学生手机报消费行为因素的研究》《在线口碑对黑龙江大学男、女学生消费意向影响差别的研究》23(三)文献综述(literaturereview)为了掌握关于研究课题和问题的研究现状而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的过程。24为什么要写作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科学研究的继承性决定的2、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科学研究的开放性决定的3、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251、文献资料的类别一手文献资料:研究者自己发布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以书籍形式发布的研究成果、会议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等。2627个人文集28读本29二手文献资料:他人或媒体转载、引用的科研成果。教科书、统计年鉴、大众媒体等。1、文献资料的类别302、如何查找文献①图书馆:G20\G21②网络: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311、直接法:直接利用检索工具①顺查法②倒查法③抽查法2、追溯法:利用“参考书目\文献”或“注解”3、综合法:倒查法+追溯法查找文献的方法:32有些研究者对纸质文献缺乏阅读兴趣需要我们克服两大障碍:1、不能以边缘的、浅层次文献资料收集遮蔽了对核心层次的文献运用;2、不能以电子和网络文献的阅读替代了纸质文献阅读。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0篇。其中学术期刊不少于5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33通过判断文献对于相关研究的重要性来进行合理的文献选择和取舍。1、根据文献的相似性来选择2、根据发表的时间来选择3、根据研究者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影响以及是不是权威来选择最重要、最经典、最接近、最新、最有价值选择文献的标准:341、每一项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2、该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设计、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3、该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它在讨论部分所提出的观点,所做的推论等;4、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如何进行文献阅读:351.3.2.1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一)基于消费心理的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从消费心理和价值层面研究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代表性研究有:澳门学者吴绍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和模式的研究,台湾学者许家铭对大学生消费决策型态与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大陆学者朱丽叶对大学生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倾向的研究……。以上研究的共同特征都是把研究重心放在消费者本身的消费决策的心理过程上,而产品只是参与研究的一个工具。(二)对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36(1)5W原则(2)经典性原则(3)“文献树”原则(4)“顶天立地”原则3、如何写作文献综述37写作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1、语言问题评价要具有公正客观的态度。避免使用个人口气和情绪化的语言。2、版权问题383、其他问题(1)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没以研究问题为主线将它们联系起来,没有体现针对性。(2)有选择性的进行文献评估,为了“创新性”而有意回避和忽略部分文献。(3)没有认真进行文献比较和分析,放弃“批判性”的学术权力,自然不能体现研究价值和学术贡献。39①全面:即与自己的研究主题相关的、最具价值的重要文献的结论都涉及了;②逻辑清晰:可以按照前人研究发表的时间顺序,或研究主题“从普遍到特殊”的顺序,或比较前人研究的相似和差异等来组织文献综述;③简洁:简明扼要地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并展现它们的不足之处,力争以最少的文字概括最大的信息量。4、文献综述的要求40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第几研究小组开题报告标题(某问题研究)1、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2、研究意义①重要性②开创性③可行性3、文献综述4、研究假设41(一)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1、分析单位(unitofanalysis):某个研究感兴趣的对象,它的属性构成了研究的主题和性质。分析单位范围广泛,可以是:①个人:“我国女新闻工作者现状和发展调查”②群体:“美剧迷和日剧迷的比较”③组织:“新媒体对我国媒体单位的影响”④社会产品:“媒体公信力调查”二、研究设计422、观察对象:被直接观察、分析、描述的变量。3、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的关系:(1)有时候,分析单位就是观察对象“某日报读者调查”——报纸的个体读者(2)有时候,分析单位与观察对象不同“我国城市家庭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单位:家庭观察对象:个人434、生态谬误(ecologicalfallacy):从对群体或组织的观察中得出了对个人分析单位的结论。5、简化论(reductionism):从对个人分析单位的观察中得出了关于群体或组织的结论。441、横向研究:描述观察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比较不同观察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差异的研究。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大多是横向研究。2、纵向研究:描述同一观察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以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城市受众接触广播电视形态的变迁:以杭州为例的一个纵向研究》(二)时间维度453、趋势研究:针对同一总体,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对在不同时间点上发生的变化的研究。《人民日报》(1980-1999)20年内容发展变化趋势研究4、代群研究:又称为同期群研究,指的是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在不同时间点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这些特定人群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在代群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所包含的个体可以不一样。465、固定样本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指对同一群人在不同时间点所发生的变化的研究。每次都使用同一个样本。长处在于能够分析个体层面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模式和过程,而前两种纵向研究都只能研究群体层面的变化。研究对象流失。47(三)研究方案当研究者实施研究时,需要一份详细的研究方案来指导具体的研究活动,其中包括:1、抽样的问题:①选择哪些个案做观察对象样本?②从哪里找到这些样本?③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④样本数是多少?⑤怎样保证抽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482、测量的问题:①观察对象的哪些属性特征需要被测量?②测量的依据是什么?③怎样保证测量是有效的?④怎样保证测量结果的可信度?3、伦理的问题491、研究假设未获得实证材料前,研究者要对所要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猜测”。研究问题往往是一个疑问句,而假设是一个陈述句。一个假设只能包含变量之间的一种关系避免双重禁止假设eg:“高收入男性比低收入女性更喜欢收看电视新闻节目”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要考虑研究假设和研究所涉及变量的因果关系50假设清楚地暗示了变量关系,因而能够指导研究过程。①无方向假设:不涉及变量间关系的变化方向Eg:“性别影响了收看电视的时间”②单向假设:猜测变量间关系的变化方向Eg:“女性比男性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更长”研究者更欢迎51有时,针对一个研究问题,研究者可以设计互相反驳、相互矛盾的一组假设来进行检验。Eg:假设一:个人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间越短,则表现出更多攻击性行为;假设二:个人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间越长,则表现出更多攻击性行为;假设三:个人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间不变,则表现出更多攻击性行为;假设四:个人看暴力电视节目时间越短,则表现出更少攻击性行为。52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的逻辑图示:研究设计一:A→B1,B2,B3B1,B2,B3都为真(且相似)则A可能成立研究设计二:A→B1,B2,B3B1,B2,B3都为真(且不同)则A更有可能成立研究设计三:A和C是相互对立的假设A→B,C→非B,B真则A非常有可能成立,C假53两个变量X、Y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需要同时满足如下条件:(1)X和Y是同一时空条件下出现的变量;(2)X和Y之间存在着相关;(3)X在时间上先于Y出现;(4)X和Y之间的相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