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目录123456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小学的组织与运行教育学基础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小学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学传统教育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定义: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教育的任务:打好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古代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近现代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癸卯学制》系统构建了以小中大学堂为主干教育体系。小学入义务教育范畴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当代1986年《义务教育法》: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小学教育的特点基本特点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小学是儿童智力发展,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特殊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身心发展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刚入学儿童感知觉处较低水平,随年龄增长和教学中的强化训练,逐步发展提高。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记忆的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小学教育的特点特殊特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感知觉发展观察事物时,注意新鲜感兴趣的,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质认识需过程。记忆和注意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无意向有意识记发展;具象向抽象记忆发展思维的发展从具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年级:具象思维居多,高年级:抽象逻辑思维居多。思维形式转折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等品质较差。想象的发展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个体发展的基础,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小学教师的特点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示范性:杨雄《法言•学行》中言:“师者,人之模范。”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系统性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教师的知识修养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教师的心理素养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学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管理体制是领导管理学校的根本制度,支配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内部机制的核心和灵魂。校长负责制---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学校的运行机制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第二节小学的组织与运行职能部门校办教务处总务处政教处教研室年级组最早将教和育结合的是孟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的概念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性质本质属性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这教育者、受教育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教育性质目的、内容不同,每个时期教育都有自己特点。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其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有相独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的作用。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作用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教育作用性质正向功能负向功能功能呈现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生物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动物界也有教育活动,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神话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劳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心理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美心理学家孟禄教育的起源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教育与原始宗教仪式有着紧密联系。教育内容:以生活经验为主,内容贫乏;教育手段: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等;教育权力平等,男女教育有别在于分工;教育水平低,无专门人员、机构场所及组织形式;古代社会奴隶社会中国专门的施教机构产生,如我国夏、商、西周“庠”“序”“校西方古希腊:雅典(显著特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和斯巴达(显著特点:军事教育)古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所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宗教教育盛行古埃及:设置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封建社会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发展,百家争鸣,其中儒墨为显学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隋唐:科举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的发展近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新特点终生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宗教性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的发展---萌芽阶段中国《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西方苏格拉底:教学方法:产婆术(包含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三歩)。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或翻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的发展---创立阶段中国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西方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卢梭:法国思想家,代表作《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著名的一句话:“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康德: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首次进入大学课堂。裴斯泰诺齐:《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的》。其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1806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的发展---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总结前苏联20世纪2,30年代教育正反方面的经验,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杨贤江:《新编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我国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编写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赞科夫:《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法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布罗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信息革命:高等教育大众化第一次工业革命: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即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着教育的一切。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对教育制约作用表现在: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文化关系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包括

1 / 4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