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作者:刘畅学校:天津电大渤海工作站专业:行政管理专科学号:1012001406585指导老师:赵雪玲2011年10月目录内容摘要---------------------------------1页正文一、管理学的主要内容--------------------2~4页二、管理学基础理论联系实际--------------4~7页三、学习体会-----------------------------7页参考文献---------------------------------8页内容摘要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它一般有5个主要特点,是一般研究各种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掌握管理学,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还主要讲述了对管理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具体的总结。本书主要有十四章内容1《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一、管理学的主要内容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本书主要讲述了十四章的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部环境的约束下,为了有效的利用组织资源,进而实现组织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率,是泰罗创建此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法约尔著有《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誉为“经营管理理论之父”,以及霍桑试验,行为科学理论的三个层次:个体、团体和组织行为,管理过程学派是把管理学说与职能人联系起来。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任何一2项管理活动都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第五章、预测,主要讲述了预测的含义和类型以及程序和方法。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第七章、组织概述,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八章、组织结构,讲述了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一般由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第九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让适当的人坐在适合他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用处。第十章、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任何一个组织都离不开领导,领带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的集中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与组织具有同样的含义。第十一章、激励的概述和理论,以及激励的手段和方法。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3神激励。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人的集合,对组织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也就是通过人而进行的管理。人类的行为都是由于某种需要而引起的。因需要而产生动机,进而引发了行为,需要得到满足,又产生新的需要……周而复始,这就是简单的激励过程。第十二章、控制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其含义原则和基础过程。其作用是保证计划目标完成、提示组织效率,推动创新。它需要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下属积极参与,适当授权于人并各司其职。起特点是有自身的目的性,环境适应性质和反馈功能。第十三章、控制技术和方法,主要阐述了质量控制、预算控制、成本控制。第十四章、协调,讲述了协调的含义、原则、作用。冲突的协调和沟通。冲突的方法主要有:回避、强制解决、妥协、树立更高目标、合作。信息沟通的方式主要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二.管理学基础理论联系实际(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对于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不同层次,生理需要(比如对食物,水,住房,穿衣等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比如一个有保证,有秩序的工作环境)归属需要(比如交往、爱情、友情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比如得到尊重,充分施展自我能力等)。其中前两个属于基本需要,后三个属于高等需要。满足需要是人类本性之一,明确目标以后,就立4即会转化为动机,从而去追求。所以需要是人的行为之源,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原动力,也是激励产生的依据。(2)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理论,由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他相信,个人与其工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而个人对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任务的成功与否,他们调查这样一个问题“人们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他让人们详细描述自己感到工作中特别好和特别差的情境,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归档并制成图,他的观点认为,导致工作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是相对独立的,而且截然不同。因此管理者努力清除不满意因素,激励他们,即这种因素有内在的奖赏性。(3)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论,认为人除了胜利需要外,还有三种需要,权力需要:这影响、控制别人的愿望。社交需要:相互交往,获得友情,成就需要,对挑战性工作和事业成就需要,其中不同的人对三种需要先后次序和重视程度不同,一个组织拥有高成就需要的人越多,成功希望越大。其特征是事业心强,独立,敢于承担责任,视成就重于金钱,可通过教育,培养造就有成就需要的人。许多企业组织设计和结构,存在岗位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不但导致效率下降还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致使人才外流危机,值得企业重视。除了以利益驱动作为调节杠杆外,事实上在企业效率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建立员工之间的信任感,对于员工的绩效给与进一步5的认同,大多数中小企业与人员关系结构的问题上,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人员的生活工作、住房及家属问题更是关心不足,缺少沟通,在人是激励上要制定目标及奖励制度,建立业绩奖金标准及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但不显得生硬和亲情不足。如果企业建立透明,公正,信任的隶属关系,包括兑现引进人才中的承诺,科学地进行绩效考核,满足人才的认可感,尊重感,成就感。这些权变的措施或许比多发点奖金更得博取人心。有一名学历、各方面综合素质很高的人,经过层层筛选进入一家企业,经过一段工作,对企业的各种生产,销售现状了如指掌,同时对整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有良好的预测和判断能力,但是良好的业务素质并没有在工作中充分施展,平时只完成一些领导交给的日程。通过了解才知道,在招聘来时,企业许下了许多承诺,而没有兑现,因此工作上大打折扣,大大打击了工作积极性。上面这个例子充分说明,承诺的兑现是一种激励,这种激励在人员的工作中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人员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会出现消极情绪,以致影响工作效率。企业没有兑现激励承诺,使人才浪费,企业的根本问题在于企业对人的需要和标准的确定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大多数企业会犯这样的毛病,即对人员的需求分析不足,没有给他们相应的岗位使其发挥能力,造成生产率下降,满意度下降,企业对人员的需要分析不具体,往往按照领导的喜好调配岗位,6缺乏科学的指导与分析。三、学习体会管理是当今企业的命脉,科学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它是一门各单位、部门乃至个人应知应会的理论。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管理的重要性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充分体现。在企业的运营中,管理是保障其是否稳步向前发展的必要手段。所以管理上要讲究手法,技巧和艺术,要形成一种管理文化,在正确有效的组织管理下,考虑到各项因素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对待职员不能生硬的使用职权,不能教条地以政策做依据,而忽略人的情感因素。对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组织管理,要因势利导,因时利导,耐心细致,层层渗透,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通过学习管理学理论,结合实际中的各种情况,我感到充分运用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学会了使用各种技巧以博得员工的信任,使其在工作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企业获取更大的利益,使人员的生活得到更多的改善和保证。7参考文献1.王绪君:《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版。2.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版。3.赫茨伯格,《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4.王肖婧、卢欢,《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管理学家》杂志社2009年03月思想史。5.王晓,《管理的艺术》,《读者杂志社》2009年08月上月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