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黑芝麻半斤、核桃仁半斤、阿胶2两、冰糖半斤、红枣1斤、料酒1斤。做法:1、黑芝麻洗净炒干炒香(有烤箱更好),入研磨机打碎;2、核桃仁、冰糖、红枣分别打碎,阿胶先砸碎后打碎;3、以上材料入盆中拌匀,加入料酒拌匀,盖上盖子。入大锅中隔水蒸;4、大火烧15分钟后,改小火再蒸两小时即可;5、冷却后放入洗干净、无水的大瓶内保存。核桃+芝麻+红枣+蜂蜜或黄酒:核桃仁半斤,黑芝麻2两,红枣半斤,核桃仁和黑芝麻可以放入粉碎机里碾碎,红枣去核切碎,将这三样放入大碗中搅均匀,再放入一饭勺的蜂蜜(夏天用蜂蜜,冬天用黄酒),3饭勺的水,因蜂蜜比较难搅均匀,所以先将蜂蜜和水在炉火上加热,蜂蜜化开了,趁热倒入碾碎的核桃仁、黑芝麻、红枣中,用筷子搅拌均匀,在大碗上要加上盖子,再放入大锅里去蒸,大火烧开后改小火4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给孩子吃一勺。核桃仁性温,有补气益清、润肠补肾、敛肺定喘、止咳化痰的功效,芝麻性平,有补血、明目、祛风、润肠、生津、补肝肾的功效,大枣性温,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补血的功效。这三样常用的补品合起来可以起到补血、补肾,调理脾胃、润肠的作用,再加上蜂蜜的补虚、润燥的作用,可以使此方补而不燥,冬季用黄酒可加强补肾、养血的功效。此方不但能治小儿久咳、支气管炎、哮喘,而且对小儿的便秘也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此方小儿可以长年食用,对增强孩子的体质效果很好,那些热衷于给孩子吃补品的家长不妨动手自己做。【材料】淮山10克,芡实10克,山楂6克,猪肚约200克。【做法】淮山、芡实、山楂、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同放大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煲2小时,用盐调味,即可食用。【功用】益气健脾开胃。适合于肺脾气虚、易患感冒、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的小儿调理身体。山药糯米粥:山药30克,糯米50克,文火煮成稠粥,每日1次。长期服用能达健脾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若以预防保健为主,一般每日一次,每次三至五行;若以治疗脾胃虚弱等疾病为主,则一般为每日一至二次,每次八至十行。最好是晨起或临睡前捏脊,避开饭后一小时内、宝宝哭闹或睡觉时。当有感冒、急性腹泻或脊柱部皮肤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时,亦不宜捏脊具体操作方法:操作时,家长依次进行捏、提、搓、推、捻、放、按、揉八个动作,称为捏脊八法。其中前六法为互相关联,连续不断的操作,后两法用以结束捏脊操作,起加强疗效的作用。手法是双手手握空拳,沿脊柱两旁,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从尾骶部开始向项枕部推移,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中医捏脊的动作要领如下: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中医捏脊应注意以下几点:1、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2、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3、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同年龄捏脊方法不同。1至3岁自三遍每捏三提一,反复6遍;3至6岁自二遍每捏三提一,反复6遍。自下而上单程为一遍。不同季节增加不同穴位。从立春时,在常规捏脊的基础上加揉按肝俞、肺俞,以平肝防感;立夏起在常规捏脊的基础上加揉按心俞、小肠俞,以清心去火;立秋时在常规捏脊的基础上加揉按肺俞、大肠俞,以清肺止泻;立冬起在常规捏脊的基础上加揉按肾俞、膀胱俞,以补肾固阳。不同体质加揉不同穴位。痰湿质,在常规捏脊操作的同时加三焦俞、脾俞以健脾化痰;内热质,加肝俞、心俞、大椎以清热;气虚质,加脾俞以健脾益气;气阴两虚质,加脾俞、肝俞以益气养阴。小儿脾胃虚弱的补养中医认为可以从饮食来改善脾胃虚弱的问题,中医食疗方有:1.红枣小米粥:取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2.莲子山药粥:取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3.沙参麦冬扁豆粥: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小儿今天自制了点儿八珍糕,味道还行。大米用了四种:黑米、糙米、粳米、糯米。和党参山药白扁豆芡实薏仁莲子等一起打粉后装在一个浅碟子里面,调成软软的米糊,蒸20分钟后就成了软软的米糕,冷却后切成小块,味道还不错。这一碟用的分量合起来大概是100克左右。以下摘自罗大伦《阴阳一调百病消》:八珍糕是过去皇帝们常用的食疗方。我曾研究过清宫医案,发现乾隆皇帝经常吃一种糕点,几乎常年不断,有时这种糕点快没了,乾隆皇帝还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不要耽误了自己吃。后来,慈禧太后也是这样,非常喜欢这种糕点。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糕点呢?皇帝们如此喜爱。原来,这种糕点由八种东西组成,它们分别是党参(或者人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这些东西大多是药食同源之品,它们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调理脾胃的神药,有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来看一看,党参是补中益气的良药,常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证。《本草从新》中说:“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意思就是,党参最大的作用是调补中气,一个人如果脾胃虚弱,就可以用党参来补。党参性平,它是这个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用以滋补脾际,但我们用的量不大,一般是三十克左右。白术是中医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能。白术的特点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术是守成有的高手。如果我们将党参比作开国之君,它的作用是开疆拓土,那么,白术就是守成的大臣,国君把脾胃的阵地给攻占下来后,白术就可以守住。在八珍糕里面,白术和党参协同作战,共同滋补脾阳,它们是这个方子里面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白术我一般也是用三十克。茯苓是祛湿的药物,具有补脾的作用,但茯苓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八珍糕里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们调整气机,有升有降。这个茯苓就是先降后升,它在降水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我们可以把脾气比作一个气球,如果气球下面吊着一桶水,这个气球就没有办法升空,如果我们把水给倒掉,那么,气球就会飞向天空。茯苓就是这样,它通过祛湿来提升脾阳。在这个八珍糕里面,茯苓作为一个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务是推动脾气向上走。我一般用到五十克左右。薏苡仁是一种食物,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这味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中医在治疗肺痈、肠痈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薏苡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薏苡仁祛湿,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这两味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会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而这个薏苡仁正是祛湿最好的东西。那么,如何来用薏苡仁?我一般看患者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薏苡仁的量就用得多,会用到一百克左右;如果舌苔薄,用五十克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莲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作用;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作用;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又具有收涩的作用。一般我们在使用滋补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地吸收,而这三味药的应用,就使得滋补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收涩住。一般这三味药的用量都是五十克。最后是白扁豆,白扁豆归脾、胃二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作用,一般我们用它来治疗暑湿导致的腹泻。白扁豆通常用三十克,如果服用者平时大便干燥,就不需要用白扁豆来收敛止泻了,我一般会去掉白扁豆,用杏仁五十克来替代,因为杏仁有开肺气通大肠的作用。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绝妙之处难以尽述。八珍糕的做法是,先把这些药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然后和药末混合,按照我们前面写的药量,大米和糯米的重量分别是二百克,然后把这些米粉和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点白糖,然后放在笼屉内蒸,蒸熟了以后切成糕,烘干,以便于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药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状,然后喝下去。现在还有八珍糕的成品,如果大家能够买到也是不错的。粟米山药糊组成:粟米100克,山药100克,白糖适量。用法:将粟米、山药用小火炒至焦黄,研为细粉,每次取30克,加水200毫升,煮熬成糊,加白糖调匀即可。适用人群:脾胃虚弱,腹泻便溏的患者。【八珍粉配方】党参15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山药30克、白扁豆30克、苡米30克、芡实15克、莲子肉30克、生山楂15克、炒麦芽15克。把这些药材让中药店代为粉碎研成末,自己回家再用细密的筛子过滤一遍。葱豉汤的具体做法:他说:“凡用葱豉汤,舌有黄苔,无论润燥,均用。葱豉能消散胃滞也。如外感初时恶寒,后虽单发热,只要鼻塞身痛头痛,仍宜用之.....葱头带须一个,豆豉三十粒为最轻剂.....葱豉汤四季感寒鼻塞发热均可用之。”【原料】连须葱白淡豆豉黄酒【制作】将葱白、淡豆豉、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最后加入白糖。(白糖既可补中气又能使此汤口感较好)【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功效】解表和中。【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葱通阳而发汗,豉升散而发汗,邪初在表,宜先服此以解散之。这个是四豆汤的做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书不知何故,很多执业中医师都未曾读过。书的作者彭子益先生明确指出:“疹子原因与温病同,皆木气疏泄,冲开肺金,相火逆腾,中下大虚之病。大人温病以汗解,小儿温病以疹解。汗乃血所化,疹乃血所成。木气疏泄,故疹为红色。木气疏泄,分疏泄正常与疏泄不及两证。正常宜养,不及宜补。”木气疏泄的表现是发高烧、眼中含泪。他还指出“凡疹病只要不发生内伤吐泻恶证,不必食药,静养七日,自然即愈。”“一用凉药,相火消灭,即至不救。”他给出的治疗方案如下:疏泄正常的证状:发高烧、面色充足、小便清利、大便不泻、疹出成粒、色红粒饱、膝以下都有疹。冬天寒冷并且没有出现打雷的地方,小儿多是此证。方剂:方用四豆饮煎服。只要发热,不论疹点已出未出,始终只用此方。四豆饮组方:黄豆20粒,黑豆、绿豆、白饭豆各15粒煎服。(白饭豆也叫白芸豆)方议:黄豆黑豆养中养木,兼降胆经补津液。绿豆养中养木,兼清肺热。饭豆养中养木利水。(有个河北廊坊的的网友千里迢迢地带着孩子到北京友谊医院看病,专家却告诉她四豆饮会上火。真是无稽之谈!)煮食方法:四种豆子都是生用,可以先泡泡,再多放水煎到稀烂。取浓汤温服。随煎随服,不可放凉或隔夜服。白饭豆是利水的,尿量多的小儿,不用加白饭豆;如果服四豆饮后尿量增多,也要去掉白饭豆。疏泄不及证状:发热不盛、面色痿弱、昏迷不醒、疹出不红、或不成粒、或疹出成片、或一出即回、或疹闷难出、小便短少,若加吐泻脉迟肢冷,极易死亡。请注意小便短少为要证。冬天鸣雷,或冬至起雾的地方、身体阳虚的小儿易得此症。方剂:在四豆饮中,加入巴戟天2g。只要小便数量增多,就是好转的迹象。{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归肾,肝经。补肾助阳,祛风除湿,强筋健骨。彭子益还推荐了一个很好吃的食物:葡萄干。葡萄干能温补肝肾,性极和平。出疹时每日服一钱(3克左右),最保平安,七日痊愈。本草纲目载,葡萄北方以之补肾,南方以之稀痘。预防也可服用。在流行期可坚持每天服用。在出疹前后出现咳嗽的小儿,即使不发热,均可服用白菜心黄豆水:取黄豆五六十粒煮烂后加入大白菜心(买不到可用娃娃菜代替)煮熟即可。“此为一切药所不能及,养金养木平热息风兼养中气”“日日服之,平安之至。疹病盛行之时,日服一剂,亦可预防。”饮食禁忌:疹出之后,不可食白木耳、鱼肝油、鸡蛋、牛奶、燕窝、鱼翅、虾米、鲤鱼、咸鱼、鸡、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