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第二节:军事工业60、70年代,以“自强”为主,即适应战争和军事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70、80年在“求强”活动的同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民用企业。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潘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开始的。真正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从1865年曾国潘、李鸿章在丁日昌的积极倡导下,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军事企业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汉阳兵工厂(湖北汉阳,张之洞)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西安机器局(西安,左宗棠)一、工厂(一)江南制造总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1、产生与发展1865年,李鸿章购美商旗记铁厂,与原来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所炮局合并,成立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该剧由虹口迁至上海城南高昌庙,扩大规模。1996年改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船炮厂2、主要产品1.枪支2.大炮3.弹药4.钢铁5.造船3、创办经费包括购厂、购地建厂、新津和购买物料以及购买及其采购机器费用在内,共54.3万两其后早期主要经费来自于淮军的军费,每月约1万两。在经费方面得到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不论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都是国内最大的兵工厂。(二)金陵制造局李鸿章创办,将苏州穿炮局迁到南京加以扩充,后改为金陵制造局。经费由淮军军饷调拨,每年5万两。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大部分供应淮军及北洋三省。生产器物(三)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是当时最大的船舶修造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武器装备。1864年,制成一艘小轮船1866年,筹建船厂。“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开铁厂和船厂,设立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前堂学法文,培养造船人才;后堂学英文,培养驾驶人才。法国人撤退后,厂务和技术由由学堂学生接经费生产技术有所提高,造成铁甲船、复合机等。后期因经费短缺,生产困难“万年青”号(四)天津机器局1867年,由崇厚经营,是清朝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且是北方最大的个兵工厂,又称天津机器局、北洋机器局。建立之初,专任英人密妥士总管局务。1870年冬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调沈保靖总理局务。经整顿扩充,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最初建在城东贾家沽,称东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后在城南海光寺设立分厂,称西局,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天津机器制造局得常年经费由天津、烟台两海关拨用“四成洋税”,每年约三十余万两。生产器物主要供淮军使用1870年,李鸿章接办该局,撤妥士,调沈保靖总理该局事务,津海道陈钦兼任会办。东局(五)湖北枪炮厂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开办。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图谋自强,萌发了兴建新式枪炮厂的思想,1888年向德国商购机器,拟在广州石门建厂。张之洞改任湖广总督,他又以湖北地理位置适中,水陆交通和煤铁方便为由,奏请将枪炮厂移设湖北汉阳大别山(今龟山)北麓1890年4月7日清廷准奏,定名为湖北枪炮厂。1891年购地建厂,1893年初步建成后因火灾被焚,甲午战争后得以修复。生产受影响二、军事工业的特点都采用机器生产,但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军事工业普遍实行雇佣劳动,根据技术高低定工资,对工人实行军事工管理,工人仍受剥削生产器物主要供应在新军建设中,并不投放市场完全属于官办性质,其经费主要来源是海关关税,军饷和厘金,经费需求巨大洋务派只注意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学习相匹配的先进制度,从而导致洋务运动失败三、军事工业一直无法改变三个弱点第一,是对外国的极大依赖性(技术、人才)第二,洋务运动采用“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无法改变封建衙门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产品不投放市场、积极性、经费不足、不能技术突破和创新)第三,各省大员赶办洋务的潮流,争相兴办军工,导致了多、杂、滥的严重后果(重复建设,浪费)四、洋务运动的性质是由官办的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所有局厂都不是经营的企业,二是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机构,存在封建官僚衙门的一套官场恶习(经费、人才、产品投放方向、主持者)论文《清政府所办近代军事工业的性质问题》黄奕峰五、评价洋务派军事工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产业技术革命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场运动增强了清军的战斗力和抵抗外国侵略的能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进程到清末新政建立真正意义属于国家的近代化军队洋务派的活动,终究给资本主义近代工在中国出现,造成了一些客观条件和可能在文化观念意识上,洋务思潮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价值观念、建立了“以工商立国”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在社会经济方面,洋务派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先进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领域推进了现代化运动但是不计后果的投入和封闭性,最终使其丧失了竞争力,不能获得成功。总之,洋务运动处于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它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消极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