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教育专业(师范)普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㈠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在中等学校进行物理教学、科研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㈡专业培养要求与规格1.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2)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素养;(3)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能力;(4)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物理学教学的基本能力;(5)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教学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6)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中英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2.专业培养规格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物理实验方法,接受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从事物理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二、毕业生就业范围与岗位㈠就业范围1.中、小学等教学单位2.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㈡主要工作岗位1.中学物理(或科学)教师或教学辅助人员、小学科学课程教师2.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相关管理岗位三、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3年。对象:应、历届高中毕业生。—2—四、能力分解及课程:模块名称单项能力单项能力要素课程名称通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识现代中国国情,适应社会。马哲、邓论与三个代表、形势与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合作交流、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团结奉献。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多项运动技能,体能达到国家标准。体育科学文化素质初步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常用软件和一门语言,能解决专业中所涉及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问题。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言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英语掌握公共艺术教育、科学基础相关知识。公共艺术教育、科学基础学科素质专业基本能力初步掌握学习物理专业必备的高等数学知识和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数学素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专业核心能力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掌握普通物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普通物理实验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了解电工应用的基本技术。电工技术及实验掌握电子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了解电工应用技术。了解电子应用技术。电子技术及实验初步掌握近代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物理学发展的趋势。近代物理学相关职业能力初步掌握通讯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程控数字交换、数字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教育素质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技能掌握口语表达、板书和课程件设计的基本知识。普通话、书法、教育技术核心技能掌握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中物理教学法、教育测量与评估、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践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方法转化为教学行为,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教学见实与实习教学设计—3—五、课程结构与安排㈠课程结构比例课程类别计划学时所占比重(%)通识课程63327.5学科课程必修课程86037.345.1选修课程1807.8教育课程教育理论2321014.4教育技能1024.4实践课程3001313合计2307100㈡教学活动安排学年学期课程学时数类别一二三123456通识课程10886学科课程必修课程1217997选修课程461414教育课程32365实践课程10周合计252724272614—4—六、课程进程表(教学时间计划表)课程结构课程学时及分配各学期周学时考核方式代码名称总学时讲授实验实践123456考试考查181818181818通识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5136152√毛泽东思想概论5136152√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136152√形势与政策(30)每学期6学时√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36362√体育727222√大学英语2162163423√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108545433√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36)每学期6学时公共艺术教育24242√人文科学基础(理科)24242√自然科学基础(文科)通识必修课程小计633534544510886学科课程高等数学16254线性代数543力学724热学543电磁学724光学543原子物理学543普通物理实验1443333电工技术及实验683电子技术及实验724近代物理学544专业必修课小计8601217997专业选修课(11门)小计180461414学科课程小计1040121713152114教育课程教育学(教育概论、班队活动指导)5442123√课程与教学论42423基础心理学36362√普通话30302√书法18181√现代教育技术(课件)4020203√初中物理教学法54543√教学研究方法30302√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研究专题(学科)30每学期2个专题讲座√教育类课程小计334302201232365—5—实践课程教育见习与实习6周6周√“两课”社会实践2周教学研究与调查4周4周√实践课程小计300合计252724272614附:专业选修课课程结构课程学时及分配各学期周学时考核方式代码名称总学时讲授实验实践123456考试考查181818181818限定选修课程理论力学724√初中物理实验363√VB724√非限定选修课程中学物理与现代物理363√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估363√高频电子技术724√电子测量技术543√程控数字交换544√数字通信543√计算机网络技术544√微机原理及应用543√小计461414说明:课程进程表中学时数用“()”括起的课程和非限定选修课程,其学时不计入总学时,表中纵栏“实践”均安排在课余时间或假期完成。七、课程要求与说明㈠实践课程要求(教学安排与要求)1、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通过该教育实践环节熟悉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2、“两课”社会实践……3、教学研究与调查安排在第6学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㈡主干课程说明1、力学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用高等数学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一般力学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动量、功和能、万有引力、刚体力学、物体的弹性、振动和波动以及流体力学等。本课程以高等数学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普通物理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参考书:漆安慎、杜禅英等编,《力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6—顾建中编,《李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R.瑞斯尼克、D.哈里德著,《物理学》第一卷,第一册,第二册,科学出版社,1979年2、电磁学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及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具有分析处理与讲授中学物理课程中电磁学部分的能力;了解电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及电磁学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稳恒电流和电路、静磁场、磁介质、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交流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力学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和有关电磁场理论等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参考书;(1)赵凯华、陈熙谋等,《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二版。(2)梁灿彬、秦光戍、梁竹键,《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热学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基础,以及相变等知识,初步认识物质热运动形态的特点、规律和研究方法,特别是使学生正确理解统计规律的涵义,了解统计物理的研究方法,并通过热学规律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气体定律和气体分子运动论基本方程、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规律、气体的输运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液体和固体、相变等。本课程以高等数学、力学为基础,是学习原子物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参考书;(1)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等编,《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2)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包科达,《热物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秦允豪,《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光学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掌握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认识光的电磁本质,了解光的量子本性的主要实验证据,初步了解激光产生的原理、特性和激光器,略知现代光学的新成就及发展趋势。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光的量子性、现代光学简介等。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电磁学为基础,是学习原子物理学等课程的基础。参考书;(1)姚启均编,《光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张三慧等编,大学基础物理学(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3)赵凯华、钟锡华等编,《光学》(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7—(4)母国光、战元令等编,《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5、原子物理学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原子的结构、性质和有关问题,是物质微观结构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原子核与基本粒子的结构和某些运动规律,并解释它们的表观性质,使学生具有分析、处理与讲授中学原子物理内容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原子结构及初期量子理论、量子力学对氢原子的描述、多电子原子、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简介。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电磁学、光学等课程为基础,是学习近代物理学和有关课程的基础。教材及参考书:(1)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原子物理学》褚圣麟,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3)Physics,V2,5thed.,R.Resnick,D.Halliday,&K.S.Krane,JohnWiley&Sons(Asia),20016、电工技术及实验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线性网络和三相交流电的计算方法,掌握常用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使用知识,能胜任中学有关电工知识的教学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线性网络的计算方法、三相交流电、电工测量仪表、变压器、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直流电机、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安全用电。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电磁学等课程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的基础。参考书;(1)秦曾煌等编,《电工学》(第5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2)郭木森编,《电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7、电子技术及实验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电路估算,在理解分器件电路的基础上着重学习集成电路的结构、原理及使用;并通过实验掌握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测试方法,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调试及使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支流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正弦振荡器、无线电广播与接收机、脉冲与数字电路等。本课程以高等数学、电磁学、电工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是进一步学习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测量等课程的基础。教学参考书:(1)华中工学院电子教研室,《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等,1999年第四版;(2)童诗白等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3)阎石等编,《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