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区核查技术要求参照部下发的《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煤炭矿区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三个技术要求执行;如其与本次培训要求不一致处,以本次培训要求为准。二、本实施方案与云国土资储【2009】30号下发的实施方案(附件)不一致处,以本实施方案为准。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和温家宝总理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的指示精神,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8月10日下达了《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资源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决定组织启动“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专项,全面开展矿产资源领域的国情调查,随后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资源利用调查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要求加强调查工作的组织管理。云南省国土资源厅遵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于2007年10月9日下达了《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成立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资源利用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云国土资勘[2007]16号),成立了“云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资源利用调查领导小组”,并按照调查专项“统一组织、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和统一进度”的要求,设立“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一)涉及的矿种1、矿种选择原则(1)重要的大宗矿种;(2)矿产资源规划的重点矿种;(3)矿业秩序治理整顿的限制性矿种;1(4)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矿种。2、涉及的矿种按照全国总要求,结合我省矿产资源种类的重要程度及资源利用实际情况,确定对煤炭、铁、锰、铬、铜、铝土矿、铅、锌、镍、钨、锡、锑、钼、稀土、金、银、硫铁矿、磷、钾盐、重晶石、普通萤石、钛铁矿等22个矿种(类)进行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二)工作目标1、按全国总体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对我省煤炭、铁、锰、铬、铜、铝土矿、铅、锌、镍、钨、锡等22个矿种(类)的资源储量核查调查,摸清资源家底及其利用现状,并获取准确、翔实的各类保有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空间分布、占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对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做出科学论证。2、通过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占用情况和压覆情况的核查,理清保有资源储量与矿业权人的时空关系,查明未占用保有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了解各矿区产能建设的资源储量潜力。3、通过已探明未上表资源储量、未上表低(超低)品位资源储量、未上表分散小矿资源储量,查明我省事实上已经增加的各类资源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和空间分布情况。4、通过各矿山采选能力、矿产品产量、“三率”、采选技术、入选品位变化、成本构成和产品流向等要素调查,查明资源储量2利用状况,为资源储量变化与矿产品产量变化自恰机制的建立夯实基础。5、通过各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属性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的建设,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由一维属性数据管理,向二维半空间数据管理过渡,为资源储量二维半动态监督管理奠定基础。(三)主要任务1、按全国统一技术要求,完成我省22矿种大中型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和小型矿区资源储量调查,摸清资源家底及其利用现状,提交矿区核查调查报告。2、完成省内22矿种单矿种资源现状利用调查成果汇总,编制提交单矿种汇总报告;3、完成全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汇总综合,编制调查总报告;4、按照统一技术要求,建设完成省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及省级汇总成果数据库;5、按照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完成省资源储量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二、编制依据1.《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资源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2.《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资源利用调查组织管3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和〈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24号);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40号);5.《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国土资发【2008】27号);6.《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成立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资源利用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云国土资勘【2007】16号)。三、执行标准和文件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4.《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勘探规范》(GB/T12719—199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各矿种地质勘查规范:(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3)《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4)《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4(5)《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6)《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9)《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10)《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11)《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1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6.《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7.《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2004年第23号)。8.《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35号)。9.《关于做好矿产资源统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1号)。10.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6号)。11.关于印发《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10号)。12.《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513.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8号)。14.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86号)。15.关于印发《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矿业权评估准则--指导意见CMV13051-2007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确定》的公告(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公告2007年第1号)。16.关于印发《〈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40号)。17.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08号)。其他相关标准和文件如不与本技术要求冲突,也可以参照执行。四、调查原则及内容(一)调查原则与方式以采矿权为调查单元,以矿区为统计单元开展22矿种(类)的资源储量利用情况调查。云南省矿产地资源储量占用情况和储量核实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未占用的矿产地。第二类:全部或部分占用,近期进行了全部范围的储量核实6或近期提交地质勘查报告。其特点是采矿权范围与矿体的关系清楚,占用的资源储量清楚,数据库已做更新。第三类:全部或部分占用,未进行过储量核实或部分进行储量核实。其特点是采矿权范围与矿体的关系不清楚,占用的资源储量不清楚,数据库数据不实。第四类:已采完的矿产地。对第一类矿产地,仅清理,列出矿产地名称、资源储量、位置等;对第二类矿产地,主要依据矿山填报数据,并适当现场抽查;对第三类矿产地,要求矿权所有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储量核实工作,并按技术要求填报;对第四类矿产地,按闭坑地质报告登记。(二)调查内容1、资源储量调查(1)累计查明资源储量调查矿区范围内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中基础储量和资源量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包括矿区范围内历次地质勘查工作及生产探矿所查明的资源储量总和。(2)消耗资源储量调查正在开采矿区、停办矿区及已闭坑矿区范围内,矿山开采过程中各种原因消耗的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开采量:调查实际采空区开采的资源储量。损失量:调查开采过程中永远遗留于坑内或采场(工作面)中不能采出的基础储量、资源量。7(3)保有资源储量调查矿区保有的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品位等)、结构(资源储量类型、矿床类型、矿石类型等)及其分布。(4)资源储量增减量采矿权人在采矿权允许的空间范围内布置钻孔、坑道、斜井、竖井等探采矿、掘进等地质工程,由于工程密度的增大使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储量变化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同样,核查矿区因经济指标改变或其他原因对资源储量进行重算或重新评价所引起的资源储量的增减量,全面了解其数量、质量、结构及空间分布变化情况也是获取准确的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的重要环节。(5)压覆资源储量铁路、公路、输油管道、输电线路、工厂、水库、城市水源地、机场、港口、自然保护区、军事设施、城镇、街道、居民点、学校等可能压覆部分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本次将调查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2、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相关信息调查以采矿权(矿山)为信息的基本调查单位,调查表的基本内容如下:(1)设计采选能力、实际采选能力、在建采选能力和规划采选能力;(2)矿山原矿年开采量、年入选矿石量、年金属(精矿)8产量等;(3)矿产品流向,包括购入原矿来源和输出原矿、精矿的数量和流向等;(4)矿山回采率(包括年度开采量、开采动用储量、设计损失量、实际损失量等)、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三率”;(5)采选方法:采选工艺方法(包括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和选矿方法等);(6)矿山动用资源平均品位、年度开采品位、入选品位、矿石贫化率等;(7)主要产品成本构成,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即矿山生产成本),全成本及成本构成。3、成果数据库建设建立22矿种所有矿区的调查成果报告、成果数据和成果图件。入库信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基本信息①矿区基本信息:矿区编号、矿区名称,矿区边界坐标,矿区地理位置、交通情况、水电情况;矿区所属探矿权人、矿区所含采矿权;勘查报告编号、勘查报告名称、报告提交日期,勘查投资,勘查单位、勘查阶段,可利用情况、未利用原因,评审机构、评审日期、评审结论、评估师,可行性报告名、完成单位、完成日期、可行性阶段、可行性结论、规划状况。②基本地质信息:矿床名称、矿床类型、主矿种、矿床规模、含矿层位,矿区远景评价、有利不利条件;矿体总数、总厚度、矿体最小埋深、最大埋深,有益有害指标、构造复杂程度,9矿石类型、矿石品级、组分名、组分值,主矿体名称、形态、长度、宽度、厚度、倾向、倾角。③矿山基本信息:矿山编号、矿山名称、主矿产、采矿许可证号、矿业权人,矿山边界坐标,交通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建矿日期,投产时间,停办日期,停办原因,矿产品名称、主组分、品位、年产量、年自用量、年末库存量。(2)资源储量信息包括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保有资源储量、开采量、损失量、关停矿山剩余储量、建设项目压覆储量等。(3)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相关信息设计采选能力、实际采选能力、在建采选能力和规划采选能力;矿山原矿年开采量、年入选矿石量、年金属(精矿)产量等;矿产品流向,包括购入原矿来源和输出原矿、精矿的数量和流向等;矿山回采率(包括年度开采量、开采动用储量、设计损失量、实际损失量等)、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三率”;采选方法:采选工艺方法(包括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和选矿方法等);矿山动用资源平均品位、年度开采品位、入选品位、矿石贫化率等;主要产品成本构成,包括直接生产成本(即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