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领导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当能够:·界定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描述领导权变理论阶段的特征;·理解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阐释领导方格理论;·熟知路径一目标理论。引子领导理论是西方的产物,把领导活动纳入到科学的研究程式中,试图通过实证式的研究和逻辑化的推理,得出一些普遍性的结论,是西方领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不同时期的领导理论和不同类型的领导理沦之间,有许多相互对立的成分。现代领导理论认为,没有最好的领导行为,而领导行为有效与否,关键要看领导与领导情境能否在一起组合与相容。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考察领导理论的历史发展,然后介绍领导理论的主要流派,最后将讨论领导理论与领导哲学。3.1领导理论的发展历史西方关于领导思想的论述自古有之,散见于各种史书、传记、论著、故事之中。例如,16世纪初,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1469—1527)在他写的《君主论》、《谈话录》等著作中,就总结了进行领导的四项原则:①领导必须得到群众的同意;②必须维持组织内部的凝聚力,为此,必须对组织成员给予报偿,并增进上下级之间的相互了解;③领导者必须具备坚强的生成意志,以免被人推翻;④领导者必须具备领导的品德和能力。他写的《君主论》对当时的政治领导行为进行了概括,被称为“共和党人的教科书”,对当时的欧洲统治者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所有这些论著,主要还是对实践经验的一种归纳。真正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领导问题展开研究,还是从20世纪开始的。多数学者认为,领导科学的研究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下面我们先从历史的视角来介绍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3.1.1特质论阶段从20世纪初开始到30年代,有关领导科学的研究主要是从领导者所具有的特质去理解,以领导者为中心,去探讨领导者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例如,研究和关注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等。这是人们研究领导理论的起点。心理学家们从人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出发,试图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找出领导人同被领导人在心理特征方面的区别。其主要目的是企图制定出一种有效领导者的标准,以此作为选拔领导人和预测其领导有效性的依据。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身体特征,如领导人的身高、体重、体格、健康程度、个人容貌和仪表等;②个性特征,如领导人的魄力、自信心和感觉力等;③智力特征,如领导人的判断力、沟通才能和聪敏程度等。3.1_2行为论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在特质论阶段的研究中,人们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研究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领导者的行为上,试图通过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找出领导者行为同领导效果之间的关系。领导行为理论是从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的角度去研究领导行为,强调通过领导活动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来完成组织的任务。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的组织程度和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企业管理思想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人的因素、被领导者的因素成了领导理论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的研究者开始从领导者的风格和领导者应起的作用人手,把领导者的行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分析备类领导行为的特点以及对领导效果的影响,并进行相互比较。实际上,这一阶段的研究,是从研究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特性,转向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概括地说,这一时期关于领导问题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如下三点。(1)各种理论对领导行为的类型划分大同小异。基本上把领导行为按两类职能加以划分。例如,有的把它们区分为以工作为中心与以职工为中心;有的划分为主动状态与体谅;有的则归纳为对生产关心与对人的关心。这两方面本来都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应有的职能。这种用两维度的方法避免了以往领导理论研究中的趋向于极端的方式,要求领导人采取综合的领导方式,将两方面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2)在指导思想上有很大变化。从天赋论转向后天的培养论,认为领导者的素质绝大多数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获得和改进。与此相适应,许多学者发展了很多对企业领导者进行培训的方法,如组织发展、敏感性训练等。(3)推动了领导问题的定量研究。为了测定某一领导者的领导行为类型,大量问卷式的量表设计出来,并在实际中应用。3.1.3权变论阶段权变论阶段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迄今为止。受特质论阶段和行为论阶段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影响,人们在领导理论的研究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研究人员开始领导权变理论即从组织所处的环境去研究如何使领导行为与环境相互适应,以达到最佳的领导效果。但是,这终究还是一种静态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菲德尔(FredE.Fiedler)的领导理论提出为标志,产生了权变领导理论。这是一种对领导理论的动态研究。该阶段的领导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如下。认为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如被领导者的特点、领导的环境等。领导行为好不好,是一个很多因素的函数。它们是诸多因素起作用并且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一观点可用下述公式来表示: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因此,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例如,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一种好的、有效的方式。当企业里组织设备事故紧急抢修时,这种命令式指挥就很有必要。因此,领导者的任务在于学会各种领导方式,以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的被领导者、不同的环境而采取相应的领导方式,对症下药。而学会运用各种方式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者的判断能力,用以判定领导者面临的情况。小结应当指出,上述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各个阶段的理论观点也不是相互绝对排斥的,而是相互交叉、前后继承的。例如,研究领导者的素质和特性,这是第一阶段理论研究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排斥进入第三阶段仍然对这方面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不过,这时对领导者特性的研究是在权变理论的指导下来进行,从而已经纳入权变领导理论的范畴。又如第二阶段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主要还是一种静态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仍然是必要的。对领导行为类型的研究,仍然是权变领导理论的基础。动态的权变理论研究,是对第二阶段领导行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3.2领导理论的主要流派从前述内容我们知道,在领导理沦的研究过程中,主要经历了特质论、行为论和权变论三个发展阶段。应该说,领导理论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不仅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还有其各自的主要理论流派。下面我们就分别对这三个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逐一进行介绍。3.2.1特质论阶段的主要流派由于不同的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显现出不同的特质,一些领导行为的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对领导们的特质勘察,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并具有普遍性的领导者的一般特征,这就产生了领导特质理论。然而,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研究人员却难以在领导者们所具有的不同才智、个性、身体等特征的评价中取得一致意见,一些不同的研究结论逐渐发展成不同的理论流派。在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德鲁克(P·F·Drucker)的“五项主要习惯”,韦伯首次提出的人格要素模型,法国亨利·法约尔提出的大企业高级领导应具备的素质,以及日本企业界提出的领导应具备的十项品德和十项能力等。1.德鲁克的“五项主要习惯”1)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德鲁克认为,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这包括四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2)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个组织,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每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直接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才开发。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医院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如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保证企业后继有人。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明天,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明天生存。3)善于发挥人之所长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他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4)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次序德鲁克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没计有效的工作次序,为自己设计优先次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次序。5)有效的决策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定的步骤。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2.人格要素模型人格要素模型是由韦伯在1915年首次提出的,其后由瑟斯顿进行独立检验。这些年来,大量研究者使用多种样本和测评工具也都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人格要素模型是一个分类模型,假如用其来描述领导者的人格品质,那么领导者都可以被可靠地归到五要素维度中的一类。对这一模型的描述见表3-1表3-1人格要素模型五要素维度┃特质┃行为/项目┃┣━━━━━━━━╋━━━━━━━━╋━━━━━━━━━━━━━━━━━━┫┃外倾性┃支配欲┃我喜欢承担对他人的责任┃┃┃社交能力┃我有一大群朋友┃┃随和性┃移情能力┃我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友善┃我通常都是心情愉快的┃┃可靠性┃组织能力┃我通常都会列出“待完成事项”的单子┃┃┃可信度┃我言行一致┃┃┃合规性┃我很少陷于麻烦之中┃┃┃成就导向┃我是个高成就者┃┃情绪稳定性┃恒定性┃我在压力情境下保持镇静┃┃┃自我接受度┃我能很好地接受个人批评┃┃知性方面的兴趣┃┃┃┃┃┃我喜欢到国外旅游┃┗━━━━━━━━┻━━━━━━━━┻━━━━━━━━━━━━━━━━━━┛人格要素模型为领导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例如,人格特质对领导者和追随者随时间推移仍保持着稳定的行为倾向进行了一定的解释。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为什么一些领导者很有支配欲,另一些则倾向于顺从;一些人总是坦率直言,另一些人则沉默寡言;一些人很有计划,另一些人则行事冲动;一些人很热情,另一些人则相当冷淡等等。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人格特质的行为往往自动自发地表现出来,无需多少有意识的思考。如:外倾性很强的人往往不假思索的运用某种手段,来影响或领导他们所在的团队。人格要素模型的一大优点在于,它似乎普遍适用于不同的文化。来自亚洲、西欧、中东、东欧或南美文化的人,似乎都用同样的五要素维度归类、简述或刻画他人。3.亨利·法约尔提出的高级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法国的法约尔从更高的角度,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经营与管理的内容、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的原则。他的代表作是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管理活动的要素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包含五种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预测未来、制订行动方案。一个计划应该有统一性,既有一个全面的计划,又有每一项活动的专门计划;连续性,既有短期计划,又有长远计划;灵活性,即能灵活地适应意外事件;精确性,即尽可能做到准确而排除臆测性。组织。就是形成事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它包含有组织机构、活动和相互关

1 / 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