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理论依据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依据;4、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5、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目录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怎么转变?是暴力的形式?还是和平的形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矛盾的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特殊身份: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我国社会是通过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逐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53年12月,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主体两翼一化三改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社会主义改造(两翼)解决生产力解决生产关系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1、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改造道路:互助合作形式及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例图入社农户96.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手工业•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方法步骤: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为什么能够实行和平赎买?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第三,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第四,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也即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的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毛泽东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改造形式低级高级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四马分肥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定息制度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固定息率5%的“定息”。私股共24亿元,从1956年起,国家每年支付5%的定息,支付期限10年。到1966年国家共支付32.5亿元。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剥削者劳动者改造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56年1月15日,首都、上海各界举行庆祝改造胜利大游行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1957年他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华社记者采访申新棉纺织印染厂总管理处总经理荣毅仁•他说:“是的,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想应该从作为一个中国人谈起。”•记者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他回答:“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几亿人口的中国,消灭私有制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在保证国民经济基本上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完成的,同时也是在人民群众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邓小平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1955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致开幕词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52年1956年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作经济0.7%7.3%个体经济71.8%7.1%资本主义经济6.9%0.1%改造前后成分•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1月,毛泽东主席主持起草宪法。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9月20日,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进行了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此正式诞生。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清除出中国大陆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地主和富农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民族资产阶级分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工人阶级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个体劳动者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知识界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3、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思考题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4.如何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