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产业结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篇产业结构第六章理论发展第七章关联第八章优化第九章布局第六章理论发展•第一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其规律•第三节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产业结构的涵义•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一、产业结构的涵义•产业结构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包括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产业关联理论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历史背景•产业结构理论是人们将经济分析深入到产业结构层次,在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和“产业结构政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1.经济分析深入到产生结构层次导致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西方不同经济学科的经济分析的对象,大体经历了•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产业分析的漫长过程。•与此相适应,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从微观经济理论的成熟到宏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再到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这一演进过程。以完全竞争为假设条件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其经济分析侧重于个量分析。个量分析继亚当·斯密之后,经马歇尔、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将“看不见的手”如何自动调节市场均衡、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抽象,形成了资产阶级正统的价格理论——微观经济理论。其重要结论是,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能自行调节资源的最佳配置,不需要任何外来干预。产生缘由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大危机、大失业使自由主义价格理论发生了严重危机,市场失效了,“看不见的手”不灵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凯恩斯及其追随者,将经济分析投向国民经济宏观层次,即总量分析,诞生了以国民经济有关总量的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的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的重要的结论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等心理因素的作用,通常情况下的有效需求不足,“非自愿失业”总会存在,市场机制本身没有力量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萧条和失业凯恩斯的主张虽一度获得成功,但却孕育着更大的失衡,其结果是国家财政赤字不断膨胀。凯恩斯理论发生了严重危机。凯恩斯主义的失效,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面临着两难境地:回到亚当·斯密那里去搞完全竞争,实践证明行不通;实行凯恩斯主义主张,又使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发展初期的理论•于是经济学家在“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两个端点的连线上找出路,把手伸进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中观层次——产业层次,进行产业分析。•产业分析理论相继问世:出现了以产业部门之间关系结构为对象,以各产业部门之间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所发生的投入与产出量化关系为研究领域的“产业关联理论”;出现了以较粗产业分类为基础,寻求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为主线的狭义产业结构理论完善经过–2.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加速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有关干预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过程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总和。•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战后的日本经济濒临崩溃,日本政府不同时期实施各有侧重的产业结构政策,促进了该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战后另外一些国家实际上实施了产业结构政策,如韩国、法国等。•这些国家制定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早在17世纪就第一次发现了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关键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分别于1758年和1766年发表了重要论著《经济表》和《经济表分析》。他创立了“纯产品”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做了分析。2.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现代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时期。•赤松要早在1935年就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理论”。•库兹涅茨在他1941年的著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就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里昂惕夫早在1941年就对美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他的《1919—192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是产业结构理论的经典之作。•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条件》一书,总结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结构变化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3.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产业结构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里昂惕夫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于1953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和《投入产出经济学》两书,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方面出版了《现代经济增长》、《各国经济增长》等重要论著。•刘易斯于1954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全面分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赫希曼于1958年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了一个不平衡增长的模型,其中,“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理论和“最有效次序”理论,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析工具。•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主要著作有《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钱纳里发展了柯布—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学说,他的研究成果有《产业关联经济学》、《发展计划研究》、《发展的模式》、《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等。•邓宁对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反映在他出版的《20世纪英国工业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其他关于工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方面的著作中。•拉尼斯与费景汉(又称约翰·费)一起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学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霍夫曼对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和经济增长——以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哥伦比亚为重点》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工业增长、就业与外国投资》等。•丁伯根的关于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产业结构理论。•希金斯描绘了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主要论著包括《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稳定与发展》、《经济发展:原则、问题与政策》等。•在日本,对产业结构理论有比较深入研究的学者还有:筱原三代平、马场正雄、宫泽健一、小宫隆太郎、池田胜彦、佐贯利雄、筑井甚吉等人。三、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体系–(一)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理论以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技术经济联系主要是指按照投入产出的技术矩阵关系划分的联系方式,例如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等,它们的量度指标相应为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等。(二)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产业结构理论的基本体系由产业结构形成理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理论、产业结构效应理论、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产业结构分析理论、产业结构政策理论、产业结构研究方法论以及产业关联理论等几部分组成。第二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一、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