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蘑菇圈09级生物工程2班060509221曹昆指导老师:冀宏欢乐的蘑菇圈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草原显得更加辽阔、更加清新了。咱们跳起蘑菇圈环舞,欢乐的歌舞呵,献给人们!咱们跳起蘑菇圈环舞,把欢乐的歌舞呵,献给自身!啊嗬咿———献给甘霖滋润的草原家乡。起来,起来,快快跑,穿上我的蒙古袍,蘑菇圈里绕一遭,采呀,采呀,蘑菇好……1蘑菇圈2蘑菇圈图片3蘑菇圈的成应4草坪蘑菇圈的发生与防治蘑菇圈(fairyring):也叫仙人圈,仙人环。是由于蘑菇菌丝辐射生长的缘故。菌丝由中间一点向四周辐射生长,时间长了,中心点及老化的菌丝相继死去,外面的生活力强,于是形成了自然的菌丝体环,并长成蘑菇圈。每当夏季雨过天晴,草地上便出现一个个神秘的圆圈,直径小则十米,大则上百米。周围的牧草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走近看,那圈子是由带着水珠的白蘑菇组成。蘑菇圈及其产生菌蘑菇圈是指蘑菇子实体在草原、林地上呈圈带状生长的生态学现象,在同一蘑菇圈中可能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蘑菇。蘑菇圈的形状除圆形外,还有椭圆形、半圆形、弧形等,这主要取决于地形、土质、植物、水分等生态条件。蘑菇圈的大小由几米到几百米,最大的马勃圈达400m。Dickinson等研究发现蘑菇圈一般每年向外扩展716cm~48cm,并认为蘑菇圈是世界上最老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Butter等记载硬柄小皮伞的多年生菌丝存活400年之久。蘑菇圈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生长年限,但气候条件、土质和植物等生态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蘑菇圈生境多样,草原、田野路旁、林缘山坡、林中地上都有蘑菇圈的分布。Couch认为能形成蘑菇圈的真菌有50多种,5真菌学字典6第九版上记载有60多种。能够形成蘑菇圈的真菌有:野蘑菇、蘑菇、白杵蘑菇;毒蝇鹅膏菌、条纹毒鹅膏菌;白黄蜜环菌、黄绿蜜环菌等。宋超,图力古尔中国食用菌2007其实是一种蘑菇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的结果。孢子在菌褶里成熟后,随风散落在枯草腐根中,长出菌丝。他的生命力极强,不停地向四周延展,在草原上形成圆环状蘑菇圈。如果延伸时受阻,便形成半圆形或马蹄形。刚形成的蘑菇圈较小,年复一年,随着菌丝不断向外延伸扩展,蘑菇圈越来越大。蘑菇与形成圆环的植物羊草具有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蘑菇的菌丝与羊草根是一种类的菌根,蘑菇分泌出某种激素可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尤其是有效磷的含量,为羊草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可是,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说,蘑菇圈为什么是圆的呢?羊草对蘑菇有什么促进作用?蘑菇生长发育对环境有什么特殊要求呢等等,都还没有进行很好的研究。真菌菌丝在土壤中辐射状生长导致的。最初也许是一个或一小圈蘑菇,产孢季节到来时,孢子从辐射状菌褶上弹射到地面上呈近圆形,当环境条件适宜,会有大量孢子萌发形成菌丝,菌丝则以相同速度向四周各个方向生长延伸。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心区附近的菌丝逐渐衰老、死亡,而外延菌丝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出菇季节来临时就会在绿草环或枯草环外沿处产生子实体,因此呈环状。所谓的蘑菇圈实际是蘑菇生长年轮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菌丝的走势,如同在培养基上面,菌丝会由接种块上长出,并向四周呈辐射状生长,在地面上也是一样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菌丝的顶端生长组织具有更强的生长和出菇能力!而中部的菌丝生长能力却逐年下降,与每次栽培蘑菇都要换栽培料是一样的道理!传说传说从前,北方有一位英雄,他带领9000部下苦战9天,战胜了九头魔王蟒古斯。为了庆祝胜利,人们杀了900只肥羊,酿了900桶马奶子酒,一直庆祝了9天。9000人围成90个圆圈跳了3天舞,人们边跳边唱,边喝边歌还赛马。人马都围着这些大圆圈跑啊唱啊,草被踩得伏在地面上,酒和奶滴在草叶上,阳光一照,晶莹闪亮。到第9天早上,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那90个圆圈上,天上突然映出了彩虹。当甘露降下来时,那90个圆圈上就长出了洁白的草蘑。蘑菇圈形成机理及其生态学意义Wollaston在1907年最早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蘑菇圈的发生是由真菌引起的。菌丝体的蔓延并辐射状生长构成了蘑菇圈,土壤中蘑菇菌丝体的生长代谢活动对相应的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使植物也相应的呈圈带状分布。蘑菇圈对植物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基质进行的,蘑菇圈产生菌菌丝体的特殊、摄食方式和生长特性,使得土壤系统有机质下降,速效养分增加而有助于植物生长,植物的快速生长也是死亡菌丝体被分解释放大量养分的结果。另一方面,菌丝体的过量密集生长,会充满土壤中的气态空间使水分难渗入,植物根系因缺水而停滞生长甚至枯萎死亡。菌丝体和植物间对营养成分的竞争及菌丝分泌有毒代谢物都是导致枯草环形成的原因。Shantz和Piemeisel(1917)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最早系统的进行了蘑菇圈的研究,将蘑菇圈划分为3个类型。蘑菇圈在扩展过程中具有生长速度慢,繁殖速度快的特性。Parker-Rhodes(1955)发现了产生菌相同的蘑菇圈相遇后相接处消失,不同的蘑菇圈相遇后可能都消失或都不消失,继续生长或一个消失一个继续生长。蘑菇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蘑菇圈对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蘑菇圈是常见的生态学景观,是受地下菌丝体限制而长成的一圈蘑菇。蘑菇圈上蘑菇子实体呈圈状或带状分布,与其同心环的两侧常会看到较圈外茂盛浓绿的植物。简要总结了蘑菇圈的概念、形状和大小及有文献报道的蘑菇圈产生菌,分析了蘑菇圈生长特性和形成机理,论述了蘑菇圈对圈上植物和圈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应加强蘑菇圈产生菌繁殖和进化机制及营养方式的研究。绿草环的形成是土壤中有机质被蘑菇圈产生菌菌丝快速分解的结果,同时也与真菌的特殊摄食方式有关。蘑菇圈在扩展过程中具有生长速度慢,繁殖速度快的特性。蘑菇圈产生菌的快速繁殖是通过增大孢子产量和同宗配合的交配方式进行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蘑菇圈产生菌都是同宗配合的交配方式,也有些产生菌是异宗配合的交配方式,且由多遗传位点控制。如果2个蘑菇圈相遇其生长结果取决于蘑菇圈产生菌种类。蘑菇圈的相接处会消失。当产生菌不同时可能有3种情况:1、2个蘑菇圈的相遇对彼此都没有影响,2个蘑菇圈交叉后都可继续生长、出菇。2、蘑菇圈相遇后,一个继续生长一个消失。3、蘑菇圈相遇后两个都停止生长后消失,相接处的消失是由于产生自身抑制代谢物,对同种或异种有抵制作用。蘑菇圈生长特性及机理赵勇斌等(1985)、田绍义等(1992)、赵吉等(1999)、邵玉琴等(2000)、王启兰(2005)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圈上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高于圈内和圈外,且细菌放线菌真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也高于圈外。蘑菇圈产生菌对真菌有抑制作用。Shantz和Piemeisel(1917)发现蘑菇圈土壤中的有机氮、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圈外土壤后,大量关于蘑菇圈对土壤中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被报道。草原蘑菇圈产生菌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同时对土壤微生物也有很大的影响。蘑菇圈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20世纪80年代赵勇斌等学者开始探讨蘑菇圈对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证明蘑菇圈是特殊真菌菌丝的辐射状生长及其向营养性导致的,草原蘑菇圈中的绿草环是土壤中有机质被蘑菇圈产生菌菌丝快速分解和死亡菌丝体,被降解后大量速效养分的释放引起的,与真菌的特殊摄食方式也有关。枯草环是土壤干燥缺水和菌丝分泌有毒代谢物的结果。蘑菇圈土壤中有机质的下降及速效养分的增加促进了圈上植物生物量和植物体内蛋白质、叶绿素、矿质元素等的增加,但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明显。蘑菇圈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认为蘑菇圈产生菌多生长在营养贫乏、补给差的环境中,因菌丝生长的向营养性而向外辐射状生长形成蘑菇圈,但生长在营养贫乏、补给差的环境中的真菌并不都形成蘑菇圈,生长在营养丰富、补给充足环境中的真菌也可能形成蘑菇圈,蘑菇圈产生菌和不形成蘑菇圈的其他真菌间存在怎样的区别;蘑菇圈的3种类型是不同的产生菌对植物的不同作用,产生菌的哪些特性决定其对植物的影响;蘑菇圈产生菌寄生或共生的营养方式及季节、气候、环境条件、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与蘑菇圈的类型存在怎样的关系等。另外,国内对蘑菇圈的研究多集中在蘑菇口蘑和黄绿蜜环菌,对其他真菌形成的蘑菇圈鲜有报道,也尚无对防治枯草带的研究,随着城市绿化草地和高尔夫球场的增多,对蘑菇圈病害会逐渐重视,因此开展蘑菇圈病害研究具有经济现实意义。草原蘑菇圈对牧草长势影响的初步分析在白蘑、黄蘑圈上、圈内及圈外分别作测产样方,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白蘑、黄蘑圈均可极显著地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其中对羊草的影响较显著,圈上羊草的生物量、株高、密度及单株重均明显高于圈内、圈外;对黄囊苔草和其它植物的影响不明显。白蘑圈对羊草的影响较黄蘑圈大。陈立红,阎伟,刘建。2002蘑菇圈上四孢蘑菇个体间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对四孢蘑菇(AgaricuscampestrisL.:Fr.)形成的蘑菇圈形态和子实体发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间遗传差异进行了ISSR分析,建立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在生长于四川西部平坦高原草地上,四孢蘑菇形成的蘑菇圈为圆环状,蘑菇圈上生长的植物明显较蘑菇圈内、外生长的植物茂盛,同一蘑菇圈上生长的子实体生长期不完全一致;同一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之间相似系数为0.473~0.755,不同蘑菇圈上的个体遗传相似系数为0.333~0.604;在相似系数0.524水平上,不同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分别聚为不同类群。蘑菇圈是常见的生态学景观,SHANTZ和PIEMEISEL依据蘑菇圈对植物的影响将其划分成3个类型:一类为对植物生长具有破坏作用,蘑菇圈具有圈内绿草环、枯草环和圈外绿草环;第二类为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该类型蘑菇圈中只有一个绿草环带;第三类为对植物生长没有影响。KOBAYSHI和YOKOI发现蘑菇圈中子实体个体间距离近的遗传关系较近,遗传型与空间分布一致,与周围植物的构成无关联。王波,王一,卢冰,贾定洪食用菌学报􀀁2009草坪蘑菇圈的发生与防治识别特征危害症状病原菌草坪蘑菇圈防治方法发病规律草坪蘑菇圈,又称仙环病、仙人圈,是草坪草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各种草坪草,全国各地均可发生。第一种类型,有1条由死草围成的圈和1条或2条由深绿色疯和的草围成的圈。第二种类型,只有一深色疯和的草围成的圈,圈里长有蘑菇。第三种类型,长有1圈蘑菇,基本对草坪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无论哪种情况,蘑菇只是暂时产生。一般情况下,春夏较易发生,潮湿的草坪上出现大小不一的环形或弧形的生长旺盛、粗壮、叶色浓绿的草圈,宽度为10厘米至20厘米。在草坪圈内的草多衰败死亡,有时出现由瘦弱的、休眠的或死草围成的同心圆圈。土壤干旱时,特别是在秋季,最外层疯长的草围成的圈可能消失,使最外层圈里的草死亡而内层圈的草旺长。在夏末雨后或浇水后,病菌可在外层疯长的草坪草环带里产生蘑菇,因此,此病被称为“蘑菇圈”。蘑菇圈直径从几厘米至十几米,有时也可突然消失。此病是由大量的土壤顶层植物残渣和土壤中的腐生担子菌引起。发病规律蘑菇圈一般在沙壤土、低肥和水分不足的土壤上较易危害,浅灌溉、浅施肥、枯草层厚、干旱都有利病害的发生。蘑菇圈的形成是真菌菌丝在土壤中辐射状生长导致的。最初可以是一个或一小圈蘑菇,条件适宜时,孢子从辐射状菌褶上弹射到地面上呈近圆形,大量孢子萌发形成菌丝,菌丝则以相同速度向四周生长延伸,从而形成蘑菇圈。绿草环是土壤中有机质被蘑菇圈产生菌丝快速分解和死亡菌丝体,补降解后大量速效养分的释放引起的圈外绿草环繁茂浓绿。其生长旺盛是以圈内土壤养分的加速过度利用为代价的,圈内土壤条件不再适合蘑菇圈产生菌的生长和繁殖的要求,导致蘑菇圈向外扩展。1.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对干旱的草坪及时灌溉。2.及时清除枯草层,清除蘑菇菌。3.对于较严重的草坪,要将草坪移走,并对土壤薰蒸消毒或更换病土。4.必要时可用溴甲烷或甲醛薰蒸土壤;春季或秋季可结合给草坪打孔,浇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按每平方米20至30克施用。防治方法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