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外音乐教育比较》主讲人:张振霞第一章中国古代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史是音乐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是教育史与音乐史相互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音乐教育史,不可回避的首要课题之一是音乐教育意识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中外音乐教育史第一节氏族社会时期的音乐教育一、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远古时期的教育,无疑是一种经验的传递。广义的音乐及其教育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演进,成为原始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谈论音乐教育意识的发生与发展,首先要从音乐的起源谈起。一、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首先,人类音乐的起源离不开劳动,但也离不开人的审美、生理、生存及宗教的发展与需求。其次,音乐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模仿,模仿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原始自然形态的音乐教育是在相互呼喊和模仿中产生的。二、原始音乐教育意识的萌芽音乐教育意识的萌芽,取决于人类对生活与美的追求及情感的发泄,而这种需求正是音乐教育赖以发生、发展的基础。山顶洞人装饰品陶器彩陶旋涡纹尖底瓶葫芦形彩陶瓶猪面纹彩陶壶半坡彩陶半坡遗址新石器墓葬中的龟甲和骨笛二、原始音乐教育意识的萌芽首先,与人的进化有着直接关系。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这是人类社会在漫长历史岁月中演进的结果,也是一切艺术发生的根本环节。其次,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讲,原始的审美意识的发展,是艺术活动发生的主要动力。第三,伴随人类社会、文化及生理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是人类进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音乐教育意识并非是人人皆有的。三、原始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1、学校的起源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所致:其一,学校的产生是社会长期变革、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文化进步的标志。其二,由于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迫使占支配地位的统治阶级必须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这些接班人应该是有文化有修养的“知识分子”,能应付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需要和领导众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三、原始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2、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其一,“巫”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了专职或半专职的音乐教师。《古史考》曰:“庖牺氏作,始有筮。”操此业者有男有女,仅名称有所不同。其二,音乐教育的起源与宗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祀神的手段原始,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专门的庙宇,仪式中的鼓乐歌舞都是由个人表演。巫:本义是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三、原始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考古学资料和历史记载表明,在中国古代,不论南方或北方,巫师和祭师的活动往往与音乐舞蹈相连,而其中鼓又是最重要的一种法器。古代的巫师,由于通灵的需要,必然是最早的乐师和舞人。而最早的正规化的歌舞,也必然是与超自然的力量进行联系的一种手段。正因为如此,《说文》才将“巫”释为“以舞降神者”。总之,巫师和祭司同早期的音乐舞蹈关系极为密切。马家窑文化彩陶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kui,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出土的陶鼓证明了,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陶鼓的制造。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一音孔古埙陶埙在我国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都有发掘,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原始吹奏乐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骨哨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陶埙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陶钟陕西长安斗门镇(客省庄)遗址陶钟陶钟陶铃、摇响器、号角湖北天门石家河陶铃四川巫山大溪遗址陶响器山东莒ju县大汶口遗址陶号角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编号M282:20、M282:20其被测定年代为距今8000年,用简单的指法,可以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可考历史。第二节夏、商、西周的音乐教育一、夏代的音乐教育1、“庠”的教育场所的出现。“庠”从广羊声,即“庠”字由“广”与“羊”两字组成:“广”即居住的地方,“羊”为食物之意,是为敬养氏族长老专门设立的一种“养老院”。由于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多为经验丰富、学识广博的老人,后来就逐渐演变为专门教育青年一代的场所。一、夏代的音乐教育主要教育内容有:狩猎、军训、忠孝及乐教等方面。乐教已成为具有初步独立形态的教育类型之一,但乐教的概念并非是音乐教育的专称,它还包含着诗歌、舞蹈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甚至把绘画(写字)、纺织、天文也归并到“乐”的范畴之中。夏代的考古发现不多,主要有石磬、陶埙和铜铃等。一、夏代的音乐教育2、“序”和“校”两种新的学校名称的出现。“序”和“校”与乐教联系甚少,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进行军体训练,以备征战的需要,训练时常有鼓乐随之,以鼓舞受训者的士气。但从中证明了夏代确有军事乐舞的教习,人们也已认识到音乐具有“鼓舞士气、激发斗志”之功能作用,也说明夏代已有进行伦理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学校。一、夏代的音乐教育3、歌舞《大夏》的出现。这首作品主要歌颂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最后一个领袖又兼作奴隶社会开国君主这样一位过渡性的历史人物夏禹治水利民的事迹。《大夏》是一部大型音乐舞蹈作品,由九个部分组成,富有变化和对比。在编管乐器“龠”yue(后世谓排箫)的伴奏下,六十余人头戴皮帽,下着白裙,光着脊梁,手舞足蹈,是一种盛大的群舞场面,音乐规模相当可观。一、夏代的音乐教育我们从音乐教育史的角度进行考察与分析不难看出:统治者发现了音乐的教化职能、音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音乐的审美功能(娱乐作用)。习近平: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据人民网)再从上述大型的音乐舞蹈表演来看:至少说明了教师(官)与学生、教育场所、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教育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夏代的音乐教育已处于教育关系的正常化状态。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石磬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铜铃♪夏商时期的乐器夏代的乐器(陶埙、鼍tuo鼓、石磬、铜铃)山西陶寺出土,巨石制成,上有孔,可悬挂敲击,名“特磬”。1980年山西临汾地区襄汾县陶寺出土。木制,上蒙鳄鱼皮.鼍鼓二、商代的音乐教育1、出现了新的“学”和“瞽宗”等教育机构。它不再是单纯的“军体学院”,而是专门传授礼乐的教学场所。2、音乐是“尊神”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乐造士”是商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殷人尊神”是商代的主要教学思想和特点,而“尊神”则又必须通过各种仪式,如唱歌、跳舞、鼓乐等方式来辅助完成。因此,乐教受其重视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二、商代的音乐教育3、音乐传习行为是社会音乐教育内容之一。商代宫廷娱乐音乐活动中,有大量的女乐、乐官参与其中。这些女乐、乐官音乐才能的培养,是与当时的音乐教习行为相关。商代出现铃铎、钟、摇响器、角、拨浪鼓、萧、笙芋、律管等乐器。安阳殷墓编磬之一永启磬安阳殷墓编磬之三永余磬安阳殷墓编磬之二夭余磬商代的乐器——磬(编磬、特磬)安阳武官村虎纹特磬安阳小屯妇好墓亚弜jiang编铙商代的乐器——铙(编铙、大铙)四虎兽面纹铙,商代,湖南宁乡县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云纹铙.乐器.商]商代的乐器——铜鼓湖北崇阳商代饕餮纹铜鼓双鸟饕餮纹铜鼓钟商代青铜编钮钟安阳刘家庄墓陶埙•曾侯乙墓编钟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是我国已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器形最完美、音响效果最佳的一套编钟。共65枚,分上、中、下三层,总音域达五个八度。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大型定调乐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商代曾侯乙墓青铜编钟兽面纹觚gu编磬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磬共四十一枚,石制,分上下两层悬挂,上层十六枚,下层十六枚,另有九枚可随时调用,这套编磬与编钟密切配合,可在同一调高上进行合奏或同时转调演奏。其音响效果“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音彰”。音乐欣赏:编磬与乐队《梅花三弄》。返回三、西周的音乐教育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出现了较为严密的学校网络,教育类型的分化发展日趋明显。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形成了居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1、视乐教为“国教”周代统治者的利用音乐,比前代更进一步。主要做法:利用音乐以加强其统治,在“国学”中教音乐,培养青年,使其能根据统治阶级的意图,利用音乐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权;利用音乐来宣传阶级社会中等级制度的合法性;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来控制音乐活动;认识到音乐的教化功能,通过乐教的手段来达到“治国安民”的政治目的。2、音乐教育地位十分突出国学中的教官一般分为六类:大司乐:掌邦礼典、事神,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等级(中大夫)。乐师:掌教国之小舞。等级(下大夫)。师氏:以三德、三行教国子。等级(中大夫)。保氏:养国子以道,教六艺、六仪。等级(下大夫)。大胥:掌学士之版,教国子小舞。等级(中士)。小胥:掌学士之徵令。等级(下士)。国学中的乐师也分为六类:大司乐:职掌乐律、乐教和大合乐,领导各种音乐活动。等级(最高领导)。大师:直接掌教乐律,参与并组织各种乐教活动和音乐活动。等级(高级乐师)。小师:参与各种乐、礼、教学活动。等级(高级乐师)。典同:在大师领导下具体负责调律工作。等级(中级乐师)。典庸器:负责保管乐器,在典礼场合率领工徒陈设乐悬等。等级(中级乐师)。2、音乐教育地位十分突出一般乐师:教职(负责各个专项的乐师,如钟、磬、舞等方面的乐师)。等级(低级乐师)。可见,西周学校中的音乐教学分工是明细的,师资结构也是相当完备的。3、“礼乐治国”的教育思想已形成。周代的音乐教育机构可概括为两类,即职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两者都属于乐官之长“大司乐”领导。职业音乐教育机构是十分庞大的,除了“旄mao人”(旄人,周代官名,掌管乐舞)所属民间乐舞的人数无法计算外,有明确定额的多达1463人。3、“礼乐治国”的教育思想已形成。光就音乐教育来看,也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在1463人中,除了少数低级贵族以外,有1277人是属于农奴阶级。可见,在宫廷音乐机构中创作和表演的主要力量是农奴们,但在音乐行政方面的领导和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各级的负责人,则都是由贵族担任的。3、“礼乐治国”的教育思想已形成。职业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表演,而表演的目的是为了“尊神”和满足统治者统治、享受的需要。但客观上却加速了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再从学制、专业、学龄及学习内容等方面来看,学校都有严明规定:“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15岁),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学校音乐教育以教学为主,而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王和诸侯的长子以及公卿大夫的子弟,平民百姓为数甚微。西周时期象征贵族的青铜器“高级钟”(图)西周克镈造型奇特的青铜乐器西周时期最流行的乐器:编钟西周铜兽面纹铙西周乐器[乳钉纹钟.乐器.西周]-[四虎纹縛.乐器.西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用于祭祀,后来在狩猎征战活动中被广泛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在周代,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鼗táo鼓:长柄,鼓身两旁缀灵活小耳,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书·益稷》:“下管鼗鼓。”•音乐欣赏:编钟与乐队《楚商》。返回第三节春秋时期的音乐教育春秋时期,最具影响的民间音乐为“郑卫之音”引发了雅乐的生存危机。它不仅在民间流传,还进入宫廷,风靡朝野。“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这一地区保留了浓郁的商族音乐风格。礼崩乐坏:春秋以来,礼乐制度逐步走向解体,“郑卫之音”逐渐取代雅乐,长约五六百年的时间里流传于全国各地,影响极为深远。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第三

1 / 1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