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对象:原始社会以来的一万年;中国领土范围内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的变化及规律。•内容:包括因人类生产所引起变化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海岸线等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发展变化的过程、特点、原因、规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点基本认识•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不停运动的自然综合体。•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土壤、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地理因素构成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而且处在不断的发展运动之中。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自然综合体。其中气候和水文是最活跃的,影响也最大。2、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是复杂的、曲折的这种变迁不是直线式的、简单的过程,。各种自然地理因素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每个因素的发展变化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错综复杂,异彩纷呈,构成了一幅似无序、但又有序的自然地理景观。第一章五千年来气候的变迁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第一节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考古学方法:即运用考古材料进行推断。-3000年至-1100年一、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方法和指标1、研究方法:文献学方法:即利用各时期、各地编纂的历史文献。物候学方法:即根据河开、湖冻,植物开花、结果,树叶的盛败及动物的活动等物候材料来研究的方法。方志学方法:即利用各地方志中所保存的丰富的、记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气候资料,以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状况。仪器观测法:至近代才开始使用的通过仪器观测研究气候状况的方法。1900年,我国东南部地区一些省份采用以其观测的方法,将观测所得的气象资料,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依据。(1)在冬季,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温度每差一度,都可以测定出来;(2)冬季的温度对农作物的影响很明显,易于观测;(3)冬春季节,在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下,我国各地的气温升降比较一致,气温的升降具有普遍义。目前,学术界在研究气候变时,一般采用冬半年气温变化为指标。2、研究指标:1、考古时期2、物候时期4、仪器观测时期3、方志时期二、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分期(3)、第二次寒冷时期:从公元初至公元600年。相当东汉三国到六朝时,持续时间长达6个世纪。(4)第三次温暖时期:600年到1000年。相当于隋唐至北宋初年。小冰期或明清冰期•小冰期(英文:LittleIceAge,简写作LIA)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的时段。这个名称由弗朗索瓦-埃米尔•马泰(François-EmileMatthes)于1939年所创立。当时马泰用这个名词来描述一个在美国加州一条以原来的气候学说不能解释其存在的冰期。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在中国也称为“明清小冰期”,小冰期结束于20世纪初期。4、仪器观测时期1900-2000年(1)1900-1940:•特点:世界性气候增温期,全球气温总趋势是增温。•表现:中国各地气温普遍升高0.1℃-1.0℃,以华北地区为最。•影响:气温的升高影响了中国西北部高山雪线的上升。(2)、1941—1970s特点:气温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东北北部、西北、华南等地平均下降0.4℃-0.8℃;华东和西南平均下降0.5℃—0.6℃以下。西伯利亚寒流连续南下,华中、华南广大地区的绝对最低温破历史纪录。(3)、1970s—今•现代气候变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造成的,而近3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种科学的共识促成了国际政治层面重大决策的产生,即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的,但其负面影响更值得关注。研究指出,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以负面为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称其为温度阈(yu界限)值,相当于气候变化的“警戒线”。一旦超过这个“警戒线”,生态系统的平衡将受到威胁,粮食安全不能保障,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福音”?“灾难”!!!•1、水资源时空分布失衡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地区旱者愈旱、涝者愈涝。若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至2.5℃,约20%至30%的物种有可能会灭绝;•2、农业和林业生产自然风险加大,大范围严重饥荒出现概率增大;•3、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洪涝、风暴、咸潮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加大;•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增多、增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五、气候变迁规律对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迁过程进行考察,不难发现我国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有着冷暖交替出现的规律。1、冷暖交替出现总的发展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考察历史时期野象群从北至南的的地理分布,即可以发现这一规律。2、温暖期温暖的程度在逐渐弱化同温暖时期回温时间越来越短、回温程度越来越低。与此相反,寒冷时期却一个比一个长,程度一个比一个强。3、寒冷期寒冷的程度愈益强化1.一部分学者认为未来气候将要变暖,目前气候发展已进入“超间冰期”。六、气候变迁趋势预测2.一部分部学者认为未来气候将要变冷,目前气候发展进入间发性的“小冰河期”。第四节影响气候变迁的因素——影响气候变化的四大因子它是气候形成的最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是指海、陆、山、川、高原、盆地、山的阴阳坡位、城市、火山等对气候的影响。2、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形势的变化是导致气候变化重要因素之一,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的变化都能引起气候的变化。3、大气环流进入历史时期,对影响气候变迁因素的分析就不能不考虑人类活动。事实上,自古以来,人类活动就在不断地影响着气候,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浓度都在日益增加。4、人类活动太阳黑子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C。比太阳表面其他地区温度低1000-2000°C,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使地球的大气环流呈经向流动,南北极和赤道的冷暖空气对流造成灾害和寒冷天气。重要成果•于希贤:《近四千年来中国地理环境几次突发变异及其后果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二期;•郑景云、葛全胜、张丕远:《气候突变:史实与意义》,《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第14卷第2期;•满志敏:《光绪三年(1877)北方大旱的气候背景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5期;《自然灾害与中国社会结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张丕远《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年。复习思考题•(1)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迁是方法和指标是什么?•(2)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规律是什么?•(3)简述影响气候变迁的因素。•(4)汉唐封建经济繁荣的气候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