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前期,是中古文学第一段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1.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和演化,表现于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繁荣。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典论·论文》是“文学自觉时代”启动的标志;《文赋》显示“文学自觉时代”趋于成熟。《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文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地论述创作的文学理论作品。《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文心雕龙》的贡献: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一、文学自觉的标志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汉以来文学是学术,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儒、玄、史并立。2.区分各种文学体裁。《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文赋》则分为十类,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3.对文学审美特性有自觉的追求。二、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汉代人物品评(政治、道德)——魏晋人物品评(人物审美)——文艺审美新的文学思潮的特点: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文学成为个人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汉代大赋——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汉乐府影响了五言古诗,个人抒情之作越来越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完善语言技巧和格律,新体诗得以形成,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准备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一、乱世与乱世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在战乱和朝代更替中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祸福的无常,命运的难卜,形成文学悲剧性的格调,以及作为悲剧性格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在悲剧性格调和文人处于政治斗争的环境下,文学创作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游仙、隐逸主题。这些主题与“药”和“酒”分不开:“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酒”: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第三节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一、士族与庶族的对立1.魏晋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士族与庶族的对立,寒士的不平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色。2.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二阮(阮瑀、阮籍)、三嵇(嵇康、嵇绍、嵇含)、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二傅(傅玄、傅咸)、谢氏家族、萧氏家族。3.重视门第的风气在文学作品中还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一、魏晋玄学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衰微的两汉经学。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趋于合流,玄学渐衰。二、魏晋玄学与文化1.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其宗旨是“贵无”,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东晋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2.两汉儒学与魏晋玄学的不同:3.玄学的重要论题:崇有和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辩、形神之辩、名理之辩。4.玄学的兴起,对魏晋文化艺术的影响:崇尚自然的一派言不尽意的一派得意忘言的一派三、玄学对文学的渗透1.“自然与真”对文学的影响2.言意之辨中言不尽意论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的影响。3.魏晋风流:魏晋风流就是人们所追求的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这是“玄”的心灵世界的外观,也是那个乱世之下痛苦内心的折射。魏晋风流就是要破执除障,还自我以本来的面目。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魏晋风流表现的外在特点:颖悟、旷达、真率。即追求艺术化的人生。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一、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大量翻译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根本思想——苦集灭道。“苦”:人生皆苦,一切皆苦。“集”:招聚,集合。“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岸”指“涅槃”或“入灭”。“道”:掌握脱离痛苦的办法,此即是“道谛”。小乘佛教:注重个人的解脱,精神修炼的禅法,比较接近神仙家言。大乘佛教:慈悲普度,传性空般若学。南北朝后,中国佛教思想主流转向佛性理论。代表人物:慧远、梁武帝、竺道生。二、文人与佛教的密切关系:曹植、谢安、王羲之、支遁、谢灵运、刘勰、徐陵、沈约、江总。三、佛教对文学的影响1.想象世界的丰富。2.故事性的加强。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4.词汇的扩大。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一、建安文学特点: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梗概多气,志深笔长——建安风骨建安文人:重感情、重个性、重欲望。二、正始文学:随建安士人的逝去慢慢发生变化,从经学禁锢中解脱出来的最初的激动已过去,进入了反思时期。根本原因:动乱黑暗的政治社会背景。代表作家:嵇康和阮籍。特点:崇尚自然,反对名教。就思想史的发展趋势而言:儒家经学——道家玄学学术思想史:重实证——重义理、思辨。三、两晋文学1.太康文学(西晋):繁缛为特点,在语言运用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三张、二陆、两潘、一左2.玄言诗(东晋):3.陶渊明:田园诗。他将汉魏古朴诗风带入更纯熟的境地,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四、南北朝文学1.谢灵运: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2.鲍照:在七言乐府上做出贡献。3.齐梁两代:a.诗体发生重大变革,“永明体”出现。b.皇帝和太子周围聚集一批文人,形成三个文人集团。c.宫体诗:浮糜轻艳。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多有咏物题材。4.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a.文学进入自觉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b.玄学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C.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运用。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正始时代:阮籍、嵇康第一节曹操和曹丕建安诗歌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完全摆脱了汉代诗歌的那种“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功利主义诗歌思想的影响,完全归之于抒一己之情怀。一、曹操与诗歌1.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2.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3.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所起的建设性作用和与建安时期的作家有密切联系。二、曹丕的诗歌1.《燕歌行》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2.曹丕在艺术上的新变:重抒情、尚华美3.曹丕与文人的诗酒唱和,开创文人雅集的先河,已具备文人集团的性质。第二节曹植一、曹植的生平二、诗歌的创作分期(建安二十五年)前期的诗歌——“但美遨游,黼黻锦绣”游宴诗、言志诗、赠别诗2.曹植后期的诗歌——忧生之叹,感伤幽怨三、曹植和五言诗的发展1.曹植诗歌的艺术特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2.曹植对五言诗的贡献a.大力创作五言诗b.对《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c.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第三节王粲、刘祯及蔡琰一、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祯二、王粲生平和诗歌王粲,为“七子之冠冕”,文学成就最高。他以诗赋见长,代表诗作《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三、刘祯生平和诗歌刘桢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诗歌特征:格调高峻、情采丰赡、意境凄清三方面的艺术特征。四、陈琳、阮瑀的诗歌陈琳诗、文、赋皆佳。诗歌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徭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一、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二、人生苦短的哀叹1.单纯的哀叹。2.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3.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三、鲜明的个性色彩。诗风———曹操: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王粲:仲宣躁锐,故颖出而才果;刘祯: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诗体——四言:曹操;五言:曹植、王粲、刘祯、蔡琰;七言之祖:曹丕诗歌语言——朴质:曹操、阮瑀、陈琳;秀美:曹丕、王粲曹植:既有风骨,又富文采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内容: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抒写个人忧愤诗风:慷慨悲壮——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二、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1.《咏怀诗》创作的诗坛背景——创作的个性化。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当然是建立在汉末建安流行的文人五言诗创作风气与艺术传统之上的,这是阮诗的第一重诗史背景。但阮籍同时又汲取了《诗》、《骚》的艺术传统,钟嵘称其“源出小雅”,陈祚明指其“自学《离骚》”。2、《咏怀诗》的表现特点:“阮旨遥深”,用比兴寄托的方法来抒情,以及借助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政治上的恐怖政策,加上思想感情上的矛盾,阮籍的诗歌含蓄、委婉、曲折。a.抒写内心的孤独苦闷。b.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三、嵇康其人其诗嵇康的诗歌以四言成就较高。内容以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精读作品篇目:曹操《蒿里行》、《步出厦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王粲《七哀诗》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蔡琰《悲愤诗》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阅读作品篇目:曹操《薤露行》、《苦寒行》、《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与吴质书》曹植《美女篇》、《梁甫行》、《吁嗟篇》、《名都篇》、《野田黄雀行》、《洛神赋》孔融《荐祢衡表》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蔡琰《胡笳十八拍》阮籍《咏怀》、(壮士何慷慨)、《大人先生传》嵇康《赠秀才从军》、《与山巨源绝交书》1、曹植的诗歌兼具“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如何解释?2、以阮籍为代表的正始诗歌对建安诗歌有哪些延续?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一、西晋士人的心态和诗风入世太深,以自适求名。钟嵘评张华“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这评语可移用来评论西晋一代的文学创作倾向。西晋文学思想主潮就是一种娱乐的文学观。二、陆机、潘岳的创作和太康诗风在艺术风格上,陆机诗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形式的华美整饬,以其深厚的学力、繁缛的辞藻、纯熟的技巧,表现一种雍容华贵之美。将俳偶大量引入乐府是他的首创。三、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第二节左思、张协与刘琨在追求“结藻清英、流韵依靡”的创作主潮之外,西晋诗风中还有一支,就是舍弃华美技巧的追求,侧重于表现内心世界。这一支脉,实上承建安而来,他们较早感受到时局的悲哀,对诗文的创作,不是从娱乐的角度求华美,而是从发抒情怀的角度求适情。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写寒士的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第三节郭璞的游仙诗一、游仙诗的溯源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二、郭璞游仙诗的内容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三、郭璞游仙诗的艺术特点文才富艳、寄托深远,继承《诗》、《骚》的比兴传统。第四节王羲之与兰亭唱和一、《兰亭集序》与兰亭诗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