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阐释•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旨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微”中见精神,“微”中见个性,“微”中抒性灵。从形式上说,有微小说、微诗歌、微评论以及处理具体事务、交流情感志趣、传递具体信息的书信、便笺、倡议、启事等,字数一般在150字左右。•能力层级:表达运用E学习目标1了解微写作的几种常见类型。2掌握微写作(评论类)的答题思路。3学会解题方法,学习理性分析社会现象,提升解题能力。微写作的类型•解说类•叙述类•描写类•赏析类•实用类•评论类解说类•在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动中,人们设立了一个个的节点,这些日子叫作节日。团圆与亲情、浪漫与爱情、狂欢与喜悦、追思与缅怀……中国人的各种情感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个传统节日里。请根据你的经历与理解,选择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段文字。要求:须引用一句与之相关的古诗。150字左右叙述类•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在元丰五年到城东南30公里的沙湖准备买田终老,写了首词《定风波》。请将其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扩写成一篇短文。要求:①以第一人称写作;②侧重于叙事;③有反衬的手法;④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描写类•1参照杜甫的画像,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对杜甫的画像作一番描绘。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写人物)•2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描述火车、地铁或公交车的这种场景,150字左右。(写场景)赏析类•(16年天津卷)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对新诗加以简评,120字左右。实用类•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你以李明的名义,给××诗刊编辑部写封信,推荐这首诗。120字左右(16年天津卷)写作要求及技法指导•评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此类微写作,它更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要运用论证方法,有理有据。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答题思路•第一步,选取角度,提出观点•第二步,阐述观点,以理服人•第三步,概括小结,提出建议评论类微写作•评论人物•评论现象•评论作品真题再现•例1(14年北京卷)•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超过150字。选取角度提出观点•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结合:阐述观点,以理服人•正面肯定:•支持的理由:•反面否定:•反对的理由:•正反结合:•相关理由:答案示例•(一)正面肯定:•“家长送考”送的是温馨和情怀。天下的迎来送往,当然有实用的,但更多的是玩虚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成年人了,回家干吗还要送啊?但人家一送再送,一直送了十八里。新兵入伍去军营,行李物品并不多,干吗要送啊?但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人马敲锣打鼓。人家图的,都是温馨感受,滚烫情怀。同理,家长送子女参加高考,并不是因为子女需要家长帮什么忙,而是父母对儿女情感的直接抒发。家长送一送,温暖又贴心,干吗要反对?明确观点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类比论证总结扣题答案示例:•(二)反面否定•我认为“家长送考”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参加高考的孩子已界成年,完全有能力独自去参加,并且高考结束后,他们马上将要面临在大学的独立生活,难不成还要父母陪读?同时,父母送考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为了孩子将来发展的长远考虑,请您放开双手,及时给孩子“断奶”,让他们自己去闯!答案示例•正反结合•家长送考现象本无可厚非,毕竟现代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而高考每个人只有一次,是决定其日后发展甚至一生命运的考试,全家总动员亦可以理解。但是众多的家长送考并在考点校聚集,给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对于有些学生家长的过分紧张和关注,反倒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不利于其水平的发挥。因此,高考期间家长学会理性表达关注。真题再现•例2(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这篇文章引发我们对广受社会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限80〜100字方法二:从材料所关涉的人或对象入手•切入点一:空巢老人•切入点二:子女•切入点三:社会方法二:从材料所关涉的人或对象入手•切入点一:空巢老人•合理建议或解决措施•切入点二:子女•合理建议或解决措施•切入点三:社会•合理建议或解决措施答案示例:•空巢老人应转变观念,减少对子女的精神依赖。老人要从思想上改变,接受新的生活观念。合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增加生活情趣,培养新的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群,进而调整生活状态,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可以陶冶情操的活动上面,比如唱歌、跳舞、书法、写作抑或旅游,充实孤独的老人生活。另外,要适当减少对子女感情的投入,降低对他们的期盼值。答案示例:•子女应主动为老人提供更多关爱,尽孝要趁早,切莫使“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生命之殇。古语云,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老年人最渴望的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来自儿女的亲情爱护。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治愈老人身体上的病痛,但是无法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寂寞。即使再高水平的心理医生,也难以排解老人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他们。答案示例•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政府责无旁贷,国家仍需为“居家养老”提供制度保障,老人不仅是家庭的宝,更是社会的财富。要想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就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机制,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公共投入,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强化训练1•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此言论一出引发了民间对“三好学生”这个在中国中小学实行数十年的评奖制度的关注和争论。你对停止评选“三好学生”有什么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150字左右。答案示例•我为取消评选“三好学生”的这种做法大声叫好。评选“三好学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虽有一定激励作用,但评价方式带有局限性,过分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影响其全面发展,对孩子成长不利极其不利。马加爵、药家鑫等人的鲜活案例证明成绩优异与好学生不能划等号。评三好生这种给孩子贴“标签”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且变相成为了加分和保送的手段,应尽早取消。答案示例评选“三好学生”能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此举应继续下去。没有好的榜样,学生会失去前进方向。评选“三好学生”本就应把智育放在第一位,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智慧型人才。评选“三好学生”能够让更多的孩子脱颖而出。评选“三好”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引导、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我们不应该盲目取消这一制度。答案示例•答案示例:正反•我们需理性地看待取消评选“三好学生”这一举措。简单的停止或继续,无争辩的意义。倒是应该赋予“三好”评选制度新的内涵,让这项评选制度焕发新的生机。关键是要监管到位,严把评选的标准和公正性。此项制度重在改而不在停。评选“三好”很有必要,但要使其“纯度”更高。强化训练2•(16年北京卷)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所谓“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现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答案示例•我认为家长通过多种媒介形式建立家长群是可取的。首先,青春期的学生常常会不愿与家长交流,通过群里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以便于寻求对孩子更恰当合理的关心渠道。其次,家长群有利于资源共享以及教育经验的传播,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群策群力促进班级的建设发展。班级家长群,乐享孩儿成长!答案示例•强烈建议取消家长群,我认为家长群的存在是对孩子极端不信任的一种表现。家长群的建立美其名曰“便于家校沟通、经验交流”,但实际上它让我们有一种时刻被监视的感觉。家长们每天交流的中心都是孩子,这让回到家的我们也无法安宁,丧失了自由生活的空间。自从有了家长群,那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成了我们家的一分子,它如影随形,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家长群还是取消为妙!答案示例我认为家长群应该及时叫停。我相信建立家长群的初衷是好的,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更可以分享成功的教子经验,取长补短。但是置身群里,每每被广告霸屏、被鲜花和点赞包围、被各种各样的投票和点赞请求所裹挟、被不间断的谣言所惊扰……每次想看老师所发的有效信息都必须翻山越岭、披沙拣金,这让我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烦扰,这样的家长不群不要也罢!答案示例•我认为家长群的存在令人喜忧参半。家长群确实方便了家校沟通,能够及时反馈各种问题。但是有些家长无视群规,每次所发信息总是很快被各种点赞与鲜花所淹没,导致部分家长无法及时看到有效信息,延误工作!另外,有些家长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不间断的询问孩子在校情况,老师俨然成了24小时陪护,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为了有效发挥家长群的作用,请大家遵守群规,珍惜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课堂小结•以上只给大家提供种两种基本的写作思路,随着考题的变化,答题的思路与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问题理清思路,随机应变。其实,评论类微写作与议论文写作一样,都要求做到:第一,观点要鲜明;第二,说服力要强;第三,语言要精炼;第四,条理要清楚。看你们都倒成一团了……下课!方法三:谈原因、说意义、论后果、提建议•历时3年研制的“汉语能力测试”已于2011年10月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称,开发“汉语能力测试”,旨在以考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该考试将按照难度分为六个等级。但对于这项新考试制度,网上质疑声不断,有网友说:“上了十几年语文课,耳濡目染二十年中文,还需多此一举吗?”对此,你有何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答案示例•示例1:我认为“汉语能力测试”十分必要。首先,学校应试教育中单纯的知识性记忆使得人们缺乏对汉语学习的热情,更感受不到积淀了几千年的汉语文化;其次,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母语亟待“拯救”;再次,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汉语能力测试”确实是场及时雨。(探原因)•示例2:汉语能力测试,在试点之后,宜加快在全国推广,要使之成为某些行业、某些岗位录用工作人员的必过门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其文化的重要根基。只有巩固汉语的地位并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中国才可能成为一个文化大国乃至文化强国。而对国人来说,本来就应具备较为深厚的汉语素养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能力测试势在必行。(说意义)•示例3:“汉语能力测试”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因为它有可能让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为过级而考试、为拿证书而考试,这不但损害了对汉语本身的教育、学习,而且可能让参考者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消失殆尽。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在分级别的“汉语能力测试”中,在以拿到语言能力文凭和证书为目的的前提下,在拿到能力证书就会为就业增加筹码的现实前,母语的学习将被披上一层“功利”的纱幕。(论后果)•示例4:复兴母语文化不可能一考就灵,相反却很可能导致考证经济的大家族增添新成员。国人的汉语学习、汉语能力本已深陷考试的陷阱中,试图用另外一个考试予以矫正,这本身就值得商榷。复兴母语文化首先需要遏止国人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所以,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现行的语文教育,还有试图以考试指挥一切的依赖症,而不是重新制定一种考试方式。(提建议)强化训练3•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请写一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