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为主线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许大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介绍人:许大庆以课程为主线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有人说: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对此,一些致力于对大学体育进行深刻变革的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更倾向于把大学体育理解为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体育的起点。不仅如此,在他们看来,大学体育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纯生物体育的范畴,精心设计的大学体育课程带给大学生们的将会更多。汇报提纲一、30年大学体育改革的演变二、以课程为主线的合肥学院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三、构想与实现四、改变与成就五、回顾与反思一、30年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演变•改革开放之初的普通体育课•中学体育课的延续,部分带有军事体育的内容,如队列队形,带有较大的强制性;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三自主”体育课即体育教学俱乐部,“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教师”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以及8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的普通体育课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专项体育课二、以课程为主线的合肥学院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经过6年多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改革已由起初的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演变为整个大学体育运行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大学体育的管理体制、机制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05-06学年第二学期在黄山路校区试点我院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历程:05年开始体育俱乐部制改革,着手顶层设计06-07学年第一学期全面推开三、构想与实现构想之二:克服体制障碍,打破“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界线,成立兼具教学与社团双重属性的体育俱乐部。核心理念: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强调学工队伍要树立“大教学观”,教师树立“大课程观”。构想之一: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平台,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核心理念:对原本非课程教学的内容、环节进行课程化改造。重点对除教学以外的传统意义上的课余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等进行改造。(一)、基本构想:构想之三:“四个层次、三级会员”核心理念:大学体育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在不同基础上随着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水平不断提高,运动技能不断上升的一个通道,实现大学体育向终生体育的转变。高级中级准、初级构想之四:在对训练、竞赛、课余体育活动课程化改革的同时,使活动形式多样化和俱乐部化(即人人都有机会)。核心理念:使学生(会员)在“成功与失败”的愉快体验学习,感受伙伴的友爱、团队大家庭的温暖。(二)实施方案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团队学习”,着眼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转变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安排生活化、教学评价过程化、教学管理网络化、课内课外一体化。努力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l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应该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正确认识健康水平和运动素质的关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和道德意识。l教学安排生活化各俱乐部将教学、训练、竞赛、辅导等的时间安排最大限度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便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要充分体现设计安排的人性化,如根据冷热、早晚、季节以及气候变化灵活调整俱乐部活动时间。l教学内容个性化俱乐部会员可根据自身条件、运动基础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个性化选择。其中,俱乐部可对运动基础较好的中级会员开具学习菜单供他们学习。l教学形式多样化俱乐部课程教学不局限于传统体育课的形式,将晨练、训练、竞赛、活动的指导、辅导等均纳入教学范畴;训练、竞赛不再是校体育代表队少数“体育精英”们的专利。l教学管理网络化借助校园“一卡通”和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全院学生参加俱乐部课程学习情况和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有效管理。l课内课外一体化通过搭建俱乐部活动平台,使原来彼此相对独立的大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服务于大学体育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l教学评价过程化淡化对学生运动素质的甄别,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监控。包括学习态度、进步幅度、俱乐部各类活动的参与度、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各单项运动俱乐部围绕课程教学计划的套餐式学习自助式学习根据学生要求的菜单式学习教师组织教学中、高级会员、学生助教组织辅导准会员:教学、辅导课初级会员:课余体育锻炼中、高级会员:训练竞赛、活动课等与学院其他体育活动、赛事一起共同构成校园体育文化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2、俱乐部管理模式教师组织指导3、俱乐部组织架构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心办公室活动部财务部十九个体育俱乐部宣传部外联部活动部后勤部培训部4、俱乐部课程设置1、一、二年级学生必须以准会员或某等级正式会员身份加入俱乐部,选择俱乐部为其准备的各类课程(含教学、训练、竞赛、活动、辅导等课程),成绩考核实行学期评价制,1学分/学期,共4学分。2、一、二年级准会员课程教学实行随机组班制,即学生每周可根据所选俱乐部教练的上课时间安排表,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初级会员参加由俱乐部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或到俱乐部自主健身,接受学生助教的指导;中、高级会员参加由俱乐部竞赛部组织的比赛、赛前训练或参加培训部组织集中培训、教学讲座等3、三、四年级初、中、高级会员均可选择继续参加俱乐部的训练、竞赛等活动课,实行学年评价制,1学分/学年,共2学分。5、俱乐部教学内容l围绕课程教学计划的学习(套餐式学习):由教师根据学院体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所组织的学习。面向俱乐部准级会员。l自助式学习:会员课余时间自主健身,期间可接受俱乐部助教指导。l菜单式学习:由教师根据俱乐部会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专题讲座、竞赛等形式的个性化学习。主要面向中高级会员。6、俱乐部教学评价1、一、二年级准初级会员主要以校园一卡通刷卡考勤的方式进行管理。中高级会员传统考勤与一卡通考勤并存。准会员班级构成俱乐部化,即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在自己所选择的教师上课课表的任一时间均可刷卡上课。2、会员考核标准:原则上由体育教研室汇同各俱乐部主任、委员、学生代表共同制定。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度、成长性和健康素质进行考核。实行学分制以后,通过奖励学分的办法鼓励更多更优秀的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加入院体育代表队为学院争光。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特招高水平运动员学生,也可以此激励他们刻苦训练,取得优异成绩。3、教师、教练员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学生网上评教、同行专家听课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7、俱乐部活动的基本形式一、俱乐部招新、注册二、教学课:三、指导课:四、活动课:对象主要以初中高级会员为主,欢迎准会员参加,内容为有主题的俱乐部竞赛、讲座、观摩、交流活动等;五、辅导课六、承办院内单项体育赛事、俱乐部赛事七、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八、会员大会、联谊8、俱乐部课程活动时间1、俱乐部招新、注册:每学年第一学期第1-3周;2、教学课:早晨06:00-07:00(春夏季)06:30-07:30(秋冬季)上午10:00-11:30下午14:00-15:3016:00-17:30晚上19:00-20:303、训练课:周一至周五下午18:00-20:30周六、日上午09:00-11:00周六、日下午15:00-17:004、活动课:周一至周五下午俱乐部自定周一至周五晚上俱乐部自定周六、周日全天任一时段,时间不少于2小时;5、辅导课(俱乐部自定):早晨06:00-07:00下午16:00-17:00(秋冬季)17:00-18:00(春夏季)晚上19:00-21:00(春夏季)6、比赛与交流:(略)7、体育文化传承、创新:(略)8、会员大会:每学期开始和结束阶段进行各系学生大部分为中级以上会员(三)、合肥学院体育竞赛管理模式主办部门全国、全省高校体育比赛各俱乐部主办学生处、公体部、团委承办,各俱乐部协办体育节及运动会公体部主办俱乐部内部联赛各系班级比赛活动、竞赛、表演类型各系学生会体育部主办俱乐部协办俱乐部管理中心主办单项俱乐部承办参与对象金牌会员高级会员全院学生全体会员全体会员、准会员全院各系间单项联赛四、改变与成效(一)群体活动:构建“以准、初级会员为基础、中级会员为中坚、高级会员为引领”的大学体育俱乐部会员“金字塔”结构。有组织的群体活动1700多场次,质量也大大提高。(三)教师认可:“怀疑(夹杂着反对)→观望→参与→融入→投入(四)研究成果:俱乐部制改革获院教学成果特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五)媒体宣传:几年来省市媒体、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报道对我院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改革进行了专题报道,近100所来我院进行交流。(二)运动竞赛:6年多来,我院体育竞赛成绩斐然,在省内外、境内外多项体育比赛中,我院共获得金牌28枚。五、回顾与反思(一)改革要正视现实1、改革势在必行让青年大学生“学会生存”2、与观念转变同行3、条件决定论(二)理解“课程”与“教学”合肥学院取消体育课了?1、转变“教学”、“课”的僵化的认识就是尊重教育规律俱乐部需要更多的体育教师?2、学习量=课时+学时(三)改革必须服务于大学人才培养要求(四)关注俱乐部文化1、团队精神:俱乐部强调会员归属感“会员大会”、“伙伴评价”2、责任意识:俱乐部强调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申请与承诺”过程很重要3、“从群体规范走向角色规范”(五)“大部制、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树立现代大学意识如:管与用结合、学与教结合(六)必须面对的话题——关于课程评价大学体育课程目标群: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1、课程评价:普遍存在突出本专业属性、淡化一般教育功能2、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较量:大学体育应更多关注学生作为社会人的体育自我概念的完善,亦即能否形成学生持久的对体育的良好认知、情感和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团队精神等。3、基于团队的教学评价应成为俱乐部制下的课程教学评价的主到要手段。“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我院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制定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评价指标进行网上评教,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深思的是,专项能力的强弱并不是决定评教结果的关键因素。学生往往对善于沟通、亲和力强、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给予高分,与我们所设想的有较大出入。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体育教师角色期待的主流意愿。鉴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所涉及课程内容、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的多样性,针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都是十分困难的事。因此,突出非学术性评价指标,如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他人的尊重等,同时兼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或许是比较合理的选择。结束语我院实行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是一种全新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它与体育教学俱乐部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集大学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于一体,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自主管理俱乐部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组织俱乐部活动的创造性。在俱乐部里,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教师是策划者或导演。俱乐部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作为一种新的改革尝试,我院的体育俱乐部改革受到了各方关注并寄予厚望。我们将以此为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在改革中规范、在规范中改革”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体育俱乐部改革成果。谢谢!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