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洋务运动(确定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洋务运动张玉平(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个专题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我救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史纲要》教材中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洋务运动的兴衰。讲授主要内容•一洋务派和顽固派•重点: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焦点;中体西用的思想•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重点:洋务运动的兴办及主要活动•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原因•重点:讲述洋务运动失败原因•四洋务运动的评价•重点:洋务运动的作用既不能全盘否定亦不能绝对肯定思考题•1、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背景及其内容?•2、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和国内外背景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何以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崛起之路,而中国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3、应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洋务:凡是涉及对外关系的一切事务。最早注意洋务的是林则徐、魏源等人,当时不称“洋务”,而称“夷务”。“夷”、“洋”二字的转换,既是“天朝上国”传统观念的动摇,又是对世界形势的认同;既有被迫接受的恼恨,又有向前挪步的自觉。洋务运动就是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发生的。概念明晰总理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近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一、洋务派和顽固派•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四、洋务运动的评价主要内容一、洋务派和顽固派•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三次论战•2.洋务派的思想核心——中体西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为代表。另一部分官僚(以满清贵族为主)则坚决反对采用西方科学技术,这些人被称为顽固派,他们以倭仁为代表。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三次论战奕张之洞历史人物历史人物1.关于同文馆的争论•2.关于制造轮船的争论。•3.关于修筑铁路的争论。洋务派顽固派1.关于同文馆的争论•1866年12月11日,总理衙门大臣奕訢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招生对象不限于八旗子弟,而扩大到满汉举人及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并请洋人教习。•其理由是:洋人船炮制造,机器火器之术,都来自天文算学,现在中国讲求制造,应该首先研习天文算学。•不久,朝廷表示同意,但在京城的士大夫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权势最大、声望最高的文渊阁大学士倭仁亲自出马,递上“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的奏折。•他认为天文算学为益甚微,不过是“一艺之末”,而正途人员奉夷人为师,所造就者不过是“术数之士”,古往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够起衰振弱的。“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他又说:目前世道衰微,礼崩乐坏,唯有依靠读书之士讲明义理,或可维持人心,如果科甲正途人员“变而从夷”,正气为之不伸,数年之后,“将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所以请求朝廷立罢此议。•倭仁是公认的理学大师,言辞更具煽动性,在士大夫间形成一股反对学习西学的强劲力量。保守派的声音•候补直隶州知州杨廷熙以“天象示警”来为顽固派辩护。他指说今年春季以来久旱不雨,疫疠流行,是“天象示警”,“京师中街谈巷议,皆以为同文馆之设,强词夺理、师敌忘仇、御夷失策所致”,认为总理衙门请求设立同文馆是“不当于天理,不洽于人心,不合于众论”,“为乱阶之倡”。•他认为中国欲求自强,只需要“纪纲立,号令行,政教兴”,“作忠义之气于行间,尽教养之怀于民上”,则洋人虽众,枪炮虽利,轮船虽多,亦断不敢肆虐于中国。•他强调西方国家乃中国之“敌国”与“世仇”,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就是“师事仇敌”,“无论偏长薄技不足为中国师,即多才多艺层出不穷,而华夷之辨不得不严,尊卑之分不得不定,名器之重不得不惜”。保守派的声音如果你是洋务派一份子,如何反击这些言论?课堂讨论•在奏折中说:“论者不察,必有以臣等此举为不急之务者,必有以舍中法而从西人为非者,甚且有以中国人师法西人为深可耻者,此皆不识时务也。”•他详细说明了学习西法的重要性,指出当今既欲讲求制造轮船、机器诸法,如不借西人、西法为先导,探求机巧之原、制作之本,结果必然徒费金钱,无实际效果。洋务派的声音洋务派的声音•他们特别驳斥了那种以“师法西人”为耻的荒谬论点。奏称:“天下之耻,莫耻于不若人。”“东洋日本近亦遣人赴英国,学其文字,究其象数,为仿造轮船张本,不数年亦必有成……独中国因循积习,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独以学其人为耻,将安于不如终不学,能可雪其耻乎?”•他明确提出学习西方是为了“雪耻”,拒绝学习西方才是真正的耻辱。2.制造轮船之争•顽固派认为福州船政局连年制造轮船,经费已拨用四五百万两,“浪费太重”。如果说造船是将用以“制夷”,现在中外早已经议和了,因此“不必为此猜嫌之举”,即便是造了一些船,也断不如各国轮船之便利,“名为远谋,实同虚耗”,建议将两处轮船局“暂行停止”。•福州船政局现在虽造成6艘轮船,但“与外洋兵船较之,尚多不及,以之御侮,实未敢谓确有把握”。因此,他们主张“将闽省轮船局暂行停止以节钱银”。顽固派的声音•两江总督曾国藩:当初造船,“非不知需费之巨,成事之难,特以中国欲图自强,不得不于船只、炮械、练兵、演阵等处入手,初非漫然一试也”•陕甘总督左宗棠指出:“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着。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洋务派的声音洋务派的声音•船政大臣沈葆桢上奏指出以制造轮船为“猜嫌之举”,有碍同西方列强“议和”,那么就应该尽撤藩离,甚至水陆各营也必须全部解散而后可。针对“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名为远谋,实同虚耗”的奇谈怪论,反问道:“譬诸读书,读至数年,谓弟子当胜于师者妄也;谓弟子即不如师矣,莫若废书不读,不益妄乎?”3.修建铁路之争•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家骧首先上奏反对,认为修铁路有毁坏田地、房屋、坟墓,耗费巨资,影响人民生计,招致洋人非分之想等弊端。•通政史参议刘鸿锡为反对修建铁路写下了万言书,列举了修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顽固派的声音•修建铁路会使“执鞭者辍业,操舵者停工”;有的说修铁路“夺华民之生计,与敌人以利权”、“尽撒藩篱,洞开门户”;•有的说修铁路会损伤地脉;有的说修铁路由公司招募股金,会败坏人心;•甚至把一些地方发生的地震,紫禁城内太和门的失火,都归之于铁路带来的灾害,真是荒诞之极。•有的顽固派甚至“睹电竿而伤心,闻铁路则掩耳”顽固派的声音•李鸿章从世界各国都已兴建铁路的事实,说明中国筑路的必要性;又从有利用兵、收厘金、拱卫京师、赈务、邮政、矿务、漕运、通讯、交通等九个方面说明了修建铁路的益处;•并强调指出“铁路为富强要图”,“况洋人常以代中国兴利为词,今我先自兴其利,且将要路占造,庶足关其口而夺之气,使之废然而返”,同时还建议由刘铭传督办铁路公司,积极支持修建铁路事业。洋务派的声音4.其他观点分歧集萃选用人才的标准围绕“筹饷”的争论选用人才的标准顽固派认为,只能沿用传统的科举取士,因为“以章句取士,正崇重周孔之道”。如果背离了古圣贤的教导,不明“大义”,“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社稷。”八股取士的目的就是要把读书人变成封建专制最忠实的奴仆,不能允许他们接受任何新思想、新观念。只有思想僵化的奴才,才是统治者最需要的人。显然,顽固派最看重的,首先是皇帝的宝座与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国家的富强与否是次要问题。选用人才的标准•关于用人,李鸿章主张起用新式人才。他认为,洋人闯入中国已30余年,驻京已10余年,经常以武力相威胁。外患如此严重,但能了解洋情的人却廖廖无几,原因就在朝廷用人仍然是老章程,文官考字词句章,武将比射箭骑马。可惜“章句弓马施于洋务,隔膜太甚”,依照传统办法提拨的所谓“人才”,根本应付不了眼前的现实。•朝廷要大家筹议海防,但如果讲海防、办海防的人都是一些读圣贤书、拉弓射箭的旧官僚,“所用非所学,人才何由而出?”要培养实用人才,就必须改变原有的选择官吏的办法,选用人才的标准•李鸿章提出,能否对科举制“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他建议在沿海各省设立“洋学局”,“择通晓时务大员主其事”,开设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气学等科,选收有志于此的人士入学,聘洋人为教师。•对于学习成绩优秀者,“奏奖升阶,授以滨海沿江实缺,与正途出身无异”。如果真能实行,即使10人中能有1人学有所成,20年后中国的机器生产与海防,“自强之功效见矣。”围绕“筹饷”的争论•是注重“开源”,还是注重“节流”,用何种方式去“开源”,实质是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近代化之争。•中国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所能创造的社会产品极其有限,因而“祟尚节俭”成为封建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层劳动人民要“安贫守拙”。•上层统治阶级的挥霍浪费,原则上也要受到批评。促进社会产品流通的商业也连带受到鄙视,“重农抑商”成为千古不变的国策。•“开源”难觅它途,“节流”成为唯一法宝。人们普遍相信“能节用者,国未必不富”。围绕“筹饷”的争论李鸿章、丁日昌提出广开利源,郭嵩焘提出重商,这是对传统小农经济观念的挑战,这意味着中国封建主义的根基已受到欧风美雨的侵蚀,隐藏在政治、经济现象之中的社会观念开始受到新时代的微微暖气的吹拂,逐渐潜移默化了。•李鸿章提出罢西征、借洋款、开利源三个办法,重点在开利源,即在矿藏丰富的地方,“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筹借资本,或劝远近富商,凑股成立公司。”围绕“筹饷”的争论•显然,李鸿章极希望借这次论争,呼吁更大规模地学习西方,大办企业,把近代化进一步推向纵深发展。•“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为什么不干脆自己制造机器产品,自己办轮船铁路运输呢?中国守着几千年未开采的地下宝藏而无处筹饷,“此何异家有宝库封锢不启而坐愁饥寒”?一、洋务派和顽固派•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三次论战•2.洋务派的思想核心——中体西用2.洋务派的思想核心——中体西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曾国藩在1862年6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船等具为下手功夫。”俾斯麦的预言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与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摘自《饮冰室合集》你从俾斯麦的远见中看到了什么?•一、洋务派和顽固派•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四、洋务运动的评价主要内容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洋务运动的前提2.洋务运动的内容1.洋务运动的前提•①慈禧的暂时支持••②总理衙门的推动•③汉族官僚的积极推行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洋务运动的前提2.洋务运动的内容2.洋务运动的内容•兴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江南制造总局(沪局):1865年李鸿章筹办。金陵机器局(宁局):1865年李鸿章创建。江南制造总局图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闽局):1866年左宗棠创建。天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