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区域产业布局一、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1,区位选择的标准成本最低区位选择要达到成本最低,首先考虑的是寻求运费的最低点。在一个市场和多个原料、燃料来源地的情况下,运费的最低点可以从区位三角形和区位多边形当中去寻找。其次是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因为劳动费对某些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影响,超过了运费的影响。因此,当劳动费的影响增大时,企业可能会离开运费的最低点,转向去寻求劳动费的最低点。市场份额最大把占有市场作为生产的目的,区位选择为占有市场服务,是实现生产的利润最大的原则。这种市场区位的理论,是廖什最早提出来的。他认为,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除了原材料运输费用因素之外,市场因素、竞争因素、历史因素和政府作用等都十分重要。后来的学者的研究,丰富了廖什的观点。聚集效益聚集是成本和市场两个要素的综合反映。韦伯对聚集和分散因素的定义为:“聚集因素是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集中到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分散因素则是因为把生产分散(分布到多个点上)进行而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生产者聚集在一个特定区位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反过来又可以解释这种聚集现象。外部经济产生的纯粹的溢出效应,使一个巨大的本地市场能够支持达到有效规模的中间投入的发展,形成劳动市场的优势,产生规模报酬的递增。2,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1)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在内的自然环境,对三次产业的布局都有很大影响。对农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对用水、用地及一些特殊环境的要求上。对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类对城市建设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除了满足城市建设中的用地用水等必备条件外,优雅的环境、清澈的河流、美丽的山峦,都成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2)自然资源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产业布局不论是地区组合,还是企业规模,无不受地区资源禀赋的制约。第一产业的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资源,它的分布必须与自然资源完全一致。农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土地的情况;矿业则取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第二产业的产品间接来源于自然资源,它的分布因此出现多种情况。从传统形式上看,工业接近原料地和消费地,就近取得所需的原料和燃料,这是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影响的最直接体现。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区位选择开始摆脱资源的制约,使其自由度增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改善了各类矿物资源的平衡状况和地理分布,距离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运输的制约性在降低,因而扩展了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使产业布局的自由度加大。——在工业社会,处于资源经济时代,资源的有效供给决定着企业的命脉,而知识经济时代,自然资源不再是产业发展的唯一需要,产业发展更多的需要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资金、制度、劳动力、文化、管理等)。因此,在有限的自然资源衰竭和减少的同时,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变得更加丰富,企业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更大。(3)人口和劳动力由于区域产业布局不仅涉及到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而是涉及到一组企业或几个部门,这些部门或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方面都提出不同的要求。(4)资金资金因素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经济增长是资金投入的函数,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其资金来源可能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可分为内部积累资金和外部投入资金。(5)市场市场因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产业部门最终确定布局地点的重要依据。市场的需求量和产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了市场容量的大小。任何市场的任何产品,都有一个“门槛”需求量,低于这个值,就无法进行规模生产。而需求量的变化,对生产企业产品的数量和品种都会产生新的需求。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价格,是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宏观前提。市场因素的集中表现是消费区成为产业区位选择的首选地。第一,由于距离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减弱,运输的制约性在降低,那么市场就成为对农业和工业指向性最大的因素。第二,市场因素是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的因素,目前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产值高达GDP的70%。第三产业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第三产业是消费区产业,它的发展是由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水平来决定的,它的大部分行业对区位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同时它对环境的污染小,地区容量大,布局的自由度大,因此,第三产业布局是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增加的。(6)运输在农业区位理论和工业区位理论中,距离因素是产业区位选择的最大因素,传统工业运量大,单位重量的价值低,降低运费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关键,因此距离因素是最主要的区位因素。但是,目前运费在产品成本中的作用仍然是很重要的。运输线路的构成、走向和站场的位置仍然影响厂址的选择。运输货物的特性,亳无疑问会影响运费的构成。除此之外,我们至少还应强调两点: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运输手段的日益现代化,运送货物的速度加快,相对成本降低。站场和港口附近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吸引力加大,说明运输因素本身仍然是吸引企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7)技术技术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通过技术进步来体现的。包括:技术的进步改变了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扩展了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改善了各类矿物资源的平衡状况及其地理分布,从而改变了产业布局的自由度。技术进步改善了产业本身的分布状况,由于生产工艺、运输技术、输电技术等的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展了时空范围,从而改变了产业分布的面貌。技术进步改变了产业内部的结构,新的工业部门不断涌现,老的工业部门在新技术武装下被赋予了新内涵,它们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产业区位选择上也出现了有别于以前的情况。(8)智力资源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以知识劳动为主要形式,以知识人才为生命载体。二、产业布局的指向1,产业布局指向的内涵产业布局指向给出了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地区对产业的吸引,是将产业引到一个具体的地点,有些地区发展生产的条件比较优越,资源集中,环境容易大,供电、供水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较好,这样的地区,可能对多种产业的布局来说,都是理想的地点。特别是这个地点如果能够集市场与原燃料地于一本,那么各类指向型企业都可能向此地集中。2,产业布局指向的类型(1)能源指向这类部门包括:火电站,铝、镁、铜等有色属冶炼,电冶合金,稀有金属生产,合成橡胶以及石油化工等。另外,重型机械制造、水泥、玻璃、造纸业等在有些情况下也属于燃料、动力指向型产业。在这类部门中,燃料、动力的耗费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一般在35%-60%。能源的供应量、价格和潜在的保证程度是决定布局的重要因素。(2)原料地指向这类部门包括:采掘工业部门,原料用量大或可运性小的部门。如原料开采、化纤、人造树脂、塑料、水力发电、钢铁、建材、森林工业、机械制造(部分),以及轻纺工业的制糖、罐头、肉类加工、水产加工和茶业、棉花、毛皮等的粗加工业。原料地指向型产业大多是物耗高的产业部门,一般要考虑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采的年限,还要考虑运输的能力等。(3)消费地指向主要包括为当地消费服务的部门,以及产品易腐变质、不耐用、不易储存的部门。如重型机械、大型机械和特种机械的制造,建筑构件制造,面包、糖果、缝纫以及各类副食品生产部门。布局的要点是考虑产品本身的特性、产品就近销售的比重、以及消费地所能够提供的产业间的协作规模。(4)劳动力指向在这一类部门中,劳动力费用的支出在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超过其他费用项目的支出。如仪器制造、纺织、缝纫、制鞋、制药、塑料制品以及工艺美术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往往考虑地区劳动力的供应情况。(5)交通运输枢纽指向由于交通运输枢纽兼有原、燃料地和消费地指向的优点,因此,对布局条件要求不甚严格的那些部门,其布局指向将移向交通运输枢纽。另外,产品耐运性较强、运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高的部门,也属于此列。(6)高科技指向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航天工业、机器人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等,要求运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研发能力强、设备先进、劳动力素质高,多布局在科研单位和大学聚集区附近,如日本的筑波、我国的中关村等。3、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产业区位选择是从微观的角度考虑布局问题,是从一个行业的角度来考虑布局问题。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与企业区位选择的变化是相互关联的。(1)企业的规模技术特征。企业规模之所以对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产业影响,是因为不同规模的企业一般来说采用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都改变了企业布局的指向性。(2)企业所有权状况。企业的所有权状况也会影响企业布局的指向性。企业为了达到扩大生产、增加盈利的目的,会充分发挥其所有权优势,并不断寻求发挥这种优势的外部环境条件,迫使企业指向具有这些条件的地方。(3)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因素决定了企业的技术特性和规模特性,同时,科技技术进步,使这些特性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由于科技因素在产品形成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企业的布局指向也就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变。(4)市场竞争的变化。市场竞争对企业布局的影响很复杂。在产品无差异的情况下,竞争将使布局的空间上趋向分散;在产品有差异的情况下,竞争将使布局在空间上趋向集中,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市场条件。三、地域合理规模1、地域合理规模的构成具有这种节约效益的企业在地域上的相互协作,又可以带来更大的规模效益,这种能够带来大规模节约效益的企业在某个地方聚集规模,我们称之为地域合理规模。——企业的合理规模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是以企业的合理规模为基础的。企业生产装置和设备的最佳组合,会使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带来大规模的节约效益。企业的规模效益,一般分为两类:第一,单项设备的经济合理规模。任何企业都有其关键设备,关键设备能否达到合理规模,对企业的合理规模影响很大。通常以企业工人人数、固定资产价值和产品产量三项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规模。有些工业部门的企业,还处在规模出效益的阶段。例如,年产1200万吨钢的钢铁厂,比年产500万-800万吨的钢铁厂在吨钢设备投资上节省10%-15%,产品成本降低5%-10%。然而,企业的规模过大,会增加大量的运量和运费,增加各种相关投资,延长基建的时间,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环境问题增多等。第二,联合企业的合理规模。工业生产中的联合化就是把彼此有联系的各种不同工业部门的生产联合在一个企业里进行,构成一个统一的生产整体。联合工厂一般具有下列特征:工艺的同一性(由于工艺过程的一致而联合)、空间的统一性(有共同的厂址)和技术与组织领导的统一性。——地域合理规模地域合理规模体现在两个层面:地域内每个企业的合理规模,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单个企业的合理规模表现出适当聚集的态势,并不是越大越好。同时,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由于通讯的便利和市场指向的加强,跨国公司可以把生产的各个环节布局在不同的地域,各个分厂分工协作,生产不同的零配件,同样的产品可以在接近不同的市场地域生产;一个公司,其管理和研发总部、生产产品的工厂、销售部可以布局在不同的地方,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地域内整体产业布局的合理规模,表现为某一产业的合理规模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和规模,其规模是否合理。一个地区的原材料、能源的供给,资金、劳动力的供给、基础设施承受能力、环境的排污能力、管理水平等在特定时期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这个限度内聚集,就能产生节约,实现规模效益,但是,聚集效益服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聚集超过一定界限,程度越强,其效益越低。2、地域合理规模的类型从产业聚集的方式上讲,地域合理规模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这些企业共同布局在某一个地域,形成地域产业聚集。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有产前联系产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