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及其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演变历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价值标准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推进思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演变历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进教育普及改造薄弱学校,采取紧急措施遏制“择校热”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造薄弱学校,采取紧急措施遏制“择校热重视农工子女教育问题●●●●●200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发》,并与同年9月1日实施。200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把农村教育当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价值标准分析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与缺陷正义原则:功利主义价值标准中道德缺失的补充公平与效率:教育政策价值标准选择中的困境●●●在政治学理论中,现代政府的价值依据主要以功利主义为其基本出发点。功利主义是非常简捷,明确的准则,已成为公共权力运行的价值判断标准。功利主义的公平观认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多数人的幸福,就是公平的。这种公平观的突出特征是,它直接涉及一个人怎样在不同的时间内分配他的满足,但除此之外,就不再关心满足的总量是怎样在个人之见进行分配的。功利主义的价值标准与缺陷正义原则:功利主义价值标准中道德缺失的补充近现代以来,西方思想家越来越多地将正义概念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哈佛大学约翰·罗尔斯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强烈地表达了对社会公平的重视。正义是教育伦理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因此正义价值对于调整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保证学校教育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也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公平与效率----教育政策价值标准选择中的困境效率优先的教育政策效应分析公平优先的教育政策效应分析●●在当前的基础教育办学中,功利主义的效率标准仍然是一种主流的价值取向。这种教育既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了少数所谓的“精英”,也造成了对大多数受教育者的压抑和部分受教育者的摧残。公平与效率都是教育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两者应是平等的地位。我们在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中注入新的元素----正义原则,对教育权益的弱势群体进行制度补偿,而这也就是我们研究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意义所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基础教育的质量保障政策基础教育的均衡办学政策●●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质量政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标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我国教育质量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办学标准与薄弱学校改造促进均衡的教育经费政策遏制“择校”蔓延的办学行为规范政策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基础教育教师资源的均衡政策●基础教育生源的均衡政策●保质保量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调整城乡教学水平实现同一区域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增加教师培训经费由于学校的发展参差不齐,导致了择校热的产生,为此国家出台了“指标到校”政策。“指标到校”:弥补政策缺陷,指标资格具体化,分配指标科学化完善配套措施,规范监督性机制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推进思路1.教育公平的解决途径:教育均衡发展2.教育均衡的的关键:发展农村义务教育3.改革突破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4.兼顾教师的素质提升和课堂教学改进问题5.教育均衡是一个涉及到多部门的系统工程新闻:海口城区与农村学校差别大待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新华网海口11月3日电(记者卜云彤)海口市人大常委会近日组织调查发现,一些城区学校学生由于校园狭小,学生要轮流做早操,而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简陋,一些老师兼任几个年级、几个学科的教学。人大代表指出,应尽快采取措施,解决城乡教育严重不均衡的问题。近年来,海口城区人口增长迅速。琼山区城区人口从1988年的5.6万人发展到目前的25万人,而学校仅增加1所中学和1所小学,远远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另一方面,形成巨大反差的是,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简陋,教师素质低,许多人不惜舍近求远,找熟人、托关系,把子女送到城区学校读书。据调查,海口目前农村中小学所使用的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购置,需要更新、补充的教学仪器或设备至少占70%。虽然海口市2006年投入7792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但不少学校人去楼空。琼山区潭文中学1988年有968名学生,现在只有528名学生。美兰区上云小学1988年有88名学生,现在仅有8名学生。许多撤销或合并的学校土地闲置荒废,现在都成了农民堆放杂物、圈牛养鸡之处。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主流话语,也是当今教育价值观的主要导向主要解决的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在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教育公平的解决途径:教育均衡发展中央专门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06年12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六大教育目标之一就是“以中西部农村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均衡的的关键: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关系到入学机会的提供、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开设情况,并最终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2005),就改革的目标、内容、步骤等做了具体规定。另外,国家还规定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这些都为农村义务教育办学经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改革突破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财政资金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外部支持环境,教育质量提高是教育发展的内核和归宿,这也是教育改革中最艰难的一部分,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措施: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对教师工资予以保障的措施2.“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和“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3.“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兼顾教师的素质提升和课堂教学改进问题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