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第一节高等学校的教师一、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一)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三者之中,又首重经济待遇。(二)高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2、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3、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二、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一)高校教师劳动具有所有教师劳动的共同特点1、无私性2、示范性3、迟效性和长效性此外,教师劳动的智力性、复杂性、个体性和群体性等特点也是高校教师所具有的。(二)高校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1、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2、高校教师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3、高校教师劳动的时空延续性三、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1.教书育人2.科学研究3.服务社会(二)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1、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高等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第一,职称结构。第二,学历结构。第三,年龄结构。第四,专业结构。第五,学缘结构。四、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高校教师成长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高校教师成长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规律2、高校教师成长适应高等教育变化发展的规律3、高校教师成长应符合成长的阶段性和个性的差异性第一,知识调整阶段。第二,独立工作阶段。第三,工作成熟阶段。第四,知识总结阶段。(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1、提高高校教师个体素质的原则第一,组织培养和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第二,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统一的原则。第三,提倡奉献和给予回报相统一的原则。2、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原则第一,相对稳定和绝对流动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规范控制与搞活教师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增加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统一的原则。(三)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建设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所谓教师专业化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转台,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素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第一,加大政府的政策体制保障力度。第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第三,加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训练。第四,建立健全教师资格制度。第五,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生一、大学生的生理特征(一)运动系统(二)内分泌腺的发育与性成熟(三)神经系统的发育(四)其他系统的发育状况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高校学生正处于从青年中晚期向成年期过渡,迅速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生理机能趋向成熟,心理智能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我意识强烈,个性逐渐形成和定型化。大学生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一)智力活动发展的特征1.观察力。2.注意力。3.记忆力。4.思维能力。(二)情感发展的特征1.从内容上看,大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日益丰富,他们已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参加广泛的社会活动,因而他们的各种需要也不断增加和升华,这使得他们的情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不断社会化。他们把对事业的追求、对社会的贡献、对他人的帮助作为自我需要的要素,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2.从强度上看,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尚未完全定型,他们情感活动的强度很大,而且不够稳定,情感活动时而激动,时而平静,趋向两极。3.从表现形式上看,大学生情感的持续时间较长,情感的消失或转移一般都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不会很快随外界刺激物的变化而变化;情感的表现形式更加间接化,多以隐蔽或平缓的方式表露出来,更多的进行内心体验。(三)意志发展的特征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意志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的行动一般都具有明确的目的,能根据社会意义认识评价自己的行动,能自觉地通过意志努力促使自己的行动服从社会规范。2.大学生的意志一方面具有果断性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又容易表现出草率决定、轻举妄动的弱点,对后果缺乏充分的预见和分析,缺乏应变能力。3.大学生意志的坚韧性虽有很大发展,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点。大学生在意志行动中非常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在复杂困难的情况下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的意志行动,时常放弃目标,改变决定,表现出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现象。(四)自我意识发展的特征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我的认识、态度及控制,它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也是社会的产物。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出高度的独立自主性,能依据自己掌握的标准,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自己做出评价,形成自己的看法,而不完全为外界议论所左右。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言行。并能经常在没有外部要求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监督与控制,从而促使个体更快地发展。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为深刻,在形成自我评价时基本上有了较稳定的原则化标准,而且所形成的自我认识更全面客观,辩证性有了很大的发展。4.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有新的发展,能自觉地遵守制度和执行纪律,严格执行自己拟订的学习或锻炼计划,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长远的最大利益,能够牺牲个人的、眼前的一时利益;为了专业学习而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约束。(五)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过程的比较经常稳定的特点。它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经过多年的社会实践,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已基本形成,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一般不会再发生飞跃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性格与气质方面,而能力仍在持续发展,尤其是特殊能力的发展更加突出。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的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稳定和完善下来,他们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理智情感特征。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更强的理智感,能通过意识的努力使个性心理特征的某些方面得到掩盖和修饰。三、大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发展与成熟,大学生具备了从事社会实践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和心理水平,进一步趋于成熟,并表现出一些特有的社会特征。(一)敏锐的时代精神感受能力(二)以群体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三)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呼声强烈(四)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一、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高校师生关系可概括为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一)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1.在知识上,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丰富者,学生是欠缺者。教师“闻道”在先,相比学生有明显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控制着教学内容和进度。2.高校师生关系又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二)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是指高校学生虽然是尚未成熟的一代,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其与高校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三)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主要包括高校师生间的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两个方面。高校师生间建立起友好的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对高校教育、教学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高校师生间的认知关系2、高校师生间的情感关系高校师生的情感关系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稳定性等特点。(四)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这种道德关系的维系和巩固需要靠双方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这种关系中,教师的道德观、信念观、情感、意志行为起着决定作用,高校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五)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就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二、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一)高校师生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二)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三)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三、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一)师生关系工作化(二)师生相互信任程度降低(三)师生的交往伦理倾斜四、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有人说新型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同化关系,师生之间相互融合,平等交流,协商合作,教学相长,双方互为新知识、新信息以及人的智慧的资源。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体现了人际、教学、管理等方面特征的关系。建立这种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二)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三)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四)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教师专业化二、简答题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高校教师基本修养有哪些?三、论述题试述如何在高校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试述高校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谢谢!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