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一节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和动因•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一)教育改革的概念•教育改革是一种特定的教育价值取向与实现的过程,教育主体通过对传统和现实教育不同层面和程度的反思、改组、扬弃和超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的自身的展和人需要,促进教育向着合理和进步的方向的自我完善和社会变革的过程。•袁振国在《教育改革论》中提出:“教育改革可以理解为按照某种预期的目标以改进实践的有意识的努力,它包括制订同旧目标无关的新目标、新政策,或赋予过去的教育以新的职能。教育改革的实质是对未来的反应。”他还在比较与“教育改革”相关的几个概念后认为:教育改革差不多等同于“(向好的方向)变化”之意。这种变化有强度上的差别,由强到弱可以这样排列:革命、变革、革新;在变化持续的时间上,由长到短可以这样排列:变革、革命、革新。合言之,“教育革命”是中期的强度改革,“教育变革”即长期的中度改革,“教育革新”是短期的弱度改革。•(二)教育发展的概念•教育发展是与教育增长、教育变迁、教育改革等有所区别的一个特定概念。所谓教育发展,是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教育改革是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传统及现有的教育系统结构作一种调整、改组、超越,使之更加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教育主体的主观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发展则是教育系统的一种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运动过程,表现为一种量与质的增长、更新、完善和提升,这个过程更主要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和规定。•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应当坚持改革的精神,以改革促发展;而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改革的成败不在于改革过程本身,而要看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相反,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又需要教育发展的支持,教育发展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条件和强大动力。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高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对这对矛盾的协调和解决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围绕这一基本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一)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动因•1、经济发展状况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能•(1)经济的多元化为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2)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规格提出了要求•(3)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二)政治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高等教育改革是国家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改革甚至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先导。因此,可以说,高等教育改革政策是政治因素推动改革的直接方式。•1、政治体制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作用•(1)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2)政治体制决定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式•首先,政治体制影响高等教育的投资方式。•其次,立法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政策引导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1)政策引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种世界性现象•(2)中国运用政策引导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例证(三)文化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催化动因•1、传统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一是文化成为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二是文化传统有时会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阻力。•2、文化差异导致教育政策的差异•3、外来文化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1)先发国家的高等教育:学习创新与主动借鉴•(2)第三世界高等教育:文化移植与被动接受第二节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一、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现状•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236所,普通高等学校1731所,其中本科院校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成人高等学校505所,比2003年减少53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69个,其中高等学校454个,科研机构315个。高等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全国招收研究生3263万人,其中博士生5。33万人,硕士生27。30万人。在学研究生81。99万人;其中博士生16。56万人,硕士生65。43万人。毕业研究生15。08万人,比2003年增加3。97万人;其中博士生2。35万人,硕士生12。73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447。34万人,其中本科209。91万人,高职(专科)237。43万人;在校生1333。50万人,其中本科737。85万人,高职(专科)595。65万人;毕业生239。12万人,其中本科119。63万人,高职(专科)119。49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共招生221。16万人,在校生419。80万人,毕业生189。6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高职(专科)在校生平均规模由2003年的7143人提高到7704人;生师比为16。22∶1,比2003年的17。0∶1有所降低。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61。07万人,比2003年增加15。81万人;专任教师85。84万人,比2003年增加13。37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15。50万人,比2003年增加0。15万人;专任教师8。61万人,比2003年增加0。1万人。二、高等教育投资状况发展的现状•中国普通高校的经费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财政拨款,这是中国高教经费的主要来源,占高校总投资的80%以上。•二是学校自己创收的收入。•三是通过贯彻实施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政策而收取学杂费的收入。•宜尽快建立健全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机制:一是完善国家财政投资高等教育的制度,二是规范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三是开发高等教育学费贷款市场,四是建立高等教育投资保障体系。三、高等教育类型发展的现状•我国大致将高等教育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按学科设置特点进行分类,又有两种分法。一种按学科设置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单科性;另一种按学科设置的类别进行分类,分为: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医药类、农林类、师范类,再加上高职高专类。•第二,按科研的规模和研究生的比例进行分类,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专业型。•第三,按隶属关系或投资渠道进行分类,可分为:部委属、省(直辖市)属,现在又增加了地区级的院校。•第四,按主要投资渠道进行分类,可分为:国立、公立、私立、民办。•第五,按发展目标和水平进行分类,有“世界一流”、“国内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一般等大学。•第六,按建校的时间进行分类,有“老校”、“新建院校”。•第七,按颁发文凭的系列进行分类,分为普通高等院校或成人教育院校。四、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发展的现状•第一次是从1982年开始,国家先后组织进行了文、理、工、农林、医药各科类本科专业目录的全面修订,历时5年,专业种数为671种;•第二次是自1989年开始,通过修订,专业种数为504种;•第三次是从1997年开始,于1998年7月顺利完成,专业种数由504种调整到249种。•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数由1998年的8887个增加到2001年的13344个,增长50。2%。第三节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需要主要基于:•第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第二,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第三,最主要的是将我们的人才培养放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有利于增强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二、高等教育现代化•(一)高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二)高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三)高等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三、高等教育多样化•(一)体制多样化•(二)类型多样化•一是层次多样化。既要有少量的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型大学,还要有一部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教学型大学,更多的高校应该主动面向市场,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形式多样化。•(三)标准多样化四、高等教育大众化•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按毛入学率的不同水平将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五、高等教育终身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复习思考题•一、简答题•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有哪些?•三、论述题•结合高等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谢谢!